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青
(陜西省安康市中心醫(yī)院,陜西 安康 725000)
現(xiàn)代社會中人們對生活與健康的要求越來越高,而就醫(yī)環(huán)境與條件也是現(xiàn)代人群追求健康的重要目標[1-2]。我院在2010年實施手術室整體護理與舒適護理模式相結(jié)合,探尋手術護理的最佳模式。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我院普外科與婦科行擇期手術的患者100例,均能保持神志清醒,不存在精神障礙,能夠正確表述自身的心理與生理感受,以美國麻醉協(xié)會ASA分級均為Ⅰ、Ⅱ級,上報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均簽署知情同意書。以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兩組,觀察組50例患者中,男29例,女21例,年齡19~65歲,平均(36.8±5.1)歲,手術時間在2.5小時以上的患者16例,普外科手術31例,婦科手術19例,麻醉方式為硬膜外麻醉45例,全身麻醉5例。對照組50例患者中,男27例,女23例,年齡20~61歲,平均(36.4±5.6)歲,手術時間在2.5小時以上的患者14例,普外科手術33例,婦科手術17例,麻醉方式為硬膜外麻醉44例,全身麻醉6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護理方法 (1)術前護理見相關資料[3-4]。(2)術中護理見相關資料[5-8]。(3)術后護理:講解術后的注意事項。對患者術后疼痛情況進行記錄,請患者家屬配合完成治療與護理。
2.1SAS及SDS評分 兩組患者護理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郁狀態(tài),SDS及S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SDS、SAS評分均較護理前明顯降低,但組間比較觀察組降低更加明顯,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AS及SDS評分比較分)
2.2心率血壓及呼吸指標 觀察組心率、收縮壓及舒張壓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組間呼吸頻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心率血壓及呼吸指標比較
2.3護理滿意度 兩組患者對醫(yī)療技術的評價比較(P>0.05),但觀察組對護理服務、健康教育、自我舒適度評價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情況比較分)
不舒適的狀態(tài)可加重患者的病情,推遲恢復健康的進程,進而導致患者生存質(zhì)量的下降。
舒適護理模式具有可操作性強、簡單易行的特點,還能夠進行項目程序化,具有良好的實用性。通過對患者進行相關舒適護理,可幫助患者建立良好的情緒狀態(tài),減輕焦慮、抑郁不良心理對手術監(jiān)測指標的影響,改善術中舒適度,減輕術后不適感;護理人員在舒適護理實施過程中,首先要建立融洽和諧的護患關系,及時了解和解除患者身心不適感;其次要注重術中生命體征監(jiān)測和舒適度感觸,及時采取合理方式幫助患者達到最大舒適感;最后要注重術后患者的基礎護理、康復護理和心理輔導,幫助患者及時從手術應激反應的不良狀態(tài)中走出來,使其順利度過手術康復的最后階段。
綜上所述,在手術室整體護理中實施舒適護理可幫助患者緩解不良心理情緒、提高手術舒適度,不僅可提高手術療效,也降低了手術風險,使患者在圍術期維持了良好的身心狀態(tài),促進了護患關系良性發(fā)展,是和諧社會提高醫(yī)療服務質(zhì)量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