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深入開展高中地理教學的過程當中,高中地理教師首先要對現階段的教學情況進行全面地分析和研究,在了解了學生的地理水平和綜合學習能力情況之后,有目的性地對實際的地理教學課堂教學內容進行創(chuàng)新整合,充分利用先進的地理信息技術來開展實際的高中地理教學。
關鍵詞:地理信息技術;輔助;中學地理教學模式;探究
新課標的全面推出和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為高中地理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zhàn),在此情況下,傳統(tǒng)枯燥乏味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當下的地理教師需求。為此,教師就必須要充分地在教學過程當中有效地增加地理信息系統(tǒng)、遙感、全球定位系統(tǒng),以及數字地球技術教學手段的應用,充分利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來激發(fā)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對相關的知識進行探究和學習。
一、 全面利用地理信息技術激發(fā)學生地理學習興趣
在以往的教學過程當中,大部分教師是利用黑板、粉筆課堂講授的方式來進行教學,利用掛圖和插圖來向學生展示復雜多變的地理事物,這樣靜止的圖片往往很難使學生全面了解相關的地理事物。為此,教師就需要全面地對實際的教學內容進行有效整合,利用互聯網絡和地理信息系統(tǒng)來獲取豐富的教學資源。將其有效地融入實際的課堂教學當中,充分利用生動有趣的教學內容來引導學生主動地進行相關的學習和探究。
例如,在進行“地球的結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電子信息技術為學生構建地球結構模型,引導學生直觀生動的認識內核、外核、古登堡界面、地幔、莫霍界面、地殼,并結合教材內容,引導學生找出地殼和巖石圈的差異。在進行地震波的教學過程當中,再通過3D模擬的方式來向學生演示縱波和橫波的傳播速度、介質、關系,以及對地球內部的作用和傳播方向,引導學生從本質入手來進行地震波的深入學習。最后,教師可以利用幻燈片來進行地球外部圈結構和地球內部圈結構等知識點總結,從而能夠使學生形成系統(tǒng)而完善的地理知識體系。
二、 全面利用地理信息技術構建科學地理教學情景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就需要根據不同章節(jié)的教學內容來進行地理信息技術的選擇,為學生構建集生動、有趣、直觀為一體的全新教學情景。另外,教師還可以根據課堂教學進度及時利用地理信息技術來獲取最新的案例、圖像、數據、圖表,以及一些與地理有關的前沿信息和資訊。這樣不僅能夠有效地拓展學生的視野,同時也能夠使地理課堂更加豐富多樣。
例如,在進行“我國的旅游資源”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對已經學過的旅游資源的分類與特性、旅游資源開發(fā)和利用條件的評估進行復習。然后,教師再利用多媒體視頻向學生播放四川的峨眉山、安徽的九華山、浙江的普陀山、山西的五臺山,以及東岳泰山、西岳華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的介紹視頻,并進行自然旅游資源和人文旅游資源的概念教學。然后,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在電子地圖當中分別標出四大佛教名山和五岳名山的位置,并讓學生說一說自己了解的著名的古代工程建筑和文物古跡并引導學生進行紅色旅游和我國的世界遺產名錄進行學習,并掌握我國旅游資源的劃分方法。
三、 全面利用地理信息技術深入開展重難點教學
在傳統(tǒng)的定義教學過程當中,教師想讓學生掌握重難點知識,并且能夠靈活應用,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卻不一定能夠取得較為顯著的教學效果。而在全面引入地理信息技術之后,教師可以有效地利用各種教學軟件、電子地圖、全球定位系統(tǒng)來進行教學,引導學生通過QQ群、微信公眾號、學習軟件來及時進行討論和交流。這樣能夠及時地根據學習問題對每個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教育和個性化的輔導,從而使學生的地理綜合運用能力、地理素養(yǎng)、地理思維都能夠得到全面發(fā)展。
例如,在進行“我國自然災害的特點與分布”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全班學生劃分五個小組,然后讓學生通過互聯網查詢的方式來收集我國的自然災害事件,讓學生通過QQ或者微信的方式來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分析和總結。并由小組代表在課堂上向全班進行匯報,并利用定位技術在電子地圖上快速地找出災害的頻發(fā)地區(qū)。教師再引導學生對我國不同地區(qū)的災害類型的情況進行全面總結,從而讓學生知道我國的災害具有地域差異大、分布范圍廣、頻率高、種類多的特點。然后,教師也可以向學生展示如下圖所示的災害災情統(tǒng)計表,并提出相應的探究問題:“如發(fā)現森林火災,除了向政府報告之外,還可以向什么部門反映情況?”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來進行深入探究和學習。
綜上所述,高中教師必須要在地理教學過程中增加一些具有趣味性和生動性的教學內容,并在原有的教學基礎上有效地引入先進的地理信息技術,將其和多媒體教學手段及地理課堂進行有機整合,盡可能利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來引導學生自主地進行相關的地理學習。這樣不僅能夠全面提升學生的地理學習主觀能動性,同時也能夠為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當中全面應用地理信息技術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盧世倫.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在中學地理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3).
[2]郭愛林.芻議鄉(xiāng)土地理資源在中學地理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教師,2016(28).
[3]李朝奎,鄧麗霞,張云珍.地理信息技術輔助中學地理教學模式研究[J].測繪工程,2007(6).
[4]劉慶宏.對信息技術與地理課程整合途徑的思考[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高教版),2009(1).
作者簡介:
張會,內蒙古自治區(qū)赤峰市,赤峰市元寶山區(qū)平莊礦區(qū)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