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智看待?文物出國展覽
書名“碰瓷”?何時可息?
專業(yè)著作??無需翻譯?
媒體在2019年1月關注哪些書業(yè)熱點話題?
實體書店新機遇:已有28
省區(qū)市出臺支持發(fā)展具體措施
2019.01.09 《人民日報》
張賀
實體書店的復興與政府的扶持政策直接相關。自2016年11部門聯(lián)合印發(fā)《關于支持實體書店發(fā)展的指導意見》以來,全國已有28個省區(qū)市出臺了支持實體書店發(fā)展的實施意見和具體措施。2018年,圖書批發(fā)零售免征增值稅的政策進一步延續(xù),也為實體書店贏得了又一個寶貴發(fā)展期。各地政府正以真金白銀的方式大力扶持實體書店,極大緩解了因房租和人工等成本上升所帶來的生存壓力。
臺北故宮把《祭侄文稿》借給日本,沒必要憤怒
2019.01.14 鳳凰文化
丁陽
臺北故宮博物院向日本出借顏真卿《祭侄文稿》,在海峽兩岸均引發(fā)了強烈反響,有人甚至形容為“所有眼淚和氣憤都不足以形容我們心里面的悲痛與恐懼”。把《祭侄文稿》送出國展覽,有必要如此激動嗎?文物交流,實際上是為宣傳自己、了解別人打開了一扇窗戶。專業(yè)學者可以從中學習,普通人也能從中獲得樂趣。珍貴的書畫不能因為害怕人閱讀而永遠藏在柜子里,否則保護的價值也不復存在。
有很多書,根本不該翻譯引進到中國
2019.01.14 騰訊大家
陸大鵬
盡管是戴著腳鐐手銬跳舞,但近些年來中國出版業(yè)在引進翻譯方面做得可以說是轟轟烈烈,成績和貢獻都不小。國際圖書版權資源這座金山,被中國人挖掘了很大一部分。但我覺得,有很多書,是不必翻譯引進,也不應當翻譯引進的。只有大眾書是值得翻譯引進的。而對于專業(yè)研究者,如果外語能力不過關,連讀學術書都依賴翻譯的話,能做出什么樣的學術成果是值得懷疑的。
“那不勒斯四部曲”后又有了“三部曲”,是撞車還是碰瓷?
2019.01.17 澎湃新聞
羅昕
意大利作家埃蘭娜·費蘭特著有暢銷小說“那不勒斯四部曲”,簡體中文版由上海九久讀書人與人民文學出版社合作出版。而在北京圖書訂貨會上,另一家公司發(fā)布了以《那不勒斯的螢火》《那不勒斯的天空》《那不勒斯的黎明》為名的“那不勒斯三部曲”,無論是系列名還是推薦語都有“碰瓷”之嫌。盡管書名、系列名并不受著作權法保護,但是圍繞書名展開的種種不正當競爭仍需行業(yè)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