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生愛在課堂“接茬兒”,有時學生接的“茬兒”并不完全正確,這是平時在教學過程中經(jīng)常遇到的情形。關(guān)鍵在于教師在課堂上怎么處理與評價。
關(guān)鍵詞:接茬兒;課堂;資源
一、 情景回顧
一次,筆者上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的復(fù)習課時。出示了這樣一道習題:一個正方體木塊的表面積是600平方厘米,如果把它切成8個同樣大小的小正方體。這些小正方體表面積的和是多少平方厘米?筆者請一位同學把題讀了一遍,剛讀完,坐在最前面的小S同學就接茬兒道:“二六十二?!边@引起班上好多同學一陣嘲笑。筆者還沒有來得及制止,只見小S很不滿意地回過頭,眼睛狠狠地瞟了大家一眼,嘴里似乎還在小聲嘟囔著什么。見此情景,筆者沒有進行任何評價,而是組織大家先按自己理解的方法計算。這時筆者瞥了一下小S同學,只見他很快地在練習本上列出600×2=1200(平方厘米)的算式。我愣了一下,隨即小聲對他說:你先整理一下思路,待會兒交流時把你的想法說給大家聽。小S同學點點頭,便一邊整理,一邊在練習本上畫著草圖。
交流算法時,全班出現(xiàn)了以下幾種方法:第一種,先算大正方體一個面的面積,再把一個面平均分成4份,得到每個小正方體一個面的面積,然后算一個小正方體的表面積,最后算8個小正方體表面積的和。列式是600÷6÷4×6×8。第二種,先把大正方體表面積平均分成8份,算出的是每個小正方體中3個面的面積,再乘2算出一個小正方體的表面積,最后算出8個小正方體表面積的和。列式是600÷8×2×8。第三種,先算大正方體一個面的面積,因為要把大正方體平均分成8塊,需要切3次,每次增加兩個面,共增加6個面,增加的面積正好是原來大正方體的表面積,再加上原來大正方體的表面積就是6個小正方體表面積的和。列式是600÷6×(2×3)+600,或用乘法計算就是600÷6×(2×3)×2。
這時筆者讓小S說出他的想法。他很快在黑板上畫了一個草圖,分析說:“我和第二種、第三種方法的想法基本是一樣的。如果把大正方體平均切成8個小正方體,要切3次,共增加了6個面,正好增加的是原來大正方體的表面積,就是說小正方體表面積的和等于兩個大正方體的表面積的和,所以,用600×2。我用的乘法口訣是‘二六十二?!甭牭竭@里,同學們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接著,他又說:“還有一種想法,把大正方體平均切成8個小正方體后,每個小正方體都有3個面是原來露在外面的,還有3個面是相當于藏在里面的。所以切開后的8個小正方體表面積的和是原來露在外面的面積與藏在里面的面積各占一半。小正方體的表面積的和就是大正方體表面積的2倍?!闭n堂上又一次響起了掌聲。
聽到這里,運用第二種方法解答的同學都恍然大悟。小D說:“原來用600除以8,最后再乘8,結(jié)果還是600。也就是說,把大正方體的表面積平均分成8份,得到一個小正方體3個面的面積和,再乘8,求的是8個小正方體3個面的面積的和,得到的還是原來大正方體的表面積。這算的是所有小正方體表面積和的一半。所以,求所有表面積的和用600÷8×2×8,只要用600乘2就行了?!边\用第三種方法計算的同學也體會到了這一點。小Y同學還用手拍了拍自己的腦袋。這時,筆者才表揚小S同學善于思考、富于想象、會走捷徑。
一次不準確地“接茬兒”,竟自然生成了課堂教學的重要資源,引發(fā)了如此精彩的思考,給全班同學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收獲。
二、 幾點思考
(一) 對“接茬兒”的態(tài)度是排斥還是寬容
很多時候,老師在課堂上往往“討厭”學生“插嘴插舌”,一怕他們影響課堂教學秩序,二怕他們新課沒有開始就“泄露天機”,打亂教學步驟。其實,孩子們愛插話、愛“接茬兒”是他們的天性,反映了孩子的真實面貌與內(nèi)心世界,是課堂原生態(tài)的反應(yīng)。有些孩子他們插話了、接茬兒了,說明他們在積極參與、主動思考。一旦他們有了一定的體驗與感悟,便心情激動、無比興奮,自我陶醉在成功的快樂之中,并且想首先表達出來,甚至想以此表現(xiàn)一下自己,體現(xiàn)其自身價值。所以,他們的行為往往是情不自禁的,“接茬兒”的現(xiàn)象也是在所難免的。因此,老師應(yīng)該對這些孩子給予理解和寬容。一般來說,在不影響正常教學進程和秩序的前提下,允許他們有適當?shù)摹敖硬鐑骸被蛴猩倭坎逶捯矡o妨。就這節(jié)課而言,如果上課一開始就狠狠訓(xùn)斥、制止小S同學的行為或不加理睬,一方面將嚴重傷害這個孩子的自尊心,挫傷了孩子追求創(chuàng)新的積極性,抑制與打擊求異思維的品質(zhì)。這樣,由“接茬兒”而可能生成的可貴資源,就會被白白浪費掉。
(一) 對“接茬兒”的處理是回避還是挖掘
孩子既然能“接茬兒”,說明這樣的孩子是愛思考、樂參與的孩子。接的“茬兒”畢竟是他動腦的結(jié)果、也是他思維的結(jié)晶,這些往往是課堂動態(tài)生成的自然資源。一般來說,課堂上大多數(shù)“接茬兒”的內(nèi)容都是正確的,即使“接茬兒”的內(nèi)容不準確,或者是有錯誤,作為老師應(yīng)從尊重學生、關(guān)愛學生的角度出發(fā),以一種積極的心態(tài)去欣賞孩子的挑戰(zhàn)行為,并從中搜尋、發(fā)現(xiàn)其正確、合理的成分,挖掘其中具有思維價值的因素,處理、放大自然資源,形成課堂再生資源,從而“造?!比嗤瑢W。因此,不應(yīng)回避學生課堂“接茬兒”,而是要把其內(nèi)容當作重要的資源加以開發(fā)、挖掘,合理利用。
(三) 對“接茬兒”的評價是及時還是滯后
課堂出現(xiàn)“接茬兒”的現(xiàn)象,可能會對正常教學秩序和進程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怎么辦?筆者個人認為:出現(xiàn)“接茬兒”,尤其是不準確或不正確地“接茬兒”,老師判斷要及時,評價要滯后。如果一開始就對“接茬兒”的內(nèi)容進行評價,就會打斷其他同學的思路,影響他們的深入思考,也影響課堂教學計劃的實施。如果對“接茬兒”的內(nèi)容都進行及時評價,就會助長班級同學普遍養(yǎng)成“接茬兒”的習慣,就會使他們遇到問題不加思索,任意插話,以致增加學生回答問題的隨意性。所以,對“接茬兒”一般先采取“冷處理”的方法,暫時不予理會,然后通過了解,分析、判斷,挖掘“接茬兒”內(nèi)容中所蘊含的有效價值,利用最適當?shù)臅r機進行評價。前面所說的教學片斷就說明了這一點。
如果將接茬兒看作課堂“搗亂”行為,則很有可能傷害孩子的自尊心、進取心,挫傷其善于思考的積極性。同時,也有可能會浪費珍貴的課堂生成性資源。如果將其看作是課堂生成性資源的一部分,并加以深刻挖掘、適當處理、積極評價、合理運用,那么,學生不準確或不成熟地“接茬兒”,也有可能顯現(xiàn)出精彩之處。因此,老師應(yīng)該在給予學生寬容的基礎(chǔ)上,進行開發(fā),尋找其中的思維含量,采取積極的評價策略,實現(xiàn)這一生成資源利用的最大化。
作者簡介:
盧萬燕,江蘇省南京市,南京市江寧區(qū)超博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