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孟知非
明日就要立冬了,又是一年中季節(jié)的告別。這一夜,躺在床上,輾轉(zhuǎn)反側(cè),鬧的我一夜未眠,卻沒感到時間綿長,更感時間短暫,沒轍,三下五除二就到了天明。究其原因,只因?qū)η锏木鞈佟?/p>
拂曉時分,天還朦朧,起得床來,出得門去,才知告別的秋雨淅淅瀝瀝似輕輕幔紗落下。我披著這層薄棉,向不熟悉的無名山頭走去,想重溫一下重陽節(jié)登高望遠的感受。這時,離別秋的時間,已經(jīng)不是很多了。
一路走來,悄然無聲,腳下的路雖蜿蜒曲折,坎坷不平,卻總是曲徑通幽,柳暗花明。上得山來,站在高處,極目遠眺,鐘羅山雖無毛澤東“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那種常人難以超脫,企及的感覺,但有常人“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的那種季節(jié)美的感受。此時的心情錯綜復雜,但賞秋的美麗心情漸占了上風。其次,就是一次一次的傷感,但傷感中不失美麗。這就是秋對愛秋人的誘惑。
有人喜歡賞春,那是因為春有百花;有人喜歡寒冬,那是因為冬有瑞雪,給你帶來銀裝素裹的美麗;有人喜歡度夏,那是有熾日、涼風和綠洲。我的最愛就是秋。秋,天空美,色彩多,收獲多,傷感中滯留的美,最煽情、最回味、最美麗。其他季節(jié)不能企及。
打開浩瀚的文海,賞秋文章成摞,遠超春夏冬的細說。賞秋唱秋的人太多太多,筆頭一時難序,只好謹記眼熟的記憶。
別秋之際,讓我們拜讀欣賞一下前人對四季的圈閱。
“夏有涼風冬有雪,春有百花秋有月?!倍潭虄删湓挘膫€字,就把四季概括。寥寥數(shù)語,道出了一年四季的主題,把春夏秋冬勾勒的完美無缺。這不是“霧里看花”,而是實打?qū)嵉摹八袚圃隆?;這是“歲月聚筆端,濃墨潑流年”的掇墨之函;這是多少個日日夜夜,千轉(zhuǎn)輪回“執(zhí)筆安臥,墨醉素箋”的滴淚之果;這是“繁華落盡,淺墨運筆”的高品位杰作;這是輕攏音符,挑撥琴弦,低吟淺唱的秀食圣果。這概括不是一般人所及,可說是“曠古絕唱”。雖然沒有偉人毛澤東贊秋的磅礴氣勢,在文學藝術高低之分上沒有什么差別,只是立意不同。前者吟唱的是春、夏、秋、冬,而毛偉人吟唱的是:中秋賞月正當時。
這些美輪美奐的造句,都是因秋所致,有感而發(fā)。
回首四季,各有千秋,但在小小的我心底中,秋是最美麗的,最有味道的,最有色彩的,最有收獲的,最有傷感的,尤其是那傷感中的美,興起時,撩撥的我夜夜難眠,賞秋之意大發(fā)。河邊、庫旁、果園、大山,都是我賞秋敘秋地方。前人秀秋“華年若夢唱醉歌,歲月驅(qū)使頌晚秋”,另有“秋月如剪,碎了菊瓣”“若無鬧市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秋日濃妝,妙趣橫生”“濃墨潑流年,歲月唱桑田”“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一層秋雨一層寒”“煙花易冷,繁華易碎”“楓葉凋零,破碎記憶”“韶華之夢,隨秋煙波”“凋謝的情愫,淹沒了來時的歸路”等等。這些不俗的情懷,無不與秋有染,秋除了送給你“碩果累累”,讓你安度余生外,再送的就是詩一般的意境,用“枕月而眠,悲歡離合”來敘寫最為真切。我愛秋勝過愛自己,秋的感覺就是小橋流水??粗槿恍膼?,詩興勃發(fā);聽之,嘩嘩作響,流水潺潺,悅耳之聲不斷;閉目賞之,似音符盤旋飛舞,委婉動聽,產(chǎn)生一種音樂的魅力。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是唐代大詩人王維因秋的感嘆,寫秋的傷感之詩。有人曉得“一夜秋風幾日醉”,但又有幾人曉得的“詩之碎語醉秋風”呢?傷感落魄的悲情,只有詩人有感有悟。宋代夫妻文人趙明誠、李清照處于戰(zhàn)事紛亂的年代,身為狀元郎的他,按照皇綱,本可封為三品大員,理應過上人上人的生活,卻幾經(jīng)落魄,二人的生活也落入窮困潦倒的邊緣,沒有享受人生的天倫之樂,卻受盡了人間的疾苦,但留下的曠世之作,引得天下人代代傳唱。特別一個小小的弱女子詞人李清照的詞作,在敘情方面可說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是趙明誠、李清照夫妻二人的真實生活寫照。這為他后世的不朽之作,埋下了不朽之筆,成就了她日后的厚積薄發(fā)……
秋,是一個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季節(jié)。秋,是讓人品嘗碩果累累的季節(jié);秋,讓你有舍有得,有悲有歡,有離有合。秋,太美了,在她身上,美無處不在!只要輕輕一點,她就五顏六色,七彩橫生,直斗得整個四季不得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