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婧 羅 娟
糖尿病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慢性疾病,與冠心病、癌癥共同被視為損害人類身體健康的三大殺手[1],目前一般使用胰島素對患者進行治療[2~3]。胰島素可降低對患者體內(nèi)神經(jīng)系統(tǒng)、心腦血管系統(tǒng)的影響[4],本文總結并歸納護理干預對糖尿病患者胰島素安全注射的影響價值。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寧夏醫(yī)科大學總醫(yī)院收治的60例注射胰島素進行治療的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排除有其他嚴重的系統(tǒng)性疾病者、有精神病史存在認知障礙無法與醫(yī)護人員交流者,納入對象對研究知情且簽署了同意書。將患者以隨機數(shù)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其中觀察組男20例,女10例;年齡38~77歲,平均年齡(49.86±5.57)歲;對照組男19例,女11例;年齡39~79歲,平均年齡(49.79±5.38)歲。兩組基本資料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用注射胰島素的方法進行治療。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護理,包括常規(guī)的用藥指導等。觀察組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接受護理干預:①健康宣教:定期向患者宣傳糖尿病的各項知識與生活中的注意事項,以及注射胰島素的安全性知識,應耐心解答患者的困惑,方便患者自行注射。②用圖片講解與人體模型等方式向患者科普注射胰島素的具體部位的要求,正確部位可選擇上臂三角肌下緣,以及大腿前側,讓患者熟悉注射部位并模擬注射,以增加注射準確率。③不同胰島素應配合不同的進食時間,應叮囑患者根據(jù)不同的胰島素確定具體用餐時間,以免影響到藥物的藥效,產(chǎn)生低血糖情況。④向患者講解注射器的使用方法,確?;颊吣軌蛘_計量所用藥物劑量,保證用藥劑量準確性,并叮囑患者注射器使用后應及時處理,不能重復使用,避免發(fā)生感染或斷針風險。⑤向患者講解胰島素的儲存方法,叮囑患者胰島素應存放在2℃~8℃環(huán)境中且避免陽光照射,保證藥物能正常使用。比較兩組患者的注射部位準確性、注射時間正確率、注射劑量準確性、注射器正確處理率等安全性指標,以及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以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x± s)表示,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注射胰島素安全性比較 觀察組的注射部位準確性為100.0%,注射時間正確率為96.7%,注射劑量準確性為96.7%,注射器正確處理率為93.3%,均顯著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注射胰島素安全性比較 例(%)
2.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例(%)
糖尿病患者臨床使用胰島素進行治療較多,且由于糖尿病的特點,大多患者需要長期用藥,胰島素使用安全性對治療效果有較大影響[5]。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增強安全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對胰島素使用的規(guī)范性,提高注射部位、時間、劑量的準確性,顯著減少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在臨床上獲得了較多的應用[6]。
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注射部位準確性為100.0%,注射時間正確率為96.7%,注射劑量準確性為96.7%,注射器正確處理率為93.3%,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表明護理干預能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島素的安全性,可以廣泛應用。
綜上所述,對使用胰島素進行治療的糖尿病患者進行護理干預,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注射正確率,減少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提高患者注射胰島素時的安全性,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