裘群雷
在對小學科學課進行教學時,需要教師把握的一個重點便是將學生引導著展開科學探究學習。作為教師應該擅長展示結構完整的探究材料,對學生的科學觀察能力進行培養(yǎng),使探究的過程整齊有序,促使學生的探究能力更加科學;引導學生深入挖掘探究思考,展開對學生的科學探究思維的培養(yǎng),如此一來,方可使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得到進一步提升。
對于小學科學教學來說,主要目標是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科學素質的培養(yǎng)。研究顯示,小學科學學習的主要核心是探究性學習。現(xiàn)今,大家所關注的點都集中在“主要進行探究過程,而將知識結論忽視”。教師在小學科學課的教學過程中,應該擅長將選擇科學的探究材料、開展科學的探究過程、提煉科學的探究結論三者相結合進行優(yōu)化設計,如此一來方可使學生的科學核心素養(yǎng)得以提高。
一、借助有效問題,激活探究思維
教師在對小學科學課進行教學時,應該擅長設置給學生問題,這些問題要具有引導性,能夠對學生的探究思維有一個激發(fā)作用,如此一來方可幫助學生形成科學探究能力。
例如,一位教師在對“日食形成”進行教學的過程中,為了使學生更好地了解與日食相關的知識,教師能夠利用模擬實驗的方式。第一步,請學生對日食的特點進行描述,學生在通過一番思考以后,這樣說道:“太陽如同被一個龐然大物遮蓋住了”“把它遮蓋住的龐然大物似乎是一個圓球,還不透明”……教師在學生敘述完以后,引導著學生:“我們需要在實驗的過程中,準備好什么工具?能夠模擬什么種類的天體?”學生通過之前的描述,已經(jīng)初步了解了日食的特點,于是,他們選擇了手電筒、地球儀與乒乓球這些實驗工具,手電筒代表著太陽,地球儀代表著地球,而乒乓球則代表著月球。緊接著,教師將學生引導著展開思考與討論,“同學們,你們能否通過三個物體對天體運動的過程進行模擬?”“在試驗的過程中,你們認為可能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呢?”
教師利用這種方式將學生引導著展開激烈的討論,學生能夠利用這個過程提升自我對科學研究計劃進行制定和進行科學探究的能力。這些能力的提升可以幫助學生在后續(xù)學習科學時更加輕松。
二、引導操作實踐,推進探究進程
教師應該在進行科學探究時,展開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在親自操作時可以讓課堂氣氛變得更加和諧,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密切合作,共同完成探究。不過,學生應該在進行探究實驗時,嚴格遵循實驗順序,利用對感性材料的應用取得一定的理性認識。要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夠重視實驗順序,便會輕易混淆學生的思維。
(一)引導有序觀察
我們生活在一個很復雜的環(huán)境里,可是經(jīng)過我們認真的觀察,便可以選擇性地得到一些信息,人們的思維能力,能夠通過合理的觀察得到訓練。從這個意義上看來,觀察的有序性可以保證學生具備層次性思維,它主要的步驟有:由整體轉變?yōu)榫植吭俎D變?yōu)檎w,由外部轉變?yōu)閮炔康取?/p>
例如,一位教師在對《種子和果實》《根和莖》這一類課進行教學的過程中,為了使學生的觀察更有序,在觀察時由外部轉變?yōu)閮炔浚覍な挛锏南嗤?,要是學生未能通過觀察外部得到答案,自然而然的他們便會把尋找點放在內部,由此體現(xiàn)了事物的本質。學生的理性認知利用這樣細致的觀察,逐漸得到開發(fā)。
(二)引導有序操作
教師在對學生的操作能力進行培養(yǎng)時,應該把課堂作為重點,充分利用課堂的時間對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進行培養(yǎng)。一部分教師在進行科學探究時,想要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不對學生進行引導便要求他們親自操作,就會導致很多學生不知道從哪里下手,沒有清晰的思路。為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在進行操作之前,要對實驗展開充分的講解,使學生對實驗的目的、過程與具體操作方式有一個初步認識,保證學生能夠準確操作。與此同時教師還應合理猜想學生可能在操作上出現(xiàn)的問題,做好這些準備工作以后再讓學生進行自主操作。學生的思維在這些循序漸進的過程里得到鍛煉。除此之外,教師還能夠在教學時帶領學生開展各種類型的操作活動,如此一來,不但可以鞏固學生的課堂知識,還可以使學生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提高動手和動腦的能力,從而激發(fā)學生對科學探究的興趣。
三、借助解疑“留白”,培養(yǎng)探究思維
教師應該擅長在小學科學課的教學過程中,解決學生疑惑時適當“留白”,給學生留以思考時間,促進學生展開深入思考,如此一來,方可有效激發(fā)學生,使其產(chǎn)生思維靈感。
例如,一位教師在對“種類繁多的動物”一課進行教學時,首先讓學生了解到“身體有脊椎的動物被稱為脊柱動物,要是缺少脊柱便被稱為無脊椎動物”的概念。其次,讓學生了解如何對動物進行分類的方法。教師在學生將這些都掌握之后,分發(fā)給學生動物卡片(卡片的正面是動物,另一面則是動物的名稱。這部分動物卡上印有胎生動物、爬行動物、水生動物、陸生動物、卵生動物、兩棲動物),緊接著教師依次舉起“卵生動物”“兩棲動物”的卡片,學生也緊跟著拿出與教師舉起的卡片相對應的“動物卡片”。教師接著將學生兩兩分組,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比賽,選出出示卡片最快又準確率最高的小組。最后教師與學生共同評議,學生可以在評議過程中分享自己的經(jīng)驗與體會,與此同時還可以分析其他學生出錯的原因,讓沒有做對的學生反思自己為何出錯,在反思的過程加深對動物分類方法的理解。
教師在上述案例中,給學生留以恰當?shù)摹傲舭住弊寣W生可以有充分的時間進行思考,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在教師營造出的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里,大膽思考,迸發(fā)靈感。
總而言之,教師在對小學科學課進行教學時,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輔助他們開展科學探究活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對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展開培養(yǎng),科學課堂教學就會在這一過程中取得更好的效率。
【作者單位:青田縣溫溪鎮(zhèn)第四小學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