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金華
(江山市江山傳媒集團,浙江 衢州 324100)
新媒體時代高速發(fā)展的信息傳播技術,正在不斷改變傳統(tǒng)的傳播方式,媒介的變化日新月異,發(fā)生了從“文字—圖像—視頻—互聯網”的演變,媒介的演變也不斷提醒著我國新聞單位黨建應該在保持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本質前提下創(chuàng)新發(fā)展,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全體會議上指出“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和信息化的技術手段加強黨的建設”,這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內容。我國新聞單位黨建應該符合時代要求,體現中國特色,發(fā)揮新聞單位黨建工作在新時代下的強大生命力和號召力。
新媒體是一種相對的概念,相比報紙、數字電視等傳統(tǒng)媒體而言更“新”,新既體現在時間上,也體現在運用新型科學技術使用的媒體終端,其代表是通過互聯網、衛(wèi)星、電信等渠道,在手機和電腦等終端接收信息服務。
新媒體相對于傳統(tǒng)媒體,有以下集中獨有的特點:第一,全民參與性,受眾群體廣泛,每一個公民都可以討論和傳播新聞信息,表達自己鮮明的態(tài)度。第二,及時傳播,傳播速度快,實現新聞全天候實時傳播。第三,互動性,受眾可以直接與官方進行線上互動,傳達自己對祖國發(fā)展的心愿。第四,傳播行為個體化,新媒體傳播可以通過大數據分析檢索,為不同受眾傳送不同的新聞資訊,實現了網民個性化接收信息的需求。
1.新媒體實現了黨和政府進行社會控制和管理
新的報道方式。報道理念,更廣闊的新聞報道渠道,更寬闊的新聞輿論工作領域,使得新媒體成為黨和政府進行社會控制和管理的新模式,新媒體快捷、強大的滲透力,獲得了領導者的關注和青睞。
2016年元宵節(jié)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向全國人民發(fā)出問候“大家好!在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元宵節(jié)即將到來之際,我向大家致以節(jié)日問候,祝大家身體健康、工作順利、闔家幸福!”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第一次通過微信語音功能和網友互動;習近平總書記2019年的新年賀詞“回顧2018年,我們過得很充實、走得很堅定,展望2019年,大家還要一起拼搏、一起奮斗?!蓖ㄟ^新媒體傳到了每一個中國人的耳朵中,傳入了每一個中國人的心中,增強了中國人的國家榮譽感,提升了人民的幸福感,黨建工作無形之中深入人心。
2.新媒體是社會生活中的“社會公器”
一方面,作為社會公共信息的交流平臺,社會各階層都能夠在此進行交流溝通,表達意見,最終達到社會整合。作為社會公器,媒介所傳達的意見基本屬于能夠為“主流群體”所認可所接受的意見和輿論。
另一方面,新媒體的互動性和信息傳播的及時性,能保證公民行使自己的監(jiān)督權、表達權。
3.新媒體在我黨新聞輿論工作中的重大作用
新媒體提供了人民群眾與黨組織保持緊密交流的機會,拓展了人民群眾與黨組織、黨員交流的平臺,拉近了黨員之間的距離,提高黨員活動的積極性。新媒體為黨員自身的修養(yǎng)和學習提供了便捷的網絡學習方式、豐富的學習資源,有利于黨員保持先進性思想,接收黨的最新安排訊息和重大政策方針,另外還運用播放動畫、多媒體展示等多樣化的教學形式,提高了黨員學習的積極性,提升黨員的學習效率,為學習型黨組織建設提供了巨大的幫助,例如微信上的共青團微信號,它與全國高校進行合作,要求學生學習黨課,在上面打卡簽到,以便我國大學生了解當下國家局勢,了解中國黨建工作,幫助大學生提高為國爭光的責任感,樹立遠大理想。
黨組織利用新媒體特性,建設我黨宣傳工作在各大社交網站上的官方賬號,提示推送黨建最新工作安排、最新工作成果,為我黨的新聞輿論引導工作提供了便利,豐富了黨組織發(fā)揮新聞輿論引導作用的形式,黨建工作的信息化和數字化的建設方式,強化了我黨的規(guī)范化管理,提高黨的工作效率,提高了我國黨建的服務水平,推動黨建工作信息化建設。
1.媒體研究較為單一
過去媒介之間信息承載的方式不同,很少會有交集,但是新媒體時代下不同的信息都可以用計算機技術進行數字化處理,各種媒介之間的差異逐漸縮小,目前國內新聞單位黨建的新媒體研究還沒有從獨立研究走向整合研究。
2.研究缺乏創(chuàng)新
大多數關于新媒體的研究,都過于集中在互聯網等大眾媒介上,對個人的媒介范疇缺乏深入分析,另外,很多學者研究時往往從傳播學的角度出發(fā),缺少與黨建等其他科目融合的創(chuàng)新研究方向。
1.新媒體的特性增加了我黨新聞輿論工作的監(jiān)管難度
新媒體的發(fā)展歷史只有短短十來年,在管理監(jiān)督上還沒有完全成熟,再加上互聯網上的生活也是人的真實生活,人們的言談舉止都可能對別人造成深刻的影響;新媒體受眾量巨大,用戶魚龍混雜,對新媒體的規(guī)劃管理和有效監(jiān)督是重大問題,也是一個難題。
2.新媒體發(fā)展導致網民占領輿論陣地
人民群眾在新聞事件中的角色已經發(fā)生轉變,從接收者到參與者,從被動接收到主動參與,對于各種新聞事件,人們都能在第一時間了解討論,我黨面對這種情況,不能再用傳統(tǒng)的眼光對待網民,而應充分考慮到受眾的個性化、差異化特征,針對不同受眾展開有針對性的輿論宣傳活動,提高我國受眾對新聞輿論宣傳的關注度。
第一,新聞輿論工作的觀念滯后,對宣傳工作的時效性和重要性認識不到位,傳統(tǒng)的黨建宣傳模式使很多工作人員喪失了工作積極性,降低了我黨宣傳工作的時效性。
第二,新聞輿論工作的管理機制不完善,雖然人們參與政治、民主決策的機會增多了,但依然沒能起到實質上的人民監(jiān)督制約作用,使交流渠道形同虛設,沒有發(fā)揮真正的作用,另外法規(guī)法條對網絡新聞輿論方面的設置管理有缺陷有漏洞,有很多沒有考慮到的情況有待完善。
第三,新聞輿論工作的人才隊伍缺乏,我國新聞工作者質量參差不齊,尤其是地方報、臺缺少高水平、高質量、高職業(yè)素養(yǎng)的人。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要加快培養(yǎng)造就一支政治堅定、業(yè)務精湛、作風優(yōu)良、黨和人民放心的新聞輿論工作隊伍?!币痪湓挼莱隽宋覈侣劰ぷ髡叩呐囵B(yǎng)方向。要求黨的新聞輿論宣傳工作者學習能力強,思想覺悟高,接受新事物能力快、思維敏捷、捕捉反應力強。我國各大高校應加強新聞學專業(yè)、播音主持專業(yè)尤其新媒體專業(yè)的教學質量,提高人才培養(yǎng)水平。
第四,新聞輿論工作的內容和方式陳舊。宣傳的內容不能貼近老百姓的生產生活,給人嚴肅、難以接觸的形象;宣傳形式千篇一律,沒有充分發(fā)揮新媒體的優(yōu)勢,在網頁、美工設計方面有待提高,需要強化創(chuàng)新意識;宣傳理念有待創(chuàng)新,加快傳統(tǒng)媒介與新興媒介的融合發(fā)展,強化宣傳工作的互聯網思維。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中指出,“必須堅持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面對社會熱點,主流媒體要主動作為,承擔責任,用事實說話,以堅定的正確立場發(fā)聲,對于惡勢力要堅決回擊,樹立正確的輿論走向。
加強網絡立法,把網絡之地安排得井然有序,用法律監(jiān)管真實的網絡社會,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同時需要一支專業(yè)化的新聞輿論宣傳團隊,明確分工,各司其職,各擔其責。加速網絡法制建設的步伐,保障每一位網民應有的權利和義務。
媒體競爭關鍵是人才競爭,媒體的優(yōu)勢核心是人才優(yōu)勢。建設一支素質高、專業(yè)強的新聞輿論工作隊伍,需要學校、社會、自身的共同努力。學校對學生要嚴格培訓,嚴格把關,多鍛煉新聞學和播音主持、新媒體專業(yè)的實踐能力,培養(yǎng)實用型人才;社會要加強對培育人才的重視力度,繼續(xù)培養(yǎng)已經參加工作的新聞宣傳者,使他們緊跟時代步伐;新聞工作者要樹立終生學習的理念,不斷提高個人政治素質、思想修養(yǎng)、業(yè)務能力,緊跟黨中央的步伐,時時保持了解最新的國家大政方針,走在社會的最前端。
改變傳統(tǒng)嚴肅的宣傳形象,用更加平易近人、更加新穎的方式宣傳新聞輿論,以利于廣大人民群眾認可。緊跟時代步伐,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優(yōu)勢,采用多種宣傳方式,激發(fā)受眾的關注。
綜上所述,我國新媒體融入新聞單位黨建的過程中有不足之處,在融合發(fā)展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難和阻礙。但是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黨的新聞輿論隊伍要在不斷發(fā)展完善中承擔“政策的傳播者、黨事業(yè)的記錄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的偉大使命,向世界傳播正能量、傳遞中國好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