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晉旭 北京人民廣播電臺
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里,廣播電視是人們生活的主要部分,也是主要的信息傳播媒介,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互聯(lián)網走進人們的視野,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性及豐富的內容,社交平臺、APP、網站門戶等基于網絡出現的信息傳播方式,沖擊了廣播電視,現如今,一臺電腦、一部手機、一部平板,就能“知天下事”,“走”天下,即使如此,廣播電視發(fā)揮了國家與人民溝通橋梁的作用,是黨和國家重要信息發(fā)布平臺,具有一定的社會價值意義,但是在互聯(lián)網時代,廣播電視需要與時俱進,勇于接受挑戰(zhàn),提高采編質量,穩(wěn)固自身的受眾,在新時代下,擁有一席之地。
新興媒介的涌現,給廣播電視帶來巨大的壓力和挑戰(zhàn),在互聯(lián)網背景下,重視廣播電視新聞采編,才能應對面臨的壓力,并在困境中找到發(fā)展之路。其一,互聯(lián)網的興起促進了其他媒介的涌現,同時也帶給廣播電視新的機遇。廣播電視的優(yōu)勢在于具有較為穩(wěn)定的受眾群體,在其他自媒體還在拉投資、搞宣傳的時候,廣播電視的起點已經高于其他自媒體,如此好的基礎,新聞采編十分重要,提高采編質量,掌握采編技巧,吸引不同年齡層次的受眾,特別是活躍的年輕人,年輕人喜歡新鮮事物,具有帶動性;其二,直面其他新興媒體的挑戰(zhàn),自媒體有自身的優(yōu)越性:傳播快、便捷性、內容多元化、緊接時代潮流等,廣播電視要客觀分析其他媒體的優(yōu)勢,不讓時代潮流淘汰,重視新聞采編,以質量贏得受眾的喜愛,爭取占有可觀的市場份額。
在互聯(lián)網時代下,對電視新聞采編的特點有明確的認知,有助于進一步掌握新聞采編的工作技巧、提高采編的質量,有助力于提高廣播電視將新聞傳播出去。
互聯(lián)網時代,人們的角色可以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樣也可以是信息的傳遞者和來源者,人們通過各種方式進行信息收集,或發(fā)布熱點新聞,全球進入新媒體時代。對互聯(lián)網時代下的廣播電視采編特點之一:多渠道的信息來源,且內容豐富多元化,然后將收集的信息經過層層篩選,深度挖掘,精選出與眾不同、受大眾喜愛、高質量的新聞內容傳遞給廣大受眾。
互聯(lián)網時代下,人們可以在手機上得到任何訊息,信息渠道多樣化,現目前,廣播電視也拓展了信息傳播渠道,以受眾需求為導向,豐富新聞內容,努力獲得良好的收視效果。
每個時代,人們所關注的主題是不同的,只有了解受眾的需求,才能得到更多的回應。廣播電視采編要進行角色轉變,把自己當作是普通老百姓,思考關注的內容、喜愛的方式、當代流行的元素等,視角的轉變,傳播的內容才能引起共鳴、符合大眾思維、才能吸引新聞“流量”,才能擺脫一成不變,才能與時代接軌。
當代社會,人們被許多無“營養(yǎng)”的新聞包圍著,互聯(lián)網的普及,讓新聞失去了原有的新鮮感,在這樣的現狀下,保證新聞的立意高度,無疑能夠“脫穎而出”。人的生活中充斥著許多平凡小事,雖瑣碎平凡,但也令人銘記不忘,長久以來,廣播電視給人一種正直、正能量、實事求是的外在形象,在新聞采編時,要勇于探索和分析,找到平凡小事里的與眾不同,杜絕標題黨、低俗內容、毀三觀,保持廣播電視的立意高度,樹立楷模形象,收獲大眾的認可。
尊重新聞事實是新聞媒體的專業(yè)性體現,在互聯(lián)網時代下,一些自媒體為了搶占時機,對信息內容審核不嚴謹,出現錯字、語言不通、傳達錯誤的價值觀,甚至扭曲事實,引起社會動蕩。例如,2018年10月重慶市萬州區(qū)22路公交與小轎車相撞后墜江,此次事故造成十多人死亡,一時間,各大媒體爭相報道,但許多新聞媒體沒有本著實事求是,深入調查的精神,而是斷章取義,導致網絡上對小轎車女司機的罵聲不斷,作為受害者小轎車女司機受到輿論和事故雙重壓力,隨著新聞不斷深入,才了解事實真相。這個事件傳播過程也反映出當下自媒體的弊端:為了獲得高關注量,無底線嘩眾取寵。作為廣播電視切忌投機取巧,更應該在采編技巧上下足功夫,用公正公平的態(tài)度,挖掘事實,維持正義,實事求是才是取得受眾信任的基礎。
新聞采訪有一條原則“七分采訪,三分用筆寫”,這條原則是每個新聞采編人員應該牢記。在互聯(lián)網時代下,廣播電視與其他自媒體“搶占”市場資源,有時采訪過程讓采訪主角不適,會影響后期一系列的內容采訪,也不利于后期合作,同時,新聞播放時間有限,在有限的時間盡可能讓受眾掌握要點很重要,因此,在采訪時,采編人員要對采訪的主題明確,學會掌握分寸和主次,從而提高新聞采編質量。
對廣播電視而言,新聞采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互聯(lián)網背景下,面對眾多自媒體的沖擊,廣播電視把握新聞采編的技巧,提升內容質量,秉持公正、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做好新聞傳播工作,才能在眾多新聞傳播媒體中脫穎而出,占有有利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