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吉鵬
(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醫(yī)院 云南 大理 671000)
下呼吸道感染在臨床上屬于常見的感染性疾病,通常采用抗菌藥物治療,但臨床上不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的情況十分常見,導(dǎo)致病原菌耐藥菌株增加,為臨床治療帶來較大難度[1]。所以,對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與耐藥性情況充分了解,合理應(yīng)用抗菌藥物治療,可使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顯著提高,還可以減輕患者的經(jīng)濟壓力[2-3]?,F(xiàn)對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與耐藥性情況予以分析,報道如下。
回顧性分析本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904例經(jīng)痰培養(yǎng)陽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全部患者都滿足下呼吸道感染診斷標(biāo)準(zhǔn),均確診為下呼吸道感染。
對全部患者予以取痰處理,利用顯微鏡對痰液檢測,對痰液涂片上的白細(xì)胞與上皮細(xì)胞比例予以分析,比例超過2.5者表示痰液合格,保留此標(biāo)本;比例不足2.5者再次取痰。對取到的合格痰液予以培養(yǎng)。
細(xì)菌包括銅綠假單胞菌、大腸埃希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鮑曼不動桿菌、肺炎克雷伯桿菌、星座鏈球菌,咽頰炎鏈球菌、嗜麥芽寡養(yǎng)單胞和陰溝腸桿菌。借助API鑒定紙條,按照病原菌菌種鑒定標(biāo)準(zhǔn)予以評定,用紙片擴散法評定藥敏實驗所得結(jié)果。
904例患者中,咽峽炎鏈球菌6例(0.67%),星座鏈球菌4例(0.44%),金黃色葡萄球菌110例(12.17%),肺炎克雷伯桿菌159例(17.59%),銅綠假單胞菌194例(21.46%),陰溝腸桿菌10例(1.11%),鮑曼不動桿菌95例(10.51%),大腸埃希菌95例(10.51%),嗜麥芽寡養(yǎng)單胞菌31例(3.43%),流感嗜血桿菌92例(10.18%),肺炎鏈球菌144例(15.93%)。
表 下呼吸道分離出的病原菌耐藥性情況[n(%)]
革蘭陽性球菌均未出現(xiàn)萬古霉素及利奈唑胺耐藥,肺炎鏈球菌對藥物的耐藥率性低,金黃色葡萄球菌對各種藥物的耐藥性率高于肺炎鏈球菌,革蘭陰性桿菌中鮑曼不動桿菌的耐藥性最高,銅綠假單胞對碳?xì)涿赶5哪退幮愿哂谌^孢,肺炎克雷伯桿菌對碳?xì)涿赶5哪退幮缘陀谌^孢,見表。
下呼吸道感染在臨床上是一種常見的感染性疾病,主要選擇抗菌藥物治療,但現(xiàn)階段濫用抗生素的情況十分普遍,所以,在對下呼吸道感染治療時也存在較多不合理用藥的現(xiàn)象,增加了病菌的耐藥性[4]?;诖?,多數(shù)抗生素逐步減少藥效或失去藥效,為臨床治療帶來較大難度[5]。所以,對感染細(xì)菌的腦藥性有效掌握,并科學(xué)用藥,可使患者的治愈率顯著提高,還可以使患者的痛苦明顯減輕,對治療成本的降低也有促進(jìn)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