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永輝
(安徽科技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安徽 鳳陽 233100)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和主渠道,其課內(nèi)外實踐教學與課堂理論教學同等重要。中央及各級管理部門高度重視,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文件和實施辦法。因此,高校應抓好課堂理論教學,并結合學校和地方實際,探索行之有效的實踐教學模式,通過學生的學思結合和親身感悟,增強“四個自信”。安徽科技學院開展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小學期制社會實踐模式,實現(xiàn)了高等學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武裝和實踐育人有機結合,兼具方向性和全員性,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效性。
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huán)節(jié),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xiàn)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要“廣泛開展各類社會實踐”[1]。2017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印發(fā)的《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中要求,“把思想價值引領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和各環(huán)節(jié),形成教書育人、科研育人、實踐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文化育人、組織育人長效機制。”[2]2018年4月,教育部關于印發(fā)《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的基本要求》的通知,明確要求高校嚴格落實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學分,并“從本科思想政治理論課現(xiàn)有學分中劃出2個學分、從??扑枷胝卫碚撜n學分中劃出1個學分,開展本??扑枷胝卫碚撜n實踐教學”[3]。
可見,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頂層設計已愈加明晰,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作為新時代高等學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組成部分的地位亦十分明確。至于如何開展實踐教學可能因地而異、因校而異,但不論實踐具體形式怎樣,都要體現(xiàn)初衷,通過高參與度、高情景化的實踐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和觀察分析社會熱點難點等社會現(xiàn)象的能力,真正要求做到“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畢生難忘”。近年來,安徽科技學院通過積極摸索,形成了一套思想政治理論課小學期制社會實踐模式,該模式的顯著特點是彰顯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方向性與原則性,體現(xiàn)其主動性與實踐性,凸顯其整體性和實效性。
小學期制是在傳統(tǒng)每學年兩個學期的基礎上,利用寒暑假期的連續(xù)期間,與春季和秋季學期組成“兩長加一短”的形式,并以此為周期安排教學任務。小學期制興起于歐美國家高校,注重提升學生實踐能力,是諸多世界名校普遍采用的學期制度。比較適宜小學期開展的課程有三類:一是拓展性的課程,是在具有基本專業(yè)知識的基礎上,向深度和廣度拓展的課程,如《數(shù)學史》《物理學史》等;二是通識性課程,如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通過課堂理論教學學習了解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通過小學期課程來親身體會,實現(xiàn)學思踐悟的系統(tǒng)化;三是特色課程,如帶有地域特色的課程,開展小學期實踐教學,可以增強學生對地方特色社會經(jīng)濟文化的認知。
思想政治理論課小學期制社會實踐活動包含七個主要環(huán)節(jié):一是制定活動方案。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管理部門(馬克思主義學院或思政部)制定思想政治理論課小學期制社會實踐活動方案,并會同各院系從事學生管理工作的老師,利用一周左右的時間,就如何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小學期制社會實踐相關問題,開展集體宣講和詳細解答。二是確定指導老師。學生在規(guī)定期間內(nèi),從學校教務管理系統(tǒng)選擇指導老師。思想政治理論課小學期制社會實踐活動指導老師由馬克思主義學院或思政部的專任或兼職教師擔當,指導老師須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學科或相關學科背景。三是組建實踐團隊。思想政治理論課小學期制社會實踐活動以團隊形式開展,實踐團隊自主組合,團隊成員4~6人。四是確定實踐選題。學生結合自身所在學院和專業(yè)實際,關注社會熱點和前沿問題,與指導老師商定社會實踐選題。五是開展實踐策劃。實踐團隊在教師的指導下,認真策劃社會實踐活動細節(jié)及相關問題,強調(diào)集體意識同時進行合理分工,厘清實踐思路。六是實踐具體過程。學生按照策劃和要求,認真開展實踐活動,獲取第一手資料。七是實踐總結考核。指導教師在思想政治理論課小學期制社會實踐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諸如實踐團隊的組建、實踐選題的設計、實踐過程的準備、實踐具體過程、實踐中期后期總結以及實踐報告撰寫與修改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指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管理部門(馬克思主義學院或思政部)組織實踐考核組對每個實踐團隊的實踐過程和總結材料進行考核評閱。
2.3.1 方向性 思想政治理論課社會實踐教學同樣要牢牢把握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個根本問題。在思想政治理論課小學期制社會實踐主題和實踐選題設計上,要體現(xiàn)方向性和原則性,把理論武裝和實踐育人有機結合起來,傳播正能量,弘揚主旋律。如近幾年的主題設計緊密聯(lián)系國家戰(zhàn)略和社會熱點,圍繞中國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精準扶貧、鄉(xiāng)村振興、“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位一體”戰(zhàn)略布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發(fā)展思路、發(fā)展戰(zhàn)略和重要思想確定實踐選題,把握時代脈動,密切社會現(xiàn)實,主旨明確,針對性強。學生通過實踐調(diào)研、統(tǒng)計分析、獨立思考及比較鑒別,將理論學習和實踐感獲融匯于心,將符合教育教學目的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內(nèi)化為自身的政治信念和道德修養(yǎng)。
2.3.2 全員性 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兩個主要難題,其一是以點代面,組織少數(shù)學生開展實踐,大多數(shù)學生卻無暇顧及;其二是在學期間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實踐教學的時間難以集中。而小學期制社會實踐活動力求做到全員參與,時間靈活,可以切實提高實踐教學的實效性?;趦牲c思考:一是有時間保障,從學生入校至畢業(yè)前的任何一個暑假或寒假都可以開展,學生可以根據(jù)自身情況自主選擇;二是團隊機制,人人參與,既強調(diào)集體意識又要合理分工,既有統(tǒng)一策劃又要各負其責,既突出自主開展實踐又有指導老師的過程指導與考核。做到全員參與是真正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并不斷增強其實效性的基礎。
2.3.3 實效性 思想政治理論課小學期制社會實踐活動的實效性緣于其靈活性、自覺性和主動性。每年的實踐選題涉及面廣,每個學生都能找到自己的關注點和興趣點;團隊成員興趣相投,可以自由組隊;自主選擇指導老師,排除隔閡,更便于也易于交流研討。這樣,一個有凝聚力的團隊對自己關注的社會熱點或難點問題開展實踐調(diào)研,自然會將個人在理論學習中對某些問題的思考與在社會實踐中的感想感悟融會貫通,由觀念意識到親身體悟再到自覺踐行,最終上升為自信與捍衛(wèi),這可以說是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的根本體現(xiàn)。
思想政治理論課小學期制實踐教學模式設計,經(jīng)過近五年的不斷探索而漸趨完善。但正如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理論教學效果與設計初衷存在差距一樣,思想政治理論課小學期制實踐教學模式也存在不少問題,主要有兩個方面。
3.1.1 認識問題 長期以來,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沒有得到學校領導足夠的重視,原因人人皆知。另外,諸如思想政治理論課學時多、課堂紀律差、教學效果不理想等聲音也是常伴左右。至于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是否有必要開展,是否需要單獨開展,如何開展等問題更是難以統(tǒng)一,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小學期制社會實踐只不過是形式新穎而已,這是其一。 其二,學生認識上存在偏差。認為跟著團隊混混、搭個便車獲得學分就萬事大吉的學生不在少數(shù)。更有甚者,不重視自身道德修養(yǎng)的提升,在其內(nèi)心深處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是同樣抵觸的。其三,指導老師對小學期制社會實踐活動認識和態(tài)度亦至關重要,絕大多數(shù)老師能夠認真指導學生開展小學期制實踐活動,但是極少數(shù)老師過于看重的是指導的學生數(shù)和工作量等現(xiàn)象不能完全排除。當然,對于每年指導若干實踐團隊的指導老師來說,要做到對每個同學的實踐過程進行有效監(jiān)督,難度確實很大。
3.1.2 常態(tài)化問題 “常態(tài)化指事物趨向平衡穩(wěn)定的狀態(tài),從而能夠長期健康發(fā)展和持續(xù)運行下去?!盵4]從知網(wǎng)搜索相關文章可以看出,每個學校幾乎都有自己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模式,但能做到長期堅持實現(xiàn)常態(tài)化的卻寥寥無幾,階段性、臨時性和偶然性特點較為突出,這顯然會影響進而削弱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育人成效。思想政治理論課小學期社會實踐模式同樣面臨這一問題,認為這種實踐教學模式只是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的必要的有益的補充,沒有必要常態(tài)化開展;由于師資隊伍力量薄弱,多數(shù)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專任教師數(shù)量達不到教育部文件規(guī)定的師生比例要求,難以實現(xiàn)常態(tài)化;另有諸如安全問題、經(jīng)費問題、考核機制問題等都是左右小學期制社會實踐活動的常態(tài)化的因素。因此,如何做到在堅持中完善,在改進中加強,不斷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從而進一步實現(xiàn)思想政治理論課小學期制社會實踐教學常態(tài)化問題具有重要現(xiàn)實意義。
3.2.1 提高認識 毛澤東指出“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5]。這就要求學校領導高度重視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在最大限度的發(fā)揮課堂理論教學的育人主渠道主陣地作用基礎上,做到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并重,同等對待,充分發(fā)揮實踐教學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理論教學的鞏固和提升作用,積極推動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對適宜本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模式給予大力支持,加大協(xié)調(diào)推進力度。馬克思主義學院或思政部及學生所在學院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小學期制社會實踐活動也要積極引導,做好宣傳解讀,嚴格實踐過程考核。同時要調(diào)動指導教師的積極性,肯定并體現(xiàn)教師的付出,進一步增強教師的責任意識和陣地意識,積極發(fā)動具有相關學科背景的教師參與實踐指導,減輕教師指導壓力,更好開展督促檢查。
3.2.2 常態(tài)化的多維路徑 學校領導和相關職能部門要充分認識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重要性,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理論課小學期制社會實踐教學的育人功能,夯實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小學期制社會實踐活動常態(tài)化的思想基礎。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小學期制社會實踐模式的頂層設計,在師資隊伍建設、實踐經(jīng)費投入、師生安全保障、考核機制完善等方面,做到部門聯(lián)動,多維謀劃,整合資源,優(yōu)化模式,進一步增強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小學期制社會實踐活動的吸引力和實效性,實現(xiàn)實踐教學模式的常態(tài)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