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圓圓,湯 勁,劉 莉
(衡陽師范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湖南 衡陽 421002 )
新經濟形態(tài)下中國互聯(lián)網成為存量市場,“如何將互聯(lián)網向其他傳統(tǒng)領域擴展”成為人們關心的問題。2015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lián)網+”行動計劃,“互聯(lián)網+”成為社會熱詞。
隨著人們對傳統(tǒng)文化保護的日益重視,古村落與互聯(lián)網新興環(huán)境結合,使一度被冷落的古村落文化重新煥發(fā)出活力?!盎ヂ?lián)網+”背景下,古村落文化的傳播途徑有了新的拓展,各種傳統(tǒng)傳播形式與新媒體傳播途徑的相互交織,如何把傳統(tǒng)媒體與互聯(lián)網媒體很好地融合,成為古村落文化傳播的重要課題。
“瀟湘之城”永州作為歷史文化名城,至今保存著大量明清古建筑,江永縣上甘棠村、零陵區(qū)干巖頭村、雙牌縣坦田村和江永縣蘭溪村都是永州極具代表性的古村落,目前尚未被完全開發(fā)。
江永縣上甘棠村位于江永縣城西南的夏層鋪鎮(zhèn),是湖南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的年代最為久遠的古村落,它依山傍水,風光秀麗,名勝古跡甚多,碑亭樓閣完好,是人文景觀和自然風景點集中的旅游勝地,是國家文物保護單位和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是漢武帝時代蒼梧郡謝沐縣城所在地,屬于聚族而居所形成的村落,建筑是典型的湘南風格,至今保留著明代、清代的民居住房200多棟。由于整個村莊形狀像一幅典型的八卦太極圖,因而被稱為是“千年八卦村”。
坦田村位于雙牌縣李家坪鄉(xiāng)西北后龍山東麓,至今仍較完好地保存著大量宋元明清各個時期的古建筑、古遺址,具有很高的文化、文物研究價值。其代表建筑為清代古民居群“歲圓樓”,是典型的湘南農村古式建筑,其雕刻藝術做工精細、構思奇特,匯集了陰刻、陽刻、浮雕、鏤空雕、圓雕等多種雕刻技法,涵蓋了寓意吉祥的花鳥蟲魚獸等內容。屋內梁檐門窗,甚至日常用品,都有木雕的痕跡。這些裝飾寓意深刻,內涵豐富,凸顯了古村源遠流長的儒家道德思想和湖湘文化印記。該村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zhèn)、全國重點保護單位、全國生態(tài)旅游最美古村落。
江永縣蘭溪村瑤族鄉(xiāng)勾藍瑤寨,是至今保存完好的瑤族祖居地,瑤族人口占當?shù)乜側丝诘?0%,青山、流水、小橋、古村,宛若天然的風景畫,有“世外桃源”的美譽。勾藍瑤寨具有勾藍瑤女“勾郎配”等民俗,還有逢誅鳥節(jié)、嘗新節(jié)、洗泥節(jié)、中元節(jié)、盤王節(jié)等當?shù)仫L俗傳統(tǒng)節(jié)日,這些習俗一直沿襲至今。勾藍瑤寨有獨特的習武傳統(tǒng),以瑤家女子拳、男子刀舞、棍舞最為精彩?,幷两癖A裘鞔⑶宕拿窬幼》?00多棟,隨處可見社壇土地、舞榭歌臺、涼亭橋梁。該村相繼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全國文明村、湖南省最美少數(shù)民族特色村寨。
零陵區(qū)干巖頭村位于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區(qū)富家橋鎮(zhèn),境內有保存較完好的6個明清古建筑院落,每個院落相隔200至300米,互不相通,自成一體。院落皆坐南朝北依山傍水而建,其中最大的一座院落是清同治年間任翰林院編修的周崇傅所建。建筑結構大都為三進三廳,宏大嚴謹,寬敞明亮,飛檐斗拱,錯落有致,體現(xiàn)出濃烈的湖湘文化氣息,具有很高的藝術造詣和文物價值,因此被評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和“湖南最具人文風情古村落”。
為了解古村落文化的傳播現(xiàn)狀,筆者分別對湖南省永州市江永縣上甘棠村、零陵區(qū)干巖頭村、雙牌縣坦田村和江永縣蘭溪村四個古村落進行考察走訪,通過實地調研了解到,長期以來,尤其是在傳統(tǒng)媒體時代,其傳播途徑主要有四種。
一是口頭傳播??诳谙鄠魇亲顬楣爬隙畠r的傳播方式,當?shù)卮迕窕蛘呗糜畏杖藛T將本村古建筑文化的歷史以及流傳的故事,講述給游客聽,以這種精準但效率低的方式進行傳播。例如,謝沐河上的三橋之一——步瀛橋,村民和導游借助古老故事,向游人介紹該橋與八仙下凡的傳說,借此宣傳其獨特的建筑文化。
二是印刷傳播。借助報紙雜志等傳統(tǒng)紙媒,或旅游局、旅游公司等通過海報、宣傳手冊、報紙等,宣傳推廣古村落,打破了原有的局限,相比于口頭傳播受眾面更廣。如《湖南日報》曾以《周家古韻》為題,報道干巖頭村的周家大院,對其完美的結構布局、精湛的雕繪技藝,以及山水地理形勢進行了比較詳細的報道。
三是電視傳播。在省級或本地電視臺投放宣傳片,或者進行相關新聞報道,以此達到傳播目的。如湖南衛(wèi)視就以“永州上甘棠村:‘忠孝廉節(jié)’代代傳”為題,對這個湖南首個村級廉政文化教育基地進行新聞報道。
四是新媒體傳播。隨著互聯(lián)網時代的到來,其文化傳播現(xiàn)狀有了新的變化,開始利用網站和微信公號進行傳播。如干巖頭村廉政文化借助主流門戶網站,通過論壇、網頁的形式進行宣傳,在江永新聞網、永州旅游網以及永州之窗等論壇上發(fā)表相關文章或者資訊,傳播干巖頭村廉政文化。勾藍瑤寨村民自辦淘寶店,運用“旅游+互聯(lián)網”方式銷售新開發(fā)的民俗游、親子游、“洗泥宴”篝火晚會等系列旅游產品。上甘棠村、干巖頭村、坦田村和蘭溪村四個村落先后都創(chuàng)辦了相關公眾號,開始利用新媒體對外宣傳千年古村文化。近年來,“永州旅游”“湖南江永旅游”等微信公眾號相繼創(chuàng)辦,在宣傳這些古村落的旅游資源及優(yōu)勢的同時,對其文化傳播也起到了促進作用。如2018年9月初,湖南江永旅游微信公號推出了《情動女書·香約江永!湖南江永“女書文化旅游節(jié)”、“香柚節(jié)”活動來襲!》等文章,永州旅游微信公號進行了轉發(fā)。但閱讀量不高,傳播區(qū)域依然以永州市為主。由于創(chuàng)辦時間不長,加之內容有限,文章更新頻率不夠,傳播效果相比于鳳凰等地區(qū)來說并不十分明顯。
一是古村落文化的傳承和保護意識不強。當?shù)卣痛迕駥τ诠糯迓湮幕膫鞒幸庾R還停留于試圖帶動當?shù)匕l(fā)展的層面,把古村落文化當作當?shù)亟洕l(fā)展的救命稻草,沒有從文化傳承與發(fā)展來看待問題,偏離了文化傳播原本應有的方向。
二是偏重于古村落建筑的保護。走訪發(fā)現(xiàn)當?shù)貙σ恍┕糯迓浣ㄖ阂呀涢_始實施保護措施,將村中部分居民遷移至其他地方,這在一定程度上讓古村落建筑群得到了保護,有效防止被拆遷的危險,但并不一定有利于古村落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因為古村落部分文化習俗也隨著人口遷移逐漸被淡化甚至消失。
三是各個古村落的特色不突出。幾個古村落現(xiàn)有的宣傳中,比較偏重于借助節(jié)慶系列活動擴大聲勢,以吸引八方游客前來觀光旅游,如某主題晚會、集體婚禮、攝影大賽,等等,大同小異,沒有彰顯出自己獨具的文化特色,所以難以給人留下較深影響。
四是缺乏專業(yè)人才和有效策略。當?shù)卣谶M行古村落文化旅游開發(fā)時,參與者大都為政府相關部門負責人,以資源管理為主,在古村落的文化傳播方面缺少專業(yè)人才和有效策略。同時,現(xiàn)階段永州市古村落文化傳播依然停留在市縣級媒介資源上,互聯(lián)網資源的應用和開發(fā)存在局限性,在文化傳播與旅游業(yè)如何與互聯(lián)網結合方面力不從心。
此外,“空巢”現(xiàn)象也阻礙了古村落文化傳播。永州古村落原住年輕村民大多外出務工,大部分古村落人口老齡化現(xiàn)象顯著,村中現(xiàn)居住的老年人口占全村人口的65%,部分村莊占比高至70%。當?shù)孛袼孜幕怯衫弦惠厒飨聛淼?,隨著青年群體外出務工,傳統(tǒng)文化習俗的傳承發(fā)展堪憂。
“互聯(lián)網+”時代古村落文化傳播應該不再是單維度傳播,而是一種雙向選擇過程。傳播能否取得好的效果,傳統(tǒng)傳播模式與互聯(lián)網時代下的新媒體傳播模式相融合十分重要。要解決現(xiàn)有問題,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
“注意力經濟”正紅的當下,通過拓展傳播方式實現(xiàn)古村落文化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與現(xiàn)代產業(yè)融合發(fā)展成為古村活化的重要途徑。要實現(xiàn)古村落文化的有效傳播,差異化十分重要。
定位決定了古村落文化傳播的方向。因此,是朝民俗文化,還是建筑文化,又或者是其他方面文化靠近,要在充分挖掘自身文化特色的基礎上,確定自身獨特的定位,塑造與其他古村落區(qū)別開來的特色十分重要。永州幾個古村落有共性,如歷史悠久、古建筑多,但也有各自的特色。例如,勾藍瑤寨有獨特的民俗和傳統(tǒng)節(jié)日,還有習武傳統(tǒng),坦田村人雕刻技法精湛,干巖頭村的廉政文化,上甘棠村的精巧布局,等等。定位是否準確決定能否由“二級傳播”向“多級傳播”轉變。將旅游發(fā)展與文化傳播相結合,將古村落文化,如建筑、民風習俗、美食、非遺等外化為物質形式,包裝成產品,向受眾推廣,可以滿足游客精神需求同時兼顧物質消費需求。
古建筑、磚石木上雕刻等,都蘊含著深刻的文化內涵。在古村落旅游資源的開發(fā)過程中可以對市場進行細分,在此基礎上設計不同類型的游覽線路,尤其是要在如何吸引文化旅游者方面下功夫,盡可能為他們品味古村落文化創(chuàng)造條件,提供與村民們交流的機會,以加深游客對這些古村落的了解,同時也促進了古村落文化的傳播。
在保護傳統(tǒng)古村落文化的同時,引入休閑商業(yè)屬性的餐飲、住宿、娛樂等業(yè)態(tài)。在不偏離文化傳承的基礎上“綜合化發(fā)展”,鼓勵當?shù)卮迕癜l(fā)展好旅游服務業(yè)相關副產業(yè),如在村中設置“農家樂”,提供住宿吃飯休閑的地方,游客可以體驗在古村落民居居住、生活的樂趣。
“微媒介”是社會化媒體的典型代表,傳播主體泛化將不同社會屬性和背景的社會公眾通過“微媒介”聯(lián)系在一起,形成一個傳播網絡。在“互聯(lián)網+”時代全媒體融合背景下,好的品牌形象可以提升傳播效果,有利于注意力經濟和渠道效果的形成。有效的傳播渠道、傳播方式有利于品牌的發(fā)展,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首先,每一個景點的發(fā)展都需要品牌化的策略,打造獨具特色的旅游品牌,這個過程離不開傳播渠道的選擇。為避免古村落文化保護與傳播單薄虛空,可以與旅游相結合。其次,開發(fā)旅游APP等以及相關網站平臺,實現(xiàn)資源整合場景多元化?!盎ヂ?lián)網+”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重視用戶體驗,可以利用網絡社區(qū)的功能,設計關于古村落文化的娛樂項目,將線上注意力成功引到線下,并產生“多級傳播”現(xiàn)象,使互動性更強。APP作為“小眾化”的傳播方式,具有精眾化和互動性特點。既可以達到傳播古村落文化的效果,同時又能擴大知名度。同時,利用電商渠道傳播當?shù)貍鹘y(tǒng)美食等特產,通過電商渠道分銷至全國各地。最后,自媒體傳播,如微信、微博等交互性強,成本低,速度快,可以充分利用微媒介傳播古村落文化,能夠將當?shù)孛袼滋厣庇^地表現(xiàn)出來,旅游與“社交”和“娛樂”結合,通過多元化場景擴大古村落文化傳播的覆蓋面。
針對當?shù)毓糯迓湮幕瘋鞒猩洗嬖跀鄬游C,當?shù)卣梢圆扇∠嚓P措施來保護文化傳承以避免斷層。一是鼓勵當?shù)卦谕鈩展ぷ优剜l(xiāng)創(chuàng)業(yè),發(fā)展當?shù)仫嬍?、住宿等服務業(yè),增加平常時間游客量,以及游客停留時間;二是打造當?shù)靥厣幕放疲訌妼糯迓湮牡膫鞑?,引導村民傳承當?shù)匚幕厣?,打造自己的生態(tài)民俗鎮(zhèn);三是加大當?shù)匚幕瘋鞒薪逃度?,注重傳播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和引入,讓當?shù)匚幕瘋鞑ジ辖洕l(fā)展的步伐。
“互聯(lián)網+”時代下,古村落文化傳播是一種雙向選擇過程。不同地區(qū)古村落文化沉淀不同,其傳播策略也需要量體裁衣。但傳播策略能否取得好的效果,傳統(tǒng)傳播模式與互聯(lián)網時代下的新媒體傳播模式相融合程度尤顯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