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吉生
神秘的湘江源在哪里?在那潔白美麗的云朵之下,在九嶷山的那一邊,在天仙般的寧遠縣三生石風景區(qū)的臂彎里,在湖南省藍山縣湘江源瑤族鄉(xiāng)老百姓的心坎里。
當汽車在寫有“湘江源”三個大字的石碑前停下時,映入我眼簾的則是別一番景象:雨,密密麻麻,淅淅瀝瀝。舉目四望,修竹林茂,溪流傾瀉,煙雨濛濛。一位同行者告訴我,此地名叫野狗嶺,就是被專家們確定的湘江的發(fā)源地。這里一年四季雨多晴少,其實說雨多晴少也不完全準確,就是那種似雨非雨似晴非晴的天氣:頭頂上明明是絢麗的陽光穿透了云層,轉瞬間卻又下起了細雨;明明是烏云壓住了山頂,呈現(xiàn)出大雨欲來的景象,轉瞬間太陽卻從云端探出頭來。在這樣的天氣里游湘江源,如入仙境……“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雖然湘江之源沒有杭州西湖的水波蕩漾、波光閃動的模樣,但那清澈的溪水從大山深處亂石嶙峋的山溝里款款而來,溪水沖擊在石頭上濺起的水花就像五線譜上的音符隨著優(yōu)美的旋律跳動,而伴舞者就數(shù)那飄飄揚揚的濛濛細雨和蔥蘢青翠的林木了。
湘江源的雨確實可愛。它隨著陣陣微風,紛紛揚揚地灑在我的臉上,像風中的紗幔,輕輕地,柔軟地,從我臉上一次又一次擦過。置身湘江之源,置身湘江源頭的細雨中,我體會到那種飄飄欲仙的感覺。
湘江源的雨非常頑皮。它時疏時密,時大時小,招惹著那樹那竹那花那草,時有時無。煙雨漸漸地密起來時,雨中的溪似溪非溪,水霧縈繞,水花四濺;雨中的山,似山非山,朦朦朧朧,浩浩渺渺。一條由天然木材搭起來的游道蜿蜒伸向山的深處,山的輪廓隱隱約約,重重疊疊……這雨中的山,雨中的景,雨中的情,讓我浮想聯(lián)翩。我仿佛置身于月亮之上,透過如水的月光,靜靜地看著懷抱嬌兒的母親慈祥哺乳的溫暖畫面。
沿著游道拾級而上,不知是誰吟起詩來,“冒雨游山也英雄,只緣山色雨中添。”有詩作伴,我登山腳步一下子快了許多,而雨似乎也領會了這詩的意境,頃刻之間變得溫柔極了。雨淅淅瀝瀝地打在路旁的竹林上,霧氣在山坡上浮動著,零星點點的野花也附和著向我們點頭致意。這時,遠處無數(shù)的山頭又隱隱約約、朦朦朧朧地露出一點點影子,而野狗嶺,像是忽然從天空下凡的仙女,影子淡淡的,沐浴在雨里霧里,且有幾分嬌羞。如此變幻莫測的美景,真是令我心曠神怡。
湘江源的雨多姿多彩。每前進一步,我都要拾起一個迷人的美夢。走著拾著,眼前出現(xiàn)了被雨水洗刷得清爽的古雅亭樓,亭樓不遠處有一潭碧水,怪石與樹木修竹靜靜地圍在潭的周圍,好像是崗哨。那雨的淅瀝聲,從水面上滑過來,又自叢林中飛過去,有節(jié)奏地敲打著我的靈魂,又好像在向我詢問:當年舜帝南巡時是否也在湘江之源駐足凝望?是否也俯下身來掬一捧甘甜清冽的泉水一飲而盡?
湘江源的雨水滋養(yǎng)了漫山遍野、色彩斑斕的翠竹花樹,也孕育了滔滔流淌的永恒的湘江。我在亭樓旁駐足沉思,閉目遐想,這雨水對湘江的愛深不可測,就像人們對湘江源頭花草樹木的愛,無私、豁達、持久、綿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