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漢明
云浮市云安區(qū)六都鎮(zhèn)佛水小學 廣東云浮 527300
語文的知識博大精深,作為我國母語的教學,教師需要從孩童時期就為學生打下良好的根基。有些小學生的啟蒙教育接受的不到位,對于中文口語的表達有許多的缺陷。如果小學教育期間不重視這方面的問題,小學生口語的鍛煉就會白白浪費這段黃金時期,當學生的錯誤習慣已經完全成型,事后再尋求補救便難如登天。所以,小學語文教師要在閱讀教學中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口語交際中常見的問題,針對性地制定合適的口語培養(yǎng)方案,從而加強小學生的表達交流能力。
在口語閱讀中,很多小學生無法區(qū)分音節(jié)的區(qū)別,這是閱讀經驗少的一種表現(xiàn)。在拼音中有許多相似的音節(jié)往往讓小學生難以分辨,比如平舌音和翹舌音。小學生沒有經過系統(tǒng)的教學,不會熟練地使用舌頭,容易對z、c、s與zh、ch、sh區(qū)分不清,有許多小學生就此習慣性的將“吃飯”說成“疵飯”。另外,對于拼音的其他音節(jié),小學生也容易造成混淆,比如“餓”“吶”“熱”、“同”“蟲”等等,這都造成了小學生口語交流的不便。
由于網(wǎng)絡信息的發(fā)達,小學生容易受到網(wǎng)絡語言的荼毒,將不規(guī)范的調侃語言當做正式的詞組用于口語對話之中。典型的網(wǎng)絡用語如“杠精”“沖鴨”“真香警告”等等,在生活當中隨處可見。有些家長不明厲害,在小學生面前胡亂交談。小學生也有樣學樣,套用過來當做一種時尚。這會對小學生的口語根基造成深遠的影響,教師要及時發(fā)現(xiàn)類似的問題并加以規(guī)范。
小學語文教師在對學生的閱讀教學中,通常將教育重點放在了筆試與分析上,對口語鍛煉的重視程度不足。這也給小學生造成了一種假象:口語只要能應付日常的談話就可以了,不必浪費時間去進行培養(yǎng)。所以小學生普遍對口語交際不太看重,對每日的閱讀訓練也比較敷衍,從而浪費了鍛煉口語能力的黃金時期。
在小學的教育中,創(chuàng)設情境是十分實用的教學方式[1]。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將課文中的場景在課堂上重現(xiàn),由學生分別扮演課文中的角色進行談話式閱讀。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引導學生理解不同情形下的語言感情色彩,從而有效加強小學生在不同語境下的口語訓練。
辯論活動也是加強口語交流的有效方式,在小學語文閱讀課里,經常能在課文中遇到各種辯論的命題。教師可以即興出題,讓小學生分組進行辯論,鍛煉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運用藝術。比如在學習伯牙和子期的故事時,對于伯牙為友摔琴的選擇應該如何看待?是贊同伯牙為知音絕弦的行為;還是應當繼續(xù)彈奏以緬懷友情。根據(jù)小學生對命題的支持方向引導兩方各抒己見,用合理的交流方式來鍛煉小學生言語的說服力。
小學生的年齡尚淺,對于語文閱讀課的公開朗誦通常比較陌生,容易產生害羞怯場的心理。大多數(shù)小學生也由于害怕讀錯課文的內容,因為表現(xiàn)不當丟失臉面,被同學笑話,從而不敢完全放開,在朗誦時反而會因為緊張出現(xiàn)顫音、串行、誤讀等閱讀失誤。此外,許多小學生從小受到家長灌輸?shù)闹杏顾枷?,被囑咐不要在學校里出風頭。小學生容易誤認為公開朗讀是一種出風頭的行為,擔心在眾人面前起立閱讀會違背父母的意愿,從而患得患失,沒有足夠的自信心,不敢展現(xiàn)自我[2]。針對這些不同的情況,語文教師要多鼓勵小學生勇于朗誦、交流,杜絕班級里面其他同學對閱讀過程中的失誤進行起哄和嘲笑的行為,營造良好的語言交流環(huán)境,以加強小學生的自信心,從而可以踴躍地參與口語交際的訓練。
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經常朗讀不僅可以幫助小學生理解課文的含義,還能加強小學生的口語流利程度。對于閱讀朗誦和口語交流的熟練度,都需要經驗的積累,這需要長期的練習,每位小學生都要經過日復一日的鍛煉才能逐漸成熟。而對音節(jié)混淆不清的小學生,在群體朗誦的環(huán)境下也容易發(fā)覺自身發(fā)音的不和諧,在潛意識里就會不斷進行調整,語文教師在隨后的發(fā)音技巧教學中也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成果。
口語交際是一種需要實際演練的交流活動。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過程中注意對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有助于小學生人生價值觀的形成,也能增添小學生的個人魅力,讓小學生可以更好的滿足未來社會的需求,為國家的人才發(fā)展增磚添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