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興華,劉京忠
(湖北省科技工程技工學校,湖北襄陽 441047)
中職學校在現(xiàn)代紡織人才培養(yǎng)中使命重大,服裝教學有其自身的特點,如何結合專業(yè)特點、提高中職學校教師的教學水平、進而改善和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是本課題探討的主題。
服裝是一門藝術,在大學里服裝專業(yè)已被歸為藝術類專業(yè)。服裝教學要求教師具有一定的美學知識和藝術欣賞水平,能夠詮釋人體美和服裝美[1,2]。
服裝教學具有很大的靈活性。不同的教師對服裝的理解不盡相同,所采用的教學方法也不盡相同。因此,服裝教學模式多樣,具有很大的可操作性。
服裝是一門動手能力非常強的專業(yè),在教學中始終要貫徹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原則。在中等職業(yè)技術學校里,通過學習,學生不僅要掌握一定的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需具備很強的動手能力。
湖北省科技工程技工學校從1991年開始開設服裝專業(yè),至今已有20多年的歷史。本課題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歸納出以下幾種教學模式:
這種教學模式的基本教學程序是:設置情境、激發(fā)動機、組織教學、應用新知、檢測評價、鞏固練習、拓展與遷移。
服裝專業(yè)的理論課大多是安排在多媒體教室,課程中會使用到課件。例如,在講到女式西服的縫制工藝時,教師可以通過介紹女式西服的概況、欣賞圖片等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緊接著,教師開始講授女式西服縫制的工藝流程和縫制要點。學生先接受新課的理論知識,通過課后作業(yè)對知識復習鞏固。在車間操作課上,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己動手制作一件女式西服。教師根據學生的作業(yè)、操作情況,在下一次理論課上進行總結,并對所學習的知識進行拓展。
服裝設計專業(yè)的學生在做2年級畢業(yè)設計時,可以采用自學-輔導式的教學模式。此時,學生已經系統(tǒng)地學習了裙子、褲子、上衣的制圖、裁剪和縫制工藝,綜合前面所學到的知識,幾名同學可以一起合作完成系列作品,并通過學習、討論設計稿加以鞏固。在教師的指導、啟發(fā)下,學生可以總結出設計作品工藝制作的步驟及特殊部位的處理方法,接著進行單件作品的試做。在試作的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再對工藝方法進行修改和調整,以確保整個系列作品的順利完工。這樣的教學模式,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思考、積極探索新知識的能力。
教學的基本程序是:問題—假設—推理—驗證—總結提高。例如:學生在學習了基本女襯衫的縫制方法之后,為了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讓學生欣賞各種變化款式的女襯衫圖片,自己選擇一款女襯衫打板、裁剪、制作。學生在制作前,可以先假設制作的步驟、方法,然后進行推測,必要時可以用布料在平縫機上進行驗證。接著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開始制作,通過自己動手不斷總結提高。
為了進一步加強校企合作,學校還可以采取半工半讀的教學模式。學生在學校學習一段時間,下廠實習一段時間,再返校學習。這樣輪流交替,使學校教育和工廠實際生產學習相結合,增強了學生實踐和就業(yè)競爭力,拓寬了學生的就業(yè)門路。學校應鼓勵學生多考證,多到企業(yè)參加實踐實訓。這種教學模式還可以幫助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勤工助學[3,4]。
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多種教學模式,以適應服裝教學的特點。通過在校的學習,培養(yǎng)具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動手能力強、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應用型人才。讓學生掌握一技之長是中職教育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