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雅 向連
半個世紀前,俄羅斯少女柳霞與中國中學生段春秀成為筆友,56年后,搬到薩蘭斯克的柳霞,遇到了一名中國記者張河運,在各方的幫助下,兩國的老筆友終于“見面”了。
2018年6月29日,俄羅斯世界杯正在進行。在薩蘭斯克市老城區(qū)一處公寓內(nèi),央視報道團隊的記者張運河接待了一位慈祥的俄羅斯老太太。老人拿出兩封泛黃信件,說這是56年前她和中國湖南湘潭市二中初中女生段春秀的俄文書信,想請中國記者幫忙尋找段春秀。老人名叫柳德米拉·米特里切娃·伊萬娜夫娜(簡稱“柳霞”),今年68歲。
張河運被俄羅斯老人珍貴的書信情誼打動,他通過媒體,發(fā)布《俄羅斯老奶奶跨越半個世紀尋找中國筆友,請大家?guī)兔Α返奈恼?,將俄羅斯老奶奶柳霞找尋筆友的情況介紹發(fā)布出來。這條微信在湘潭的微信朋友圈廣為傳播。湘潭市二中76班的彭友聲在微信上看到這個帖子后,立即轉(zhuǎn)給了當時的班長段運金,71歲的段運金反復讀了很多遍,斷定俄羅斯老太太要找的筆友,就是他的堂姐段春秀。段春秀的家在湘潭市雨湖區(qū)和平村一幢三層樓的頂樓,因段春秀有長達10年的類風濕關(guān)節(jié)炎,無法下樓,跟外界沒有太多接觸。
俄羅斯奶奶發(fā)尋人消息
一段跨越56年的尋人故事,將故事外的讀者,帶回到那個紙短情長的年代。56年前,前蘇聯(lián)少女柳霞和中國湖南湘潭的同齡人段春秀,成為跨國筆友。兩人用俄文通信,內(nèi)容不長,大多交流著各自的學校生活。
年過古稀的柳霞回憶,自己給段春秀寫過三封信,收到過段春秀的兩封回信。有限的信件中,段春秀告訴柳霞,她是中國湖南湘潭市湘潭第二市立中學16(或者76)班的學生。此外,柳霞還收到了段春秀隨信寄來的西湖蘇堤春曉的明信片和產(chǎn)自廈門的玫瑰香水紙,以及段春秀本人的小像。在落款日期為1962年的一封回信中,柳霞得知,段春秀已經(jīng)收到了她的信,一同收到的還有她寄去的先鋒隊徽和學校照片。“我15歲,學習很好,生活幸福。”回信中,段春秀這樣告訴柳霞。段春秀還提出一個小小的請求:希望下次回信中收到柳霞的照片。
但后來,由于種種原因,兩人的聯(lián)系中斷了。在沒有網(wǎng)絡(luò)的年代,書信的中斷,意味著未曾謀面的兩人從此陌路。
時隔56年,當年的少女如今已是古稀老人?,F(xiàn)在,柳霞搬到了俄羅斯的薩蘭斯克市。這個人口30余萬的小城,承辦了今年世界杯的4場比賽。機緣巧合,得知公寓對面租住著來自中國的記者,柳霞抱著試試看的想法敲開了門,吐露了自己的請求。柳霞說,年輕時搬過幾次家,許多東西都丟了,唯獨段春秀的兩封回信和小禮物,一直保存至今。她希望通過網(wǎng)絡(luò),幫忙在中國找找她的筆友。愿望很簡單:想知道筆友是否健在,過得好不好。
尋人故事得到回應(yīng)
尋人的消息連日來在網(wǎng)上熱傳。泛黃的信件,從56年前“穿越”而來的禮物,無不觸動了屏幕前的網(wǎng)友?!皼]有離奇的情節(jié),也沒有生離死別,有的是經(jīng)過漫長歲月也沒有磨滅的惦念,雖然不貴重卻十分有心的禮物”,“身在異國兩地,幾乎無法交流的兩個人,這份單純的友誼才最珍貴?!痹谏缃幻襟w上,不少網(wǎng)友留下了這樣的評論。
接受委托的中國媒體記者張河運說,6月底,他們在薩蘭斯克的報道團隊,結(jié)束了報道任務(wù)準備返回莫斯科。臨行前一天,住在他們租住的公寓對門、一位名叫柳霞的俄羅斯老奶奶說,“有東西要讓我們看一下”。老奶奶拿出的正是56年前與中國筆友段春秀往來的書信,并請求他們幫她尋人。“她也覺得找到的可能性不大,但還是想要試一試?!被氐絿鴥?nèi),張河運和同事們找人翻譯了書信,盡可能準確地推敲出中國筆友所在的學校、班級和她的姓名。7月7日,故事連同泛黃的書信、照片,經(jīng)過“俄羅斯文學”、“俄語編輯部”等幾個公眾號的轉(zhuǎn)發(fā),在社交媒體上迅速傳開。
很快,一位白稱是段春秀老同學的用戶留言說,照片中的那個少女的模樣,很像自己的同學段春秀。巧合的是,他們當年就是湘潭市二中初76班級的同學。老同學還透露,段春秀老人現(xiàn)在已經(jīng)退休,但身體狀況不是很好。7月8日,張河運從老人的兒子那里確認,柳霞要尋找的筆友正是現(xiàn)如今已經(jīng)71歲、家住湘潭的段春秀老人。短短兩天,憑著一個名字、一張照片,間斷了56年的聯(lián)系恢復在即。張河運有些不敢相信,“大概是現(xiàn)在信息越來越發(fā)達了,以及有那么多陌生人,出于善意,認真對待著這段尋人故事?!?/p>
跨國友誼得以延續(xù)
聯(lián)系上段春秀老人后,張河運和同事又輾轉(zhuǎn)幾次,才聯(lián)系上俄羅斯的柳霞奶奶,并告訴她這個消息?!傲寄棠躺眢w不好,正在住院,但知道這個消息很開心。她留下了自己的電子郵箱,叮囑我們轉(zhuǎn)交給段春秀的家人。”之后,段春秀的兒子,也將自己的郵箱留給了柳霞奶奶。56年前的信箋,56年后的電郵,通信的方式變了,沒有變的是這段友情的分量。段春秀的兒子透露,老人患病多年,目前的生活條件一般,身體和精神狀況不太好。家人介紹,對這段筆友交往的經(jīng)歷,老人的記憶有些模糊,但她認出了自己年輕時候的照片。
現(xiàn)在,老人的家人和柳霞奶奶交換了雙方的屯子郵箱。家人覺得.現(xiàn)在網(wǎng)絡(luò)發(fā)達,通過網(wǎng)絡(luò)視頻或者郵件,可以讓雙方進行溝通。不過,段奶奶的俄語現(xiàn)在幾乎完全遺忘,柳霞奶奶使用的是老式手機,對新型的聊天設(shè)備或許也不熟悉。之后,可能要借用—些翻譯軟件,通過郵件才能與對方取得聯(lián)系。
據(jù)《今晚報》、《新天地》張雅、向連/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