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沁剛
舉棋不定是病嗎
我的朋友宋先生是一位中學(xué)物理教師,因教學(xué)水平高,找他補課的人絡(luò)繹不絕。他有一個女兒,上高一,我們姑且叫她小霞。同許多教師家長一樣,宋先生對女兒的學(xué)習(xí)抓得很緊,唯恐被妻子抱怨“別人是近水樓臺,你是燈下黑”。好在小霞爭氣,各科成績都不錯。但是,小霞在學(xué)習(xí)以外出現(xiàn)問題,宋先生就沒轍了。前不久,他打來電話,說要預(yù)約咨詢。
剛見面,宋先生就嘆息連連,說:“不是我重男輕女,養(yǎng)女孩就是麻煩,還總是出些讓我手足無措的問題!”原來,讓他手足無措的問題,是小霞沒主見,遇事舉棋不定,“比如,去文具店買水筆,挺簡單的事,她能半個小時不出來。我在外面等急了,進去一看,見她拿著四五種水筆發(fā)呆,而且雙手顫抖,頭上冒汗,像是發(fā)了急病。我問她怎么了,她像等到了救星似的,央求我?guī)退x擇?!?/p>
我問:“是不是筆太貴,閨女舍不得花你的錢?”
“哪兒??!價格一樣。”宋先生瞪著眼急道,“還都是一個品牌,無非外觀不同,手感有差異罷了,隨便買兩支不就行了嗎?實在不行全買下,慢慢用,值得在這種小事上花費時間嗎?要我說,女孩子就是沒主見!”
宋先生告訴我,說小霞沒主見絕不是冤枉她。每次上街買衣服,她都能把媽媽氣得半死,因為她面對琳瑯滿目的衣裙、運動鞋,同樣拿不定主意?!氨M管小霞不贊同媽媽的審美標(biāo)準(zhǔn),最后還是聽媽媽的,否則只有空手而歸。但是,還沒到家娘兒倆就得鬧翻臉,因為小霞會抱怨一路,后悔一路?!彼蜗壬恼Z氣越來越不屑,“大概女人都這樣吧,小霞媽媽年輕的時候也這樣,買東西時舉棋不定,說是貨比三家,其實是等著我替她抉擇。等東西買到手了,她往往還要看同類商品,看是否買虧了。這不是找別扭嗎?所以,年輕時我們沒少吵架?!?/p>
我笑著問:“那你是不是起過跟她分手的心?”
宋先生迅速點頭,很解氣地說:“當(dāng)然想過,實在難以忍受?!?/p>
我接著問:“結(jié)婚后后悔過嗎?”
宋先生又瞪大眼睛,說:“后悔過無數(shù)次!”
我打趣道:“看,你也有選擇恐懼癥,20多年都沒有決定一件事,還好意思說人家女孩沒主見?”
宋先生愣住了。半晌,他咽了口唾沫,轉(zhuǎn)移了話題:“你剛才是不是說到‘選擇困難癥?真的有這種病嗎?”
我怎么這么矯情
我告訴宋先生,選擇恐懼癥,也叫選擇困難癥。臨床表現(xiàn)為:患者面對選擇無法做出自己滿意的選擇,如果被要求必須選擇,患者會驚慌失措、汗流浹背,最后還是無法選擇,導(dǎo)致對于選擇產(chǎn)生某種程度上的恐懼。
“現(xiàn)實生活中充滿了選擇,小到午餐吃什么、回家走哪條路,大到學(xué)什么專業(yè)、報考哪所大學(xué)、選擇哪個異性做伴侶。你能想象不需要選擇的人生嗎?”我說,“既然選擇無處不在,就有必要學(xué)會選擇,否則寸步難行?!?/p>
當(dāng)天下午,宋先生就陪小霞前來做心理測試。結(jié)果證實了我的判斷,小霞患有中度選擇恐懼癥。
“選擇恐懼癥究竟是一種什么病?屬不屬于抑郁癥?會不會精神分裂?”小霞慌亂起來。
我告訴她,選擇恐懼癥是一種情緒障礙,與抑郁癥、精神分裂無關(guān),可以通過心理輔導(dǎo)和行為訓(xùn)練來矯正,甚至不需要服藥。她這才松了一口氣。
我進一步解釋道:“選擇恐懼癥包括兩個方面的表現(xiàn),選擇之前的猶豫不決和選擇之后形成定勢的病理性執(zhí)著。前者是選擇恐懼的直接表現(xiàn),后者是選擇恐懼的后繼表現(xiàn)?!?/p>
小霞問:“什么是形成定勢的病理性執(zhí)著?”
我說:“就是后悔,總覺得自己的選擇是錯誤的,越來越斷定自己錯過了正確的選擇。比如你買水筆時有紅色和藍色兩種可選,你斟酌再三,最后閉著眼睛選擇了紅色的,可是從文具店一出來你就后悔了,去學(xué)校的路上越想越難受,最后斷定藍色的筆才是你應(yīng)該選擇的。事實上,如果你當(dāng)初選了藍色的筆,同樣會后悔沒有選紅色的?!?/p>
“我怎么這么矯情??!”小霞被我的描述逗笑了,“那做出決定之前的猶豫不決又是怎么回事?”
我解釋道:“比如,當(dāng)你面臨A和B兩個可選項,你稍稍傾向于選擇A,在做出決定之前你會依次受到5種念頭的阻礙:第一,不能接納A的缺點;第二,不能容忍失去B的優(yōu)點;第三,A的優(yōu)點減少,缺點增多,因為得到某種事物時會更加關(guān)注其缺點;第四,B的優(yōu)點增加,缺點減少,因為失去某種事物時會更加關(guān)注其優(yōu)點;第五,永遠無法肯定所做的選擇是否正確,永遠后悔沒有做出另外的選擇。無論你選擇A還是選擇B,無論你強迫自己走到哪一步,這5種念頭都會折磨你。因而你唯一的方法就是回避選擇,處于一種選擇前暫時的心理平衡當(dāng)中。但是,你不可能回避所有的選擇,所以問題還是問題,苦惱還是苦惱。”
“這種病的病因是什么?”宋先生急不可待地問。
我告訴他們,心理學(xué)研究發(fā)現(xiàn),選擇恐懼癥的致病因主要有以下4個:
1.完美主義心態(tài)。選擇恐懼癥患者幾乎都是追求完美的人,而且是極度苛刻的人——他們要求自己必須做一個單選,而且這唯一的選擇必須最大限度地理想化。他們不僅追求完美,而且賦予選項太多的意義??梢哉f,選擇恐懼癥患者也屬于強迫癥人群。
2.心智不健全。從小在蜜罐中長大的人,從來沒為自己做過主,遇到重大的人生抉擇時自然手足無措。其實,不敢選擇是不確定自己內(nèi)心最重要的需求,因而任何選擇都無法讓患者獲得心理平衡。
3.害怕承擔(dān)責(zé)任。一些重大的選擇可能會影響人生軌跡或具有深遠的社會意義,這就使選擇者陷入無限的焦慮之中,因為害怕承擔(dān)選擇導(dǎo)致的出乎意料的后果。
4.選項太多。自從人類發(fā)明現(xiàn)代化標(biāo)準(zhǔn)生產(chǎn)線后,大量物品被生產(chǎn)出來,差別卻越來越小,這也從客觀上折磨著人的選擇。
宋先生和小霞扳著指頭對號入座,最后一致認為,以上4項小霞全部符合。
取舍有賴價值觀
小霞用無限擔(dān)憂的眼神望著我,問:“這種病會惡化嗎?”
“不排除越來越嚴重的可能?!蔽艺f,“如果總是被選擇恐懼折磨,你會產(chǎn)生強烈的消極情緒,從而陷入困惑和苦悶之中,甚至頹廢和絕望,無力自拔,不但會影響你的正常學(xué)習(xí),還會給身心健康帶來嚴重的威脅,甚至使你的精神趨于崩潰,乃至行為失常?!?/p>
小霞被嚇得臉色蒼白,聲音顫抖著說:“我要治療,馬上開始吧!”
我對小霞的心理輔導(dǎo)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淡化完美主義意識。
我告訴小霞,追求完美固然有其積極意義,但凡事都追求完美就是一種病態(tài),其根源是幼兒式的二分法思維模式。幼兒思維的特征是“非好即壞”的二分法思維,而成人世界的價值判斷要復(fù)雜得多。當(dāng)一個人用幼兒的思維模式面對現(xiàn)實世界,必然無從抉擇,因為好與壞無法確定。因為“完美”在事實上不可得,而人卻頑固地追求完美,于是,患者只能以內(nèi)部平衡的方式營造某種完美的假象。但是,當(dāng)患者再也無法在現(xiàn)實的沖擊中維持自欺欺人的完美假象時,將無可避免地滑入另一個認知極端:全盤否定一切。
我說:“對于完美主義者來說,幾乎沒有任何進步和收獲能持續(xù)地提供激動人心的滿足,這樣,也就不可能在他們身上發(fā)現(xiàn)激動人心的自我激勵。因而,堅忍不拔也就不可能成為他們的風(fēng)格。相反,半途而廢、功虧一簣、自暴自棄、自怨自艾是他們的例行遭遇和心境。你想成為這樣的人嗎?”
我要求小霞恪守一個信條:世上不可能好事都歸我,壞事都歸別人,況且世上也沒有絕對的好事和絕對的壞事。好事中有壞事,壞事中也有好事。
經(jīng)過3次認知療法訓(xùn)練,完美主義意識在小霞心中開始松動和淡化。
第二,建立積極、清晰的價值觀。
選擇恐懼,根源是不知道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換言之,是價值觀不清晰。所以,選擇恐懼要想標(biāo)本兼治,必須從建立積極、清晰的價值觀入手。
小霞問:“價值觀究竟指的是什么?”
我說:“孟子說:‘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是在說他的選擇恐懼,最后‘舍魚而取熊掌者也……舍生而取義者也就是根據(jù)他的價值觀做出的選擇?!?/p>
小霞略有所悟:“明白了,就是什么最重要,什么不那么重要,什么無所謂?!?/p>
“沒錯!”我舉例道,“以你買水筆為例。你可以事先制訂幾個選項:質(zhì)量、款式、顏色、價格等。如果考試用,那么質(zhì)量為重,其他不必強求;如果平時寫作業(yè)用,價格低為首選,其他無所謂;等等。你可以舉一反三,用同樣的程序選擇其他,比如專業(yè)、大學(xué)等,就會減少許多煩惱?!?/p>
經(jīng)過6次各兩個小時的心理輔導(dǎo),小霞的選擇恐懼癥基本得到遏制,她學(xué)會了用理性分析的方法為自己的選擇尋找依據(jù),甚至開始享受選擇的樂趣。但面臨重要選擇時,她還是會舉棋不定,并感到痛苦,說明她還沒有完全走出選擇恐懼的泥潭。
我約見宋先生,為我的治療補上最后一塊拼圖。
我告訴宋先生:“小霞之所以患上選擇恐懼癥,一個重要原因是內(nèi)心的安全感不足,以至于不會自我欣賞。”
“如何改善?”宋先生迫不及待地問。
我直言相告:“多關(guān)注她,給她無條件的愛,多贊賞少批評,用溫暖的親情融化她的防范之心。當(dāng)她有了充足的安全感,感覺到來自親人的贊賞,就會啟動自我欣賞的程序。這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但為了她未來的幸福,值得你堅持這樣做?!?/p>
“當(dāng)然值得!我一定做到!以前,我確實對她有所忽略,真對不起她!”宋先生羞愧難當(dāng),連連答應(yīng)。
【編輯:陳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