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吉林滿族剪紙藝術研究

      2019-03-22 21:21:08劉金萍
      長春師范大學學報 2019年8期
      關鍵詞:苞米滿族吉林

      劉金萍

      (吉林建筑科技學院,吉林長春130114)

      滿族是我國一個悠久古老的少數(shù)民族,它的歷史起源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肅慎以及后來的挹婁、勿吉、靺鞨和女真,其人口總數(shù)在我國55個少數(shù)民族中居第二位,其發(fā)祥地是我國的東北地區(qū)。滿族人民在這片遼闊肥沃的黑土地上主要憑借漁獵生活手段繁衍生息,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演變,創(chuàng)造了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其中吉林滿族剪紙是非物質文化的一種重要表現(xiàn)形式,影響深遠,值得深入挖掘和研究。

      1 滿族剪紙

      滿族剪紙藝術是在特定的歷史時期與社會文化環(huán)境下產生,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和語言表現(xiàn)形式,承載著濃厚地域與民族特征的民間藝術。據(jù)考證,在紙張出現(xiàn)前,滿族剪紙經歷了“非紙剪紙”階段。漁獵時代主要采用魚皮、樺樹皮、動物皮;農耕時代對布帛、苞米葉、辣椒皮、樹葉等薄片材料進行剪刻,形成粗獷紋飾,常貼在窗戶、墻以及家用器物上,或者縫制在枕頭、服飾上,起到裝飾美化的作用。

      滿族剪紙始于后金皇太極時代。女真人(即滿族的前身)利用土法造紙,用東山樺木、萱楮絮等為原材料,經過水打、漚浸、淋瀝和勻曬等簡單的工藝步驟進行加工制作。滿族稱該紙為“豁山”或“花上”,就地取材,土法制作,質地粗糙但堅韌如革。紙的產生為滿族剪紙的產生、發(fā)展提供了基礎條件,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薩滿教在滿族人民的社會生活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為了更好地表現(xiàn)對神靈的崇拜,剪紙藝術得以產生并發(fā)展至今。它經歷了長期的口傳心授才得以薪火不息、代代相傳,并受到了世人的喜愛。

      2 吉林滿族剪紙分布

      吉林滿族剪紙藝術的分布范圍廣泛,主要包括:通化市長白山滿族剪紙,代表人物是倪友芝;九臺市關云德剪紙;吉林市潘氏剪紙,代表人是潘周;吉林市烏拉滿族赫舍里氏刻紙與剪紙,代表人是何文江;吉林市宋氏民俗剪紙,代表人是張春穎;吉林市烏拉陳氏刻紙,代表人是陳國章;吉林市烏拉黃氏滿族民俗剪紙,代表人是李俠;通榆縣李銳士剪紙;通榆縣王巖剪紙;集安市藝發(fā)刻紙技藝,傳承人是李藝發(fā);通化市佟佳江滿族剪紙,傳承人是從永莉;通化縣長白山滿族撕紙,傳承人是傳承人張杰;輝南縣輝發(fā)滿族剪紙,傳承人是徐貴庫;前郭縣郭爾羅斯剪紙[1]。

      3 吉林滿族剪紙?zhí)厣?/h2>

      3.1 獨特的滿族文化內涵

      吉林滿族剪紙?zhí)幱谔囟ㄎ幕鷳B(tài)環(huán)境中,具有強烈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反映的是滿族人的信仰崇拜、生活習俗和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其題材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生活習俗剪紙。它是吉林滿族勞動人民崇尚生產生活的活化石,對生活場面、生活瑣事甚至歌舞娛樂的刻畫頗為生動有趣,題材大多取材于現(xiàn)實生活,把日常生活中的所思、所看、所聞直接刻畫出來。(1)反映參加生產勞動類(耕種、喂雞),如貯苞米內容剪紙。東北鄉(xiāng)下苞米(玉米)樓子是當?shù)氐莫毺鼐坝^。秋天家家要搭苞米樓,大人小孩齊動手讓苞米“上樓”。有的還把苞米葉子捆扎在一起,形成一個個苞米串。一同晾曬的還有用線繩穿起來的辣椒,苞米的黃和辣椒的紅相輝映,豐收景象盡收眼底。(2)反映關東風情類,如“棒打獐子瓢舀魚,野雞飛進飯鍋里”系列化剪紙作品,這句俗語略帶夸張地形容了從前動物的豐富和捕獵之容易。又如“坐著不如倒著,好吃不如餃子”剪紙,刻畫滿族人家包餃子的場面,男人搟皮兒,女人和老人包,小孩擺,東北很多人家包餃子都是這樣分工的。碼得整齊的餃子,散發(fā)著濃濃的民族生活氣息。(3)反映四季節(jié)令類,如春節(jié)是滿族人最重視的節(jié)日之一,俗稱過年。滿族民間有“二十七八,掃土貼花”的說法,就是打掃衛(wèi)生的剪紙貼畫。(4)反映婚喪壽宴類,如婚俗剪紙。滿族人結婚,剪紙是裝飾新房、增添喜氣的重要物品。(5)反映田園自然風貌類,如植物(梅花、蓮花)、動物(鹿、熊)等,即日常見到的瓜果蔬菜果實以及動物等。吉林滿族剪紙是充分表達滿族人日常民間習俗和生活的重要藝術表現(xiàn)形式[2]。

      崇拜剪紙。(1)自然崇拜,指將自然物和自然力視作具有生命、意志和偉大能力的對象并加以崇拜。滿族先民自古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間,人們時而經歷洪水、地震、火災等。在巨大的自然災害面前,先民們感到畏懼恐慌、束手無策。對閃電雷擊、雨雪冰雹、風淋雨露等自然現(xiàn)象不能認知和解釋,于是把它們供奉稱神。這類自然崇拜在吉林滿族剪紙中經??梢?,如天神、地神、雷神、風神等。(2)生殖崇拜,指先民對繁衍生存的一種贊美和向往。在生產力極其低下的時代,滿族先民對生存和繁衍充滿深深的敬畏之情,尤其對女性懷有崇拜之情。剪紙中主要表現(xiàn)女性的乳房、臀部等[3],如關云德薩滿教女神剪紙系列中的生殖女神佛赫姆媽媽。(3)圖騰崇拜,指一個氏族的標志或圖徽。先民認為自己的氏族是由某種動物或植物等逐漸轉化而來,人們與這種生物之間存在某種血緣關系,因此會把這種生物作為本氏族的標志符號。滿族先民逐漸把海東青作為最高圖騰。海東青是一種幾乎被北方民族神話了的鷹,雖然體型不大,但古時因善于捕獵(尤其是捉天鵝)而被皇朝定為入貢之物。海東青捕拿天鵝的傳說在滿族廣泛流傳,每談及此,人們臉上都帶著驕傲的神情。在神話中它是一個渾身散發(fā)著光、熱和火,揮舞著巨大翅膀永不停歇的鷹神形象。吉林滿族剪紙中鷹的形象集中體現(xiàn)了先民的圖騰崇敬,蘊含著他們最基本的審美理念和藝術表現(xiàn)元素。(4)祖先崇拜。滿族先民認為去世的祖先可以庇佑本族成員,賜福兒孫后代。滿族剪紙反映該內容較多體現(xiàn)在薩滿祭祖、祭祀等活動中,生動描述了活動的場面和相關人物。如薩滿頭戴飾有羽毛、神鵲的神帽,腰系神鈴,手拿皮鼓說唱。

      吉祥寓意剪紙。吉林滿族剪紙在題材上最突出的特點之一是采用托物寄情的象征手法,反映人們求吉祈福的觀念。常見的有如下幾種:(1)諧音法,以音象形的表現(xiàn)手法。如花公雞,就在公雞身上剪刻出幾朵花表現(xiàn);梅花鹿,就在鹿身上剪刻幾朵梅花表示;剪刻蓮花和鯉魚就寓意連年有余,這里以“蓮”諧“連”,以“魚”諧“余”。(2)諧形法,將某一形象進行簡化作為代表。如剪刻一朵云彩表示天空;剪刻一朵雪花表示冬季下雪。(3)象征法,借某一物象表示一個概念,使人產生聯(lián)想,賦予一定的吉祥文化的意蘊。如桃子象征長壽,石榴象征多子,鴛鴦象征愛情,松樹象征常青不老,牡丹象征富貴,喜鵲登梅象征喜事臨門等。

      神話傳說剪紙。吉林滿族民間剪紙的很多創(chuàng)作來自于神話傳說,這些民間故事、諺語、民謠給滿族剪紙帶來了無盡的想象空間。滿族的勞動婦女們通過剪紙創(chuàng)作,描述著這片黑土地的神話。關于民族的圖騰、起源,如人參故事、長白山火山爆發(fā)造江神話、滿族白云格格神話等,促使?jié)M族傳說類民間剪紙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多樣,深受人們喜愛。

      3.2 多元化藝術表現(xiàn)形式

      長白山和黑土地哺育了滿族人民,使他們對自然和生活具有很深的理解和感悟。剪紙在長期的流傳與發(fā)展過程中,在滿族人民不斷的創(chuàng)新過程中,已逐步形成多種風格,單色剪紙、拼色剪紙、折疊剪紙、手撕剪紙、熏樣剪紙等藝術手法均已普遍使用,而最常見以及最具有代表性的還是單色剪紙。

      單色剪紙,即在單色的紙張上剪刻制作。單色剪紙大都運用陽刻、陰刻或陽刻與陰刻相結合的手段,是流傳最廣、數(shù)量最多的一種剪紙方式,其主要特征是單純明快、對比強烈,具有豐富的感染力。單色紙張多為紅色紙。這是因為中華民族自古崇尚紅色,也是中國人心目中最完美的色彩。紅色象征太陽、火焰、光明、幸福和溫暖等,給人們帶來熱情、歡喜、吉祥、奔放等。滿族人民在吸納漢族文化基礎上,認為紅色是吉利喜慶的色彩并大量運用。白色剪紙大多是作為刺繡或鞋樣的底樣使用,一般不作為獨立成型的剪紙作品形式。滿族人民長期生活的環(huán)境終年積雪不化,逐漸形成尚白的審美習慣[4];另外,滿人打獵時如果穿著的服飾色彩是與雪一樣的白色,則不易被兇猛的野獸發(fā)現(xiàn),更容易接近獵物,獲得狩獵成功。因此白色被當作吉祥的顏色。

      拼色剪紙,又叫“斗色剪紙”,即將各種色紙剪成各個局部的形象,然后將局部形象拼貼在一個畫面上的剪紙藝術。這種形式的剪紙色彩變化豐富,搭配各異,別有情趣。伴隨著吉林滿族剪紙的傳承發(fā)展,拼色剪紙將會得到更廣泛的運用。

      折疊剪紙,簡稱“折剪”,這是我國較早的剪紙形式,即通常將整張紙對折或多折疊,再進行剪刻,完成后展開為均齊式紋樣的剪紙。作品多為對稱(如左右)、連續(xù)紋樣(二方連續(xù)、四方連續(xù))、團花等。一般創(chuàng)作中,紙的層數(shù)不宜太多,以四層為佳。如果想多折幾次,最好選擇軟且薄的紙張。折疊剪紙藝術作品表現(xiàn)為有節(jié)奏感的重復圖形,能夠充分節(jié)省時間、精力,更具有獨特的藝術視覺效果。當下得到廣泛的設計應用,如滿族的嬤嬤人形象,正是采用了折疊剪紙。

      手撕剪紙,即采用手撕的方法撕裂造型,代替了以往用剪子或刻刀工具剪刻作品。吉林滿族早期的剪紙藝人大多是普通的勞動人民,尤以勞動婦女居多。她們經常利用貓冬、茶余飯后時間,隨手拿起紙張用手隨意撕出自由樸拙的圖形。經過長期的實踐探索,大多勞動女性掌握了嫻熟技能。憑借自身的聰明才智、內心的巧妙構思、靈巧的手指撕紙,制作完成的剪紙作品栩栩如生。由于本身帶有手撕的毛躁邊緣,剪紙造型凸顯變化無窮之美,這類剪紙作品強烈體現(xiàn)了吉林滿族剪紙的單純粗獷和豪邁奔放的民族性格[5]。

      熏樣剪紙,又叫煙熏剪紙,是吉林滿族民間歷年流傳下來的保留剪紙花樣的土方法,即把剪紙的原紙樣帖在一張或一沓紙上,然后固定剪紙樣稿的一面對著火,在蠟燭、煤油燈或香的上方進行煙熏。揭掉被熏黑的紙樣,紙上便留下清晰的剪紙花樣。這類剪紙形式不僅使畫面色彩產生鮮明對比,而且能夠原汁原味地保留古老花樣,省去重畫的繁瑣步驟,蘊含著先民的無限智慧,體現(xiàn)了吉林滿族勞動人民對美的追求及對生活的熱愛。

      3.3 原始的哲學觀

      吉林滿族剪紙藝術的真正源頭是原始宗教——薩滿教,原始薩滿教的哲學基礎是“萬物有靈論”。滿族剪紙中的崇拜類剪紙藝術并非純粹表達制作者的個人心理,而是表述一種公共意識。換言之,不是對具體實物的精確臨摹,而是一種大膽夸張設計的意念傳達[6]。剪紙營造出來的神秘感越濃重,就越有意境。有的剪紙結合滿文形式,圖文并茂,增添了宗教民族色彩。

      4 結語

      吉林滿族剪紙具有強烈的地域特性和濃郁的民族風情,具有厚重的精神文化內涵。滿族人民利用其獨特的剪紙藝術語言,生動具體地表達了他們熱愛生活的真情實感,日后會以更加強大的藝術魅力綻放奪目的光彩。

      猜你喜歡
      苞米滿族吉林
      13.吉林卷
      吉林卷
      學生天地(2020年31期)2020-06-01 02:32:24
      新賓滿族歌舞音樂創(chuàng)作及時空表述
      樂府新聲(2019年3期)2019-10-17 02:17:14
      吉林卷
      學生天地(2019年30期)2019-08-25 08:53:24
      十月
      天津詩人(2018年1期)2018-11-13 20:28:00
      鄉(xiāng)下“啃青”
      新青年(2017年3期)2017-03-24 20:24:53
      讓滿族剪紙藝術走向輝煌是我一生的追求
      我的苞米情結
      幸福家庭(2016年11期)2016-12-22 18:31:40
      改成漢族的滿族人
      難忘當年的大餅子
      飲食保健(2016年1期)2016-04-13 20:38:42
      黄浦区| 鹰潭市| 分宜县| 潞城市| 许昌市| 古交市| 堆龙德庆县| 获嘉县| 丹阳市| 石家庄市| 钟山县| 盘山县| 辰溪县| 辽阳市| 醴陵市| 讷河市| 临清市| 社会| 民县| 阳原县| 铁力市| 柘城县| 资兴市| 康平县| 确山县| 额济纳旗| 乐陵市| 铜川市| 聊城市| 报价| 错那县| 昂仁县| 长宁县| 贺州市| 正安县| 红原县| 嘉义市| 丹巴县| 阜阳市| 翁牛特旗| 涡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