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岳陽樓記》里面敘寫的是慶歷四年春天,滕子京被貶到巴陵郡做太守,而范仲淹為了避免好友滕子京做出禍事而寫的。首先在閱讀完《岳陽樓記》之后,多數人會對岳陽樓的雄偉壯觀的美景所震撼,但是細細品來卻發(fā)現,實則作者是將情景交融到一起。讓我想起“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也”。
關鍵詞:滕子京;岳陽樓記;讀后感
作者簡介:楊一寧(2002.12-),女,滿族,遼寧義縣人,遼寧省錦州市義縣高級中學高二19班在讀。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9)-03--01
《岳陽樓記》的作者范仲淹雖然身居江湖之中,但是心中卻是一腔熱血,為國心憂的;雖遭迫害,但是也是滿懷希望與理想,用自己的一生去奮斗去斗爭。在讀完《岳陽樓記》之后筆者有許多的感觸,既有抒情,又能夠將情之感寄托到美好的景物中。那時作者的心境應該是悲喜交加的,所以在最后發(fā)出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感喟??梢娮髡叻吨傺褪菍⒋司渥鳛樽约恒∈乇韭毜淖毅?。
一、能力得到贊賞,有著憂國憂民的情懷
范仲淹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文學家和教育家,范仲淹的一生幾度坎坷,但是他憂國憂民的心從未消減,無論是入仕在泰州做鹽倉監(jiān)官 ,還是在朝堂之上的言行,他明確地將家事與國事分開,無論是處于江湖還是高堂之上,都秉承著為官要為百姓謀福利的宗旨,造福百姓。
在天禧五年(1021年),范仲淹因為調往泰州做鹽官監(jiān)官 時發(fā)現在此處的海堤因為長年不修繕,導致農田常年被淹沒,鹽場也是基本無收入,所以范仲淹堅持修繕海堤,在不懈努力之下修好海堤,鹽場和農田從此有了保障。也因為此舉,范仲淹被調回京城開始了它做京官的生涯之路。
《岳陽樓記》是一篇“紀傳體”題材的文言文,但是作者范仲淹沒有過多地記述關于岳陽樓重建和歷史年份,而是在寫岳陽樓下洞庭湖的美景,這就體現出此片的主題是論述題材,但是將自己的請融于景色之中,來描述自己的心境。“或異二者之為”一句否定了情遷的心態(tài),從而畫風突轉來闡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操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態(tài)度。這也是《岳陽樓記》廣為人知并不斷效仿的原因之一。
二、《岳陽樓記》中蘊含著范仲淹高尚的政治境界
細細品味岳陽樓記中的一字一句,你會發(fā)現全文三百六十八個字,共六段,每一段都在說著一個故事,令人深思,并有所感悟?!对狸枠怯洝肥欠吨傺褪芎糜央泳┲?,寫的岳陽樓的雄偉壯闊的景觀,之后過渡到登樓覽物的事情。例如:第一段就講述了慶歷四年春的時候,滕子京被謫守到此地,后來有用政通人和,百廢俱興來證明了滕子京的能力,作為全篇的引導。在第四段時寫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文章主旨,可見作范仲淹將自己的七情六欲放到了最后一位,他關心的還是國家,還是百姓,所以才會“有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的格言,以至于引起后人的效仿,并作為名言警句來激勵自己來提醒自己以身作則,這種精神也是我們中華民族永遠的精神財富,以為是我們的不變的理念。
不僅如此,作者范仲淹在其他的詩句中也是將憂國憂民的情感通過詩句來表現,例如在《漁家傲》中講“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中通過寫“濁酒一杯家萬里”的思鄉(xiāng)之情,來反襯出將士們保衛(wèi)國家為家人可以換取安定生活的愛國主義情懷。
三、從修辭的角度去感悟岳陽樓的美
(一)雙重疊韻的使用
疊韻是押韻規(guī)則中不可忽視的一種方式,它不同于疊詞,但是又可以是疊詞的一種,可以增強我們對一個實物的感受能力,并且對語言的感受能力。同時在《岳陽樓記》這篇文言文中運用到的“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就使的朗誦的人想象其畫面的壯闊,心生向往之心。
(二)對比對偶的修辭手法的運用
全文在段落與段落之間運用了對比的手法進行描述,例如文章第三段寫的是惡劣的天氣,使得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在第四段又是描寫的春和景明的天氣,使得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此樂何極?同時又表現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愛國情懷;這種對偶手段的應用也成為我們耳熟能詳的詩句。
結束語:
《岳陽樓記》是值得學生學習的,文中向我們闡述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而且成為了中華民族的永恒的財富。相信每個人在多次細細品味之后都會從不同的方面有所感悟,也會有不同的理解,因此無論是從《岳陽樓記》的文學造就還是對現在的影響面,都值得我們深究與探索。
參考文獻:
[1]郭新榜.把酒臨風岳陽樓[J].文史雜志,2018(01)69-72.
[2]薛洪波.“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憂樂觀”之詮釋[J].中國紀檢監(jiān)察,2018(10)63-64.
[3]劉燕.從修辭角度談《岳陽樓記》的語言美[J].語文學刊,2015(21)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