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赫大叔
專欄的第一篇文章,我并不想直接談親子閱讀,而是想談談中國人閱讀的整體狀況。
中國是一個文化大國、是一個出版大國,卻不是一個閱讀大國,這確實令人感到不可思議。
據(jù)了解,我國發(fā)達地區(qū)的人寧可將一半或更多的收入用來購買電子通訊設備,也不愿意去購買廉價的精神食糧—書籍。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把大部分時間消耗在上網(wǎng)沖浪、微博互動或微信上。在一次次聚會上,大家少了彼此的溝通,而是各自掏出手機,刷新微博或者微信;即使有溝通,很多時候話題也局限在微博上的八卦新聞或者朋友圈的趣聞。
這種現(xiàn)象在年輕人中已經(jīng)極為普遍,甚至有人把不使用微博或微信的人當作outman。我們還記得古人曾經(jīng)說過“開口不談紅樓夢,讀盡詩書也枉然”,這句話反映了清朝后期大家對于《紅樓夢》這本書的強烈追捧,其實也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氣,大家是愛讀書、討論書,并且將書作為重要的生活或者娛樂話題的。
“不讀書的民族是沒有前途的!”一個人不讀書,必然主觀臆斷、強詞奪理,輕狂自大或空虛自閉;一個民族不讀書,必然社會浮躁、人心渙散,進而社會動蕩、集體倒退。
最近聽說閱讀要立法,我覺得它與“常回家看看”立法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從另一個角度講,閱讀與“?;丶铱纯础币泊嬖趨^(qū)別,閱讀不是道德的范疇,而是個人修為的范疇,所以閱讀問題的產(chǎn)生還需要進行深入的分析。
第一,很多人并沒有明白閱讀與個人發(fā)展的意義,這和我們的教育制度有著相關(guān)性。我們一直強調(diào)寒窗苦讀,一日驚人??墒呛芏嗳嗽诒黄茸x了12年書之后,立刻放下了書本,不想再讀書,而沒有深刻認識到讀書對于一個人一生的長遠意義。
第二,閱讀與學習不是公平競爭的絕對力量。很多人把更多的籌碼放在了父母的人脈,找人送禮等非常渠道方面。閱讀來的效果太慢,“讀書無用論”死灰復燃。
第三,學校教育并沒有把閱讀放到重要位置。閱讀不是簡單的興趣愛好,它是個人自學的主要形式之一,放棄了閱讀,相當于放棄了自學,也是放棄了個人努力的機會。
第四,閱讀的環(huán)境并不完善。我們?nèi)チ私饽贻p人癡迷于網(wǎng)絡互動現(xiàn)象,你會發(fā)現(xiàn),網(wǎng)絡互動由于強大利益的驅(qū)使,內(nèi)容供應商、加工方、網(wǎng)絡平臺、終端服務商等各個利益群體,為消費者提供了一個“便捷而舒適”的消費環(huán)境,你可以有多種形式上網(wǎng),這就是形式的多樣性。但閱讀不是一個一本萬利的事情,似乎并沒有吸引各種社會資本的加盟與支持,所以閱讀環(huán)境并不完善。
第五,家長習慣的影響。有太多的案例是,家長希望孩子在家讀書,但是自己卻非常愛看電視。我總有這樣的想法,社會風氣是由家長決定的。猶太人很喜歡閱讀,孩子小的時候,媽媽會在孩子的書的邊頁上涂上蜂蜜,讓孩子從很小就記住書是甜的。他們祖祖輩輩都延續(xù)這個做法,你可以想象他們對于閱讀有多么重視。
我覺得當下迫切要解決的是閱讀環(huán)境的建設,我們不是要建越來越多的書店,而是建越來越多的閱讀區(qū)。社區(qū)可以提供家庭教育的閱讀區(qū)與學習區(qū),讓家長明白如何指導孩子健康成長;醫(yī)院可以提供患者閱讀區(qū),通過閱讀讓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懂得如何減輕病痛,盡早康復;賓館可以提供閱讀區(qū),讓游客了解當?shù)氐奈幕?銀行可以提供閱讀區(qū),讓大家明白金融知識……
閱讀應該成為各行各業(yè)的服務項目,或者說是增值服務項目,這樣閱讀也會慢慢成為我們的生活方式,親子閱讀,也就會變成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