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衛(wèi)剛, 支 路
(1. 陜西省康復醫(yī)院 腫瘤康復科, 陜西 西安, 710065;2. 陜西省寶雞市隴縣人民醫(yī)院 內三科, 陜西 寶雞, 721200)
胃腸道腫瘤是臨床常見的胃腸道疾病,通常分為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兩種類型,前者無明顯癥狀表現(xiàn),甚至不出現(xiàn)癥狀表現(xiàn),部分惡性腫瘤患者發(fā)病早期也未出現(xiàn)典型癥狀,影響診斷結果的準確性,不利于治療與預后工作的開展,對患者日常飲食與生活質量有著嚴重影響。老年患者普遍抵抗力差,更容易受疾病的影響,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疾病治療工作的難度[1-2]。本研究探討了姑息治療方案對高齡晚期胃腸道腫瘤患者的應用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隨機選取本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高齡晚期胃腸道腫瘤患者120例作為研究對象,依據(jù)治療手段將其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各60例。對照組中,男32例,女28例,年齡81~87歲,平均(84.20±1.50)歲,病程0.8~6.0個月,平均(4.90±0.50)個月; 觀察組中,男29例,女31例,年齡80~88歲,平均(84.50±1.60)歲,病程0.9~6.4個月,平均(5.10±0.60)個月。納入標準: ① 患者臨床癥狀符合胃腸道腫瘤的診斷標準[3]; ② 年齡80~90歲; ③ 自愿參與,依從性良好。排除標準: ① 重要臟器功能嚴重異常者; ② 正在接受其他治療者或近期有過其他治療者; ③ 精神病患者或既往存在精神病患者。本研究經(jīng)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2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治療方式,根據(jù)患者癥狀表現(xiàn)和疾病嚴重性采取針對性治療措施。觀察組采用姑息治療手段: ① 第一階段治療,醫(yī)護人員采取針對性措施緩解患者臨床癥狀,幫助患者控制疾病發(fā)展進程,促使患者生理、心理狀態(tài)和社會交往狀態(tài)均處于最佳狀態(tài),幫助患者及其家屬獲得良好的生活質量; 及時處理因原發(fā)病灶轉移而出現(xiàn)的局部癥狀,采取對癥治療措施,保證患者治療期間的生活質量。② 第二階段治療,當抗癌治療措施難以獲得顯著成效時,主要治療措施應以緩解臨床癥狀、控制疾病發(fā)展進程為治療目的; 同時給予患者針對性止痛措施,幫助其減輕不適感與疼痛感,提高患者生活質量。③ 第三階段治療,該階段的患者預期生存時間通常為幾天至幾周,既要為患者緩解治療與疾病本身引發(fā)的各種癥狀,也需對患者及其家屬實施心理疏導措施,給予針對性臨床關懷治療與善終服務。
① 比較2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以及1、3、5年生存率。療效判定標準: 參照WHO實體瘤客觀評價標準進行判定[4]: 完全緩解,指腫瘤完全消失時間在1個月以上; 部分緩解,指腫瘤面積縮小超過50%, 其他病變未增大,持續(xù)時間在1個月以上; 病變穩(wěn)定,指腫瘤面積縮小不足50%, 增大不超過25%, 持續(xù)時間在1個月以上; 無效: 病變面積超過原有面積的25%。治療總有效率=(完全緩解例數(shù)+部分緩解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② 采用卡氏評分表(KPS)、疼痛數(shù)字評分法(NRS)判定2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疼痛程度。KPS評分為0~100分, NRS評分為0~10分(0分為無痛, 1~3分為輕度疼痛, 4~6分為中度疼痛, 7~10分為重度疼痛,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疼痛感越明顯)[5-6]。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2組治療效果比較[n(%)]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觀察組1、3、5年后的生存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表2 2組患者生存狀況比較[n(%)]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治療前,對照組KPS評分為(70.21±1.52)分, NRS評分為(7.24±0.72)分,觀察組KPS評分為(70.63±1.85)分, NRS評分為(7.41±0.68)分, 2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治療后,對照組KPS評分為(76.85±2.17)分, NRS評分為(6.52±0.84)分,觀察組KPS評分為(85.24±1.55)分, NRS評分為(5.17±0.45)分, 2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腫瘤指受致瘤因子影響而使機體內局部組織細胞增生形成的新生物,目前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但受遺傳因素與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較大[7]。腫瘤發(fā)病早期,患者通常無明顯癥狀表現(xiàn),局部可有阻塞或腫塊出現(xiàn),對患者身心健康與生活質量有著嚴重影響,甚至對患者生命安全構成威脅。胃腸道腫瘤是臨床常見疾病,常采用手術治療為主,放療化療為輔的治療手段,但在腫瘤疾病發(fā)展后期往往成效不明顯,難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姑息治療指以提高存在威脅生命安全疾病的患者及其家屬的生活質量為目的,采取早期認識、準確評估、緩解疼痛和其他措施(生理、心理、精神層面)等,預防和緩解痛苦與不適感[8]。姑息治療應與患者實際需求、價值觀、追求與信仰進行有機結合,幫助患者提高生活質量。姑息治療的基本觀念體現(xiàn)在讓患者認識到生命是一個過程,死亡是生命的終點,應坦然面對死亡的來臨,既不加速死亡,也不延緩死亡,反對過度治療、放棄質量和“安樂死”等不尊重生命的方式[9]。中國姑息治療工作起源于20世紀80年代,發(fā)展至今,已從輔助治療手段發(fā)展成為腫瘤治療的主要方式之一,貫穿于治療過程的始終,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需將抗癌治療和多學科治療聯(lián)合,對于晚期腫瘤患者,應以控制疾病發(fā)展進程與改善患者生存質量為目標,在晚期腫瘤疾病的治療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10]。姑息治療的重點在于改善患者生活質量,而非延長患者生命,應盡量在發(fā)病早期使用,采取合理措施幫助患者緩解疼痛感,給予患者全身心的照料,同時為患者家屬提供支持系統(tǒng),幫助家屬正確處理后事[11]。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60.00%(36/60), 顯著高于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41.67%(25/60)(P<0.05), 表明姑息治療對高齡晚期胃腸道腫瘤患者近期效果顯著; 對照組治療1、3、5年后生存率分別為38.33%、30.00%、18.33%, 而觀察組治療1、3、5年后的生存率分別為56.00%、50.00%、35.00%, 2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證明姑息治療能夠提升高齡腫瘤患者的生存率; 2組患者接受治療前,不存在疼痛程度與生活質量方面的差異(P>0.05),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生活質量顯著高于對照組,疼痛程度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表明姑息治療可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緩解疼痛程度。
綜上所述,對高齡晚期胃腸道腫瘤患者實施姑息治療方案,既可改善其近期治療效果與生存率,還可使患者生活質量明顯提升,并減輕患者疼痛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