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楷
摘要:當下,閱讀風行,蔚為壯觀。而對閱讀材料的甄別與選擇,則至關重要。筆者提出了“廣義閱讀”的概念,為讀者提出了閱讀建議。
關鍵詞:讀文字;讀圖像;閱讀對象;狹義閱讀;廣義閱讀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9)06-0054-02
當今世界,我們的閱讀資料浩如煙海。那么,我們首先就要解決“讀什么”的問題。
縱觀世上的文章不外乎三大類:天之文;地之文;人之文。日月星辰,電閃雷鳴,風云雨雪,虹暈華彩,天之文也。山川湖海,花草樹木,蜂蝶蟬蟲,飛禽走獸,鯨豚魚鱉,地之文也。覽物所感,形之于言;幽贊神明,聲發(fā)成文;憂思于心,即成言語:此人之文也。正如黃侃在《文心雕龍札記》中所說:“蓋人有思心,即有言語,既有言語,即有文章,言語以表思心,文章以代言語,惟圣人為能盡文之妙?!盵1]南朝的劉勰在他的《文心雕龍·原道第一》一文中也有一段論述,認為天地之文,也應該是我們的閱讀對象?!鞍叭f品,動植皆文:龍鳳以藻繪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逾畫工之妙;草木賁華,無待錦匠之奇。夫豈外飾,蓋自然耳。至于林籟結響,調(diào)如竽瑟;泉石激韻,和若球锽:故形立則章成矣,聲發(fā)則文生矣。夫以無識之物,郁然有采,有心之器,其無文歟?”[2]這里劉勰將天之文和地之文稱之為“道之文”。這里的“道之文”就是指的天地、日月之文,即自然之文。
通常所說的閱讀,主要指閱讀書本文字資料。其實這僅僅是“人之文”中很窄的一部分。如果我們把閱讀視野僅僅盯到這里,那也太狹隘了。這種閱讀,我們可以稱之為“狹義閱讀”。我們平常看的電影、電視、舞臺演出、社會眾相等,它們也是人為之文,也是我們的閱讀對象。
相對于“狹義閱讀”,我提出“廣義閱讀”的概念?!皬V義閱讀”的對象不僅包括書本文字資料,還包括天之文和地之文(即自然之文),還包括歷史遺跡和人文景觀等。古人說:“讀萬卷書,不如走萬里路。”這“走萬里路”其實就是在進行閱讀。閱讀大自然,閱讀風景名勝。優(yōu)美的風景,是自然之文;名勝古跡,則是人為之文。
其實,我們看電影、看電視就是在讀圖像,我們看舞臺演出,看街上的車水馬龍、人頭攢動也是在讀圖像。讀圖,是我們?nèi)粘I钆c工作中很重要的內(nèi)容。有人聲稱我們今天已經(jīng)進入了“讀圖時代”。其實我們?nèi)祟愒缇瓦M入“讀圖時代”了。根據(jù)我的“廣義閱讀”的觀點,自然山水、花草蟲魚,我們目力所及,視野范圍,何嘗不是圖像。那么,相對于“讀圖像”,我們閱讀書本文字資料,就是“讀文字”了。由此可見,我們?nèi)祟惖拈喿x對象就兩大類:一類是圖像,一類是文字。
過去,有些人并沒有進過學堂讀過書,他們一樣文質(zhì)彬彬、見解非凡,并不亞于知書識禮之輩。這是什么原因呢?原來,他們雖然沒有讀過文字之書,但是他們“讀圖像”了。他們閱讀了世間的眾生百態(tài),經(jīng)歷了人生的風雨滄桑,自然他們的見識增長了,他們的修養(yǎng)也提高了。正如古諺所說:“刀在石上磨,人在世上學?!庇纱丝梢?,“讀圖”是不可忽視的,把“圖像”納入閱讀對象對人的成長與發(fā)展是至關重要的。
當今時代,無論是圖像作品還是文字書本,都是浩如煙海,數(shù)不勝數(shù)。讀什么?還真得好好甄別與選擇,不能盲目。選擇不當,則收效不大,耗時費事,耽誤正事,甚至還會令人誤入歧途,越走越遠。
“讀什么?”
“讀經(jīng)典。”
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道理。
我認為經(jīng)典就兩大類:一類是自然之文,一類是人為之文。
閱讀大自然,首先就要選擇那些名山大川。有人說:“泰山歸來不看山,桂林歸來不看水?!笨鬃樱骸暗翘┥蕉√煜隆!倍鸥Γ骸皶斄杞^頂,一覽眾山小?!钡橇颂┥街?,我們對于雄偉高峻的山便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
閱讀書本文字資料選擇哪些經(jīng)典呢?
一是選擇經(jīng)過歷史長河洗禮的大家所公認的經(jīng)典。如中國的《儒家十三經(jīng)》、《史記》、《唐詩宋詞》、《西游記》、《紅樓夢》等;西方的如《荷馬史詩》、莎士比亞的戲劇、拜倫雪萊的詩歌、巴爾扎克的小說等。
二是選擇現(xiàn)當代所流行的經(jīng)典。中國的如郭沫若的《女神》、茅盾的《子夜》、魯迅的小說和雜文、徐志摩的詩、朱自清的散文、舒婷和海子的詩等等;西方的如黑格爾的《美學》、馬克思的《資本論》、尼采的哲學、惠特曼的詩歌、艾略特的《荒原》等。
那么,圖像閱讀的對象又如何選擇呢?
一是選擇票房和收視率高的電影電視。如《黑客帝國》、《阿凡達》、《泰坦尼克號》、《甄嬛傳》等。
二是選擇由名著改編的電影電視??纯囱輪T們是如何將文字轉變成圖像的。如《西游記》、《紅樓夢》、《紅與黑》、《三個火槍手》等。
三是游覽名勝古跡中那些最著名的地方。如黃山華山、長江三峽、九寨桂林、皇城古都、埃及金字塔、悉尼歌劇院等等。
閱讀自然之文,一定得平心靜氣,排除雜念,做到心與景融,神與物游。這樣,才能觸動心靈,感慨橫生,情郁于中而形之于文。而我們常常跟著一些旅行團隊出門,風馳電掣,浮光掠影,走馬觀花,往往是心未觸動,感慨未生,便又到了下一個景點。而真要有所收獲,那就要將自己的腳步慢下來,用優(yōu)美的景物來洗滌自己的心靈,讓自己的心走進風景之中,去深刻地品讀玩味。這樣,你的筆下也才會生出一些發(fā)自你肺腑的文字來。
閱讀人為之文,也得澄心靜慮,披文入情,方能與作者與文本進行充分的對話,也才能直抵文心。如果是一目十行,跳讀獵奇,最多只能是粗通大意,于文章的精微之處怕是難以企及。
總之,我們既要讀書本文字資料,也要讀圖像資料(包括人之文和自然之文),作一番“廣義閱讀”,我們的閱讀活動才能更加合理,我們的積累也才能更加豐厚,我們的感悟也才能走向深入透徹。
參考文獻:
[1]劉勰著,周振甫注.《文心雕龍》,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11月第1版.
[2]黃侃著.《文心雕龍札記》,中華書局,2006年第1版.
[3][美]莫提默·J·艾德勒,查爾斯·范多倫著,郝明義,朱衣譯.《如何閱讀一本書》,商務印書館,2014年1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