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求寶
(廬江縣教育局教研室 安徽合肥 231500)
筆者從事高中物理教學已有近20年的時間,一直都非常重視教材中的課后習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也一直把課后習題作為教學的重點之一,一直以來也都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近幾年來,本人發(fā)現(xiàn)由于高中物理習題類教輔資料越來越多,各種習題冊層出不窮、五花八門,不少高中物理教師慢慢地就“放棄”了物理教材中的課后習題,轉而以課外習題冊代替課后習題的教學,對此筆者深感不安。
現(xiàn)在的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組織大量專家精心編創(chuàng)的,又經(jīng)過十幾年的不斷修訂,應該說這套教材已經(jīng)被時間證明是值得信賴的。課后配套習題是這套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習題不僅是高中物理的主要教學內容之一,而且是教學效果反饋的重要渠道,是提升學生物理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手段。這些物理課后習題的解決,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加深對物理概念、物理規(guī)律的理解,還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這些習題的教學,可以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深刻性、發(fā)散性、靈活性、全面性和獨創(chuàng)性。教材在編寫時也將不少需要高中學生掌握的物理知識、物理方法和物理思想融合在這些課后習題當中,“拋棄”這些課后習題,便是“拋棄”了整套教材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套教材也就不完整了,如果長時間如此進行教學,學生所掌握的也自然就是不完整的高中物理知識體系。這對于高中物理教學來說無疑是要努力避免的。下面本人就從幾個角度說明一下這些課后習題對于高中物理教學的重要性。
教材在編創(chuàng)時就包括了課后習題,教材其他部分與課后習題都是同一專家編創(chuàng)的,具有很強的整體性和一致性,習題內容與教材內容相互配合、密不可分。課后習題的解決就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掌握教材物理概念、知識,因而課后習題與教材內容的契合度最高,學生練習的效果自然也就最好,練習的效率也就自然大大高于其他練習題。
例如教材必修1第一章第1節(jié)《質點 參考系和坐標系》課后習題第2小題,用宋代詩人陳與義寫的一首小詩來讓學生明白參考系的特點和意義,就與教材有著極高的契合度,此題既讓學生深刻地理解了運動的相對性,又讓學生明白了參考系的重要性,習題訓練的效果非常好。
高中物理教材在編創(chuàng)時,有時由于正文內容篇幅限制等,把一些高中學生本應該掌握的物理知識放在了課后習題當中,如若教師們放棄了這部分課后習題,勢必會導致學生這部分應該掌握的知識的缺失,造成知識體系的不完整、不健全。
例如教材必修1第二章第4節(jié)《自由落體運動》課后習題第4小題,補充講到“頻閃攝影是研究變速運動常用的手段”,然后利用一個小球下落過程的頻閃照片讓學生去測量并求出小球下落過程中的加速度。這道習題既補充了研究問題的手段,又讓學生通過實踐動手得出自由落體運動的加速度,可謂一箭雙雕,意義非凡,練習效果自然很好。
例如教材必修1第二章第4節(jié)《自由落體運動》課后習題第3小題,測量井口到井中水面的距離,題中讓一個小石塊自由下落,通過測出下落時間來估算井口到水面的距離。 “估算”既是一種物理能力,也是一種重要的物理思想,但是在高中物理教材中出現(xiàn)得并不多,因而出現(xiàn)在這里就顯得很重要了。此題后面還指出由于聲音的傳播時間,這一估算結果是有偏差的,繼而讓學生思考估算結果是偏大還是偏小。這就又體現(xiàn)了“誤差”這一重要的物理思想,為教師教學必修1后面的學生實驗做了很好的預設和鋪墊。
再如教材必修2第七章第4節(jié)《動能和動能定理》課后習題第3題,給出了射穿一塊5厘米厚木板的子彈質量,以及射穿前后的速度,讓學生去求子彈射穿木板的過程中受到的平均阻力,并讓學生思考題目中所說的“平均”一詞的意義。這一題其實就滲透了“近似”和“平均”的物理思想,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很多數(shù)字并不是完全精確的,“近似”和“平均”是重要的物理思想,而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體現(xiàn)得并不很充分,在課后習題中通過習題滲透物理思想很有意義,是對教材的重要補充,習題中滲透體現(xiàn)的物理思想自然也是高中物理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高中物理教學不僅有知識內容和物理思想的要求,還有處理問題方法的要求。物理教材中涉及多種多樣、豐富多彩的物理方法,其中就包括課后習題中所體現(xiàn)出來的物理方法。
例如教材必修1第二章第1節(jié)《實驗:探究小車速度對時間變化的規(guī)律》課后習題第3題,為研究實驗小車沿斜面向下運動的規(guī)律,把打點計時器紙帶的一端固定在小車上,讓小車拖動紙帶運動,并由打點計時器在紙帶上打點,再按各點將長紙帶分別剪斷,將剪斷的紙帶下端對齊并排貼在一張紙上,最后將各段紙條上端中心連起來,就得到v-t圖像。個人認為這是一道很有創(chuàng)意且練習效果很好的習題,讓學生知道這種“直方圖”的方法,再通過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理解這種方法的內涵,進而培養(yǎng)學生進行方法遷移的能力。
雖然我們的物理教材并不是為了高考而編制的,但這并不妨礙教材成為高考試題的重要來源。尤其是教材中的課后習題近些年來更是成為全國高考及各省市高考試題的重要資料來源。
例如2011年重慶市高考題理科綜合第14題就來源于教材必修1第二章第4節(jié)《自由落體運動》課后習題第3小題。2014年高考全國理綜I卷第20題就是由教材必修2第五章第7節(jié)課后練習第3小題改編的。選修3-2第四章第3節(jié)《楞次定律》課后習題第7題介紹了法拉第電動機的工作原理,而2016年高考全國理綜I卷第20題就對法拉第發(fā)電機工作原理進行了考查。2018年全國高考理綜I卷第24題就來源于教材選修3-1第三章第6節(jié)《帶電粒子在勻強磁場中的運動》課后習題第3題。甚至部分高考試題基本上就是教材中課后習題原題??梢姀母呖嫉慕嵌葋碚f,課后習題也是不容忽視的。
總的來講,教材中的課后習題都是專家們精挑細選的,都很有代表性。無論練習的質量,與教材的契合度,還是對教材內容、思想、方法的補充,乃至從高考的角度來說,認真分析處理教材課后習題都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我們一定要對這些課后習題給予高度重視,一定要深入研究、挖掘隱含在這些習題中的物理思想以及潛在的價值來培養(yǎng)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yǎng)。希望各位同行能真正意識到課后習題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學中充分利用好課后習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切實減輕學生的作業(yè)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