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嫄
【摘要】現(xiàn)如今,項目教學法在中職英語教學之中運用的越發(fā)普遍,這主要是由于通過對項目教學法的應用,不僅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中職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還能夠使中職英語課堂教學效率有所提升,使中職英語教學進度可以得到推動。同時,還對培養(yǎng)中職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學習能力等方面有著難以替代的作用。本文以項目教學法的優(yōu)勢所在為出發(fā)點,著重探討項目教學法在中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方式。
【關鍵詞】項目教學法 中職英語教學 應用 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2-0120-02
前言
項目教學法為新型教學方法,該方法的應用核心在于“一切以學生為主”,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普及,這一方法也受到了各個學科教學的普遍重視,這對于中職英語教學也不例外。對此,中職英語教師應重視對項目教學法的應用,不斷發(fā)揮項目教學法的積極作用,強化中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以及探索能力,從而使中職學生能夠獲得全面健康的發(fā)展及進步。
1.項目教學法的優(yōu)勢所在
在以往中職英語教學中,教師所運用的教學方法都相對存在單一、乏味狀況,這不但對中職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產(chǎn)生了嚴重影響,還會使中職英語教學一度處于落后之中,在此情況下,中職學生的英語學習水平不僅難以得到進步,也會導致中職英語教學的目標難以實現(xiàn)。而項目教學法恰能夠使以上問題獲得改善,在最大限度上激發(fā)起中職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提高中職學生在英語課堂中的參與程度,讓中職學生能夠在心底真正喜愛上英語學習,進而使中職學生英語學習能力可以得到進步[1]。
再者,項目教學法對培養(yǎng)中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實踐能力等也是很有作用的,如在應用項目教學法的過程中,需將各個項目任務交由中職學生自主完成,而中職學生在完成項目任務的期間,其自身能力就會逐漸獲得提升,如此不僅能夠使中職英語教學的本質目的得到彰顯,還會使中職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升,使中職學生在未來能夠更好地面對激烈的競爭環(huán)境,并善于體現(xiàn)出自身價值。
2.項目教學法在中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方式研究
項目教學法在中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方式研究,具體內容體現(xiàn)如下:
2.1制定項目任務
制定項目任務,為在中職英語教學中落實項目教學法的必要前提,所以制定項目任務這一點應受到中職英語教師的重視。基于此,首先,教師應圍繞實際教學內容,對項目任務進行制定,但要注意的是,所制定的項目任務,不但要滿足學習及教學的雙重需求,還應注重項目任務的實用性,因為畢竟學習知識的最終目的在于運用知識,所以教師務必要將實用性因素貫徹其中[2]。其次,在制定項目任務的過程中,教師還應對中職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以及其它能力等方面有所衡量及思考,確保項目任務制定的合理性,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某些消極因素對項目教學法的落實產(chǎn)生影響,進而對整體教學質量產(chǎn)生阻礙。
2.2完成項目內容
在制定好項目任務后,下一階段就為對項目內容的完成了。在該階段中,要求教師對中職學生進行有效引導,為中職學生指明前進道路,以提升中職學生的英語學習效率,強化中職學生英語學習成果。對此,一方面教師應先對中職學生進行分組,讓中職學生在小組之中,進行分工合作,促進中職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激發(fā)中職學生的合作探究興趣。并且,利用這一方式,還能夠使中職學生的合作能力、學習能力以及探究能力等有所提升,推動中職學生的長遠進步與發(fā)展。另一方面教師應注重對項目任務的下達,確保各個小組都能夠積極參與至項目任務的完成之中,從而使項目教學法的價值可以得到凸顯。
2.3 總結項目任務
在完成項目任務后,教師還應對中職學生的學習成效進行檢驗,以確保項目教學法的良好貫徹,與中職學生的有效學習。針對此,中職英語教師應積極與學生進行交流與溝通,了解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困惑,并幫助學生及時解除困惑,使學生可產(chǎn)生豁然開朗之感。另外,在此過程中,教師還應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身上所存在的問題,如對英語知識的錯誤認知,以及學習習慣較差等方面的問題,并找尋積極的方式,引導學生改正自身不足,從而使中職學生的英語學習質量可以得到提高。
3.總結
總而言之,項目教學法在中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不僅有助于提升中職學生在英語課堂中的參與程度,提高中職英語課堂教學效率,也有助于對中職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如自主學習能力、以及探究能力等,使中職學生可以獲得全面進步,最終使項目教學法在中職英語教學中的價值可以得到體現(xiàn)。
參考文獻:
[1]楊麗麗.項目教學法在中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英語廣場,2016(03):160-161.
[2]賈鴻宇.探討項目教學法在中職英語教育中的應用[J].現(xiàn)代交際,2015(09):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