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墨
2019年1月起,特朗普這屆總統(tǒng)任期就進入了“下半場”。原本按照美國政治的傳統(tǒng),新任總統(tǒng)執(zhí)政的頭兩年屬于磨合期,也是白宮新主人的“實習期”,進入第三年,執(zhí)政風格、內政外交才開始初現(xiàn)輪廓。但這個傳統(tǒng)對特朗普沒有解釋力。
特朗普的執(zhí)政不存在磨合期,只有摩擦期,而且在“下半場”還會繼續(xù)。特朗普也沒有“實習期”,從入主白宮第一天起,他就沒有放過任何一個彰顯自己白宮主人身份的機會。特朗普的特立獨行,所引發(fā)的權斗已經波及美國政治體制本身。
“社會動蕩對特朗普政權來說不是麻煩,而是資源。特朗普不會壓制它,而是會張揚它?!泵绹洞笪餮笤驴焚Y深編輯大衛(wèi)·弗洛姆,在2017年3月作出了這樣的預判。特朗普頭兩年的執(zhí)政經歷,驗證了這個“神預測”。
一年內三次政府關門的現(xiàn)象,上一次還要追溯到40年前的卡特政府時期。兩年內核心團隊幾乎悉數(shù)換人,二戰(zhàn)以來也不多見。這一切都可以歸因于特朗普對“動蕩”的理解與利用。“下半場”以混亂開局,已是鐵定的事實。
“現(xiàn)在每天都有一場特朗普戰(zhàn)爭?!碧乩势兆寚啦块L馬蒂斯提前走人后,《紐約時報》這樣感嘆道。這篇社論稱,特朗普前兩年任期內一直在和自己的政府交戰(zhàn),他認為身邊的人都是笨蛋。
但馬蒂斯絕對不是“笨蛋”,他是特朗普內閣中,受認可度最高的高官之一。當初特朗普對馬蒂斯的任職提名,在參議院過投票表決關時,贊成票是81票(反對票17票),受認可度僅次于貿易代表萊特希澤(82票對14票)。馬蒂斯的離開,不會只是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
與兩位前國家安全顧問(邁克爾·弗林、麥克馬斯特)、前國務卿(蒂勒森)等高官離開白宮不同,馬蒂斯的“被辭職”引發(fā)了震動,也是截至目前唯一一位能給特朗普造成殺傷的高層人事變動。馬蒂斯的軍界同行斯坦利·麥克里斯特爾將軍說,馬蒂斯這樣的領導者離開,應該讓美國人警惕。
馬蒂斯
馬蒂斯離職的導火索,是特朗普以基本打敗“伊斯蘭國”為由,宣布從敘利亞撤軍(目前駐敘美軍約2000人)。據(jù)美國政治新聞網Politico 報道,馬蒂斯辭職信公開當天,參議院數(shù)名共和黨議員與副總統(tǒng)彭斯舉行閉門會,表達擔心:撤軍或許現(xiàn)在得到總統(tǒng)的政治基本盤的喝彩,但卻會給他在政治上帶來傷害。
參議院共和黨領袖米奇·麥康奈爾表示:“我認為美國有必要維護和強化兩黨精心建立的戰(zhàn)后同盟體系……所以,我對馬蒂斯國防部長離開政府感到失望。”馬蒂斯在辭職信中寫道:“我一直堅信的一個核心信念是,我們國家的力量與我們獨一無二的全面的聯(lián)盟和伙伴關系的力量,是密不可分的?!?/p>
不難看出,在對外戰(zhàn)略上,馬蒂斯與麥康奈爾理念完全相合,都在維持美國政治建制派的對外戰(zhàn)略。也正因為如此,馬蒂斯被白宮外人士視為應對特朗普破壞性外交的“辟邪符”。而特朗普不等馬蒂斯按計劃在2019年2月底卸任,就帶有羞辱性地提前要他走人,宣布國防部副部長沙納漢1月1日起代理國防部長。從這個意義上說,特朗普在向整個美國政治建制派開戰(zhàn)。
據(jù)美國媒體報道,特朗普在宣布從敘利亞撤軍前,沒有與任何盟國商量,也未知會國會。瀏覽近期的媒體報道可以發(fā)現(xiàn),包括國務卿蓬佩奧、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美軍參聯(lián)會主席鄧福德(2019年即將退役,特朗普已提名其接任者)以及負責協(xié)調打擊“伊斯蘭國”行動的總統(tǒng)特使布雷特·麥格克(事后辭職,以示對撤軍不滿)在內的高官,都曾親自或者通過發(fā)言人做出過美國不會撤軍的明確表態(tài)。
也就是說,撤軍決定是特朗普個人的即興之作,沒有考慮任何身邊人的意見。在重大外交決策上,特朗普在挑戰(zhàn)華盛頓傳統(tǒng)的權力運作模式。
特朗普打破傳統(tǒng)權力運作模式的另一案例,是白宮幕僚長約翰·凱利的離職。2017年7月凱利接任幕僚長時可謂臨危受命,以結束白宮內亂為己任。這個被稱為白宮大管家的職位,能安排總統(tǒng)見什么人,哪些人能獲得接近總統(tǒng)的機會(凱利曾多次阻撓納瓦羅、庫什納接近特朗普)。對于習慣“推特治國”的特朗普來說,白宮幕僚長就是一個尷尬的存在,他能感受到的就是約束。
接替凱利的新任幕僚長米克·馬爾瓦尼,曾批評凱利對特朗普“說不”太多。他表示會給特朗普更大的自由空間。
傳統(tǒng)的權力運作不利于特朗普兌現(xiàn)政治承諾,結果可能就是出現(xiàn)更多的混亂。在美國與墨西哥邊境修建隔離墻,是特朗普的競選承諾之一。根據(jù)美國的憲法,國會掌管“錢袋子”,行政部門的任何一筆花費,都必須得到國會的批準。為了兌現(xiàn)建墻承諾,特朗普要求國會額外撥款50億美元。因為在參議院拿不到60張贊成票,特朗普不惜以政府部分關門相威脅。他也的確這么做了。
影響更大的混亂,可能來自于特朗普對公權力的私用。他解雇司法部長杰夫·塞申斯的主要考慮,是塞申斯放任特別檢察官穆勒的“通俄門”調查,沒有做到“保護上司”。
美國商業(yè)內參網2018年12月17日的一篇文章,對目前與特朗普直接和間接相關的司法調查做了一個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在所有17項調查中,穆勒牽頭的占7項,紐約南區(qū)聯(lián)邦地區(qū)法院牽頭的占4項;調查不只針對“通俄門”,還包括競選期間民主黨的郵件遭竊事件、中東政治獻金、總統(tǒng)干擾司法等。特朗普之所以忌憚穆勒調查,是因為這些調查如果坐實,輕則造成政治傷害,重則可能引發(fā)彈劾。
塞申斯選擇回避(不介入)穆勒調查,是因為這些調查很多涉及特朗普競選期間的行為活動,而他本人曾是競選班底相關人員,也與俄羅斯大使接觸過。
特朗普新提名的司法部長威廉·巴爾,則不存在這個問題。倘若巴爾解雇特別檢察官穆勒和其他任何參與調查特朗普的檢察官,既無關“程序正義”也不算越權。在老布什政府時期出任過司法部長的威廉·巴爾,曾通過解雇特別檢察官叫?!耙晾书T”調查(針對里根政府時期違規(guī)向伊朗出售武器)。特朗普提名威廉·巴爾“回鍋”的用意,不言而喻。
佩洛西
2019年1月3日開張的新國會,不會對特朗普的這個用意視而不見。特朗普開除“護主不力”的塞申斯,雖有公權私用之嫌,但尚在游戲規(guī)則范圍之內——他有這個權力。但民主黨掌控的眾議院,也可以在權力規(guī)則內“狙擊”特朗普。
眾議院監(jiān)管委員會候任主席、民主黨籍議員伊萊賈·卡明斯,曾給白宮發(fā)了50多封要求白宮解釋政策行為的信,其中就包括為何解雇塞申斯。新國會開會后,這些信可能升級為傳喚。卡明斯表示,新國會將在2019年1月傳喚特朗普的前私人律師邁克爾·科恩(已被判刑3年)。
眾議院的民主黨,幾乎肯定會用憲法賦予的聽證、傳喚權,保護穆勒的調查。特朗普把這些調查認定為針對自己的“獵巫行為”,但民主黨人(包括某些共和黨人)卻將此視為對美國民主、法治的捍衛(wèi)。眾議院民主黨領袖佩洛西,在談到穆勒調查時對媒體稱:“我們的國家處在關鍵的時刻,捍衛(wèi)制度和民主的尊嚴是我們的責任?!蹦吕照{查還將持續(xù)多久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特朗普的“下半場”圍繞此事的權斗只會更激烈。
雙方都有權斗的資本。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2018年12月13日公布的民調顯示,美國人對國會民主黨議員的信任度(48%)明顯高于對特朗普(39%)。但佩洛西的受信任度(34%)比特朗普還低,這是她壓制民主黨內彈劾特朗普聲音的一個重要原因。另一個原因是民意。CNN的調查顯示,主張應彈劾特朗普的民眾(36%),明顯少于反對彈劾的(55%)。而在2018年9月的類似民調中,贊成和反對彈劾的比例基本持平(48%對47%)。
權斗不只以民主、共和兩黨陣營劃界。2018年12月19日,參議院阻止了一項通過立法保護穆勒調查的提案。這是參議院一個月內第三次阻止該提案,提案人是參議院共和黨籍議員杰夫·弗雷克。他說,確保穆勒調查不受干擾,是確保民眾對政府信任的關鍵。這個表態(tài)與佩洛西沒有什么區(qū)別。雖然弗雷克將在新國會開張后退休,但無疑他代表了共和黨內反對(至少是約束)特朗普的聲音。
參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康奈爾在談到反對這個提案時說,他相信特朗普不會解雇穆勒。如果對特朗普的“相信”意味著政治風險,這位特朗普的政治盟友會不會考慮撤回支持?
2018年12月20日晚,在特朗普的催促下,眾議院以217票對185票通過了包括57億美元“建墻費”在內的預算法案。
值得注意的是,有8位共和黨議員跟著民主黨投了反對票。特朗普在新國會開張前,做了一次徒勞無功的努力。連部分共和黨眾議員都反對的這個法案,不可能跨越參議院60票支持的通過門檻(新的參議院中,共和黨擁有53個席位)。雖然政府關門已結束,但這不只是特朗普與民主黨議員們之間的較量。
“國內混亂,盟友恐懼,特朗普令西方世界面臨懸崖?!庇缎l(wèi)報》的一篇文章稱,特朗普的不可預測性以及他對如何使用美國力量缺乏了解,會導致一些小事升級為重大國際危機。《紐約時報》的一篇社論寫道,雖然總統(tǒng)有制定國家安全政策的巨大權力,但國會也能扮演角色,現(xiàn)在需要國會堅定地承擔起責任?!缎l(wèi)報》的擔憂、《紐約時報》的呼吁,觸及了美國總統(tǒng)與國會的另一個“權斗點”——外交權力的分配。
從美國憲法文本看,國會的“外交權”要大于總統(tǒng)。憲法第一條規(guī)定的就是國會的權力,比如與外國締結商貿條約、宣戰(zhàn)權以及對軍隊的控制權等??偨y(tǒng)在外交事務上的權力,出現(xiàn)在憲法第二條中??偨y(tǒng)任命駐外大使、締結國際條約等,都需要得到國會批準。
但在實際運作過程中,國會的“外交權”被逐漸侵蝕。有人做過統(tǒng)計,美國現(xiàn)存已生效的國際條約中,有90%都繞開了國會,是以總統(tǒng)行政令的形式簽署的。雖然這些國際條約性質上不屬于美國法律,但卻一直在維持著美國外交的運轉。
憲法在形式上賦予國會更大的外交權,但現(xiàn)實讓總統(tǒng)擁有行使外交權的天然優(yōu)勢。作為“個人”的總統(tǒng),在處理外交事務的效率和執(zhí)行力上,有著作為“團隊”的國會所不可能具備的優(yōu)勢。
不過,國會的權力更多是處于休眠狀態(tài),絕非橡皮圖章。關閉關塔那摩監(jiān)獄,曾是奧巴馬的競選承諾之一,但直到他離開白宮也沒能兌現(xiàn)這個承諾。原因有點“匪夷所思”——共和黨掌控的國會不批準把關塔那摩監(jiān)獄關押的囚犯轉運到他處的經費。
國會批準的預算必須??顚S茫@一點對特朗普的約束已經顯現(xiàn)出來。特朗普擴張總統(tǒng)權力的沖動前所未有,但國會約束總統(tǒng)權力的意愿,可能也會前所未有。
“他喜歡混亂,因為他覺得這可以給他帶來更多關注?!痹谔乩势招紡臄⒗麃喅奋姟ⅠR蒂斯提出辭職后,美國前國防部長帕內塔對特朗普做出了這樣的評價。帕內塔警告說,持續(xù)的混亂對美國人來說意味著噩夢,“我們需要一位能做出正確決策,為國家創(chuàng)造穩(wěn)定的總統(tǒng)”。
但特朗普對混亂的理解“異于常人”,權斗是他繼續(xù)執(zhí)政的“必修課”。進入執(zhí)政“下半場”,特朗普的“美國優(yōu)先”(America First),會悄然轉向“連任優(yōu)先”(Reelection First)。
特朗普或許是美國歷史上連任欲望最強烈的總統(tǒng)。入主白宮沒幾天,他的政策團隊就開始為2020年連任競選募集資金。根據(jù)2018年10月16日CNN的一篇報道,特朗普連任競選團隊宣布,過去3個月募集到了1800萬美元競選資金,總額已達1.06億美元。他的前任小布什總統(tǒng)和奧巴馬總統(tǒng),在相同時間里募集到的競選資金分別是320萬美元和400萬美元。也就是說,特朗普募集到的競選資金分別是小布什的32倍、奧巴馬的27倍。
只要不覺得美國的“金錢政治”是個笑話,就不能對特朗普成功連任的前景嗤之以鼻。在2020年大選民主黨總統(tǒng)候選人的廝殺還未開始的局面下,無論有多少美國人不待見特朗普,事實是他已經確立了明顯的競選資金優(yōu)勢。
雖然2018年11月的中期選舉令共和黨失去了眾議院的掌控權,但特朗普的民意支持率依然是個巋然不動的存在——繼續(xù)穩(wěn)定在40%上下,與他2016年大選中擊敗希拉里時的選民票得票率(46%)相比,并無大幅下滑。換句話說,特朗普的民意支持率沒有呈現(xiàn)明顯劣勢。
更為關鍵的是,特朗普的連任欲望,已經轉化成了競選的組織優(yōu)勢。據(jù)美國政治新聞網Politico 報道,中期選舉后特朗普的競選團隊開始籌組一個名為“特朗普勝選”(Trump Victory)的組織。這個組織把共和黨全國委員會與特朗普的競選團隊整合為一個整體,以更高效、更具執(zhí)行力的方式共同迎戰(zhàn)2020年大選。
這樣的安排,在美國競選政治上是史無前例的。雖然共和黨內有人批評這有把特朗普個人利益凌駕于共和黨之上的嫌疑,但共和黨全國委員會主席羅娜·麥克丹尼爾不以為然,稱“這將創(chuàng)造美國歷史上規(guī)模最大、最高效、最統(tǒng)一的總統(tǒng)選舉”。
(顧佳薦自《南風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