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夏君 周堯(通訊作者) 仇鐵峰 李獻文
(常州市武進人民醫(yī)院呼吸內科 江蘇 常州 213017)
肺癌是發(fā)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腫瘤之一,每年160萬人死于該病,到2020年,每年新發(fā)和死亡病例將超過80萬和70萬。傳統(tǒng)肺癌治療有手術、放療、化療等,新興治療主要有分子靶向治療、細胞免疫治療等。肺癌的發(fā)生、發(fā)展及預后與機體的免疫狀態(tài)密切相關,CD4+T細胞,在機體抗腫瘤、免疫逃逸、腫瘤免疫微環(huán)境中起重要作用,CD8+T細胞,在殺傷腫瘤細胞起重要作用。本實驗通過細胞免疫芯片檢測NSCLC的細胞免疫狀態(tài)及化療對其的影響。
1.1 2014 年1月—2016年1月在本院確診為NSCLC的5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選擇同期50例健康者作為對照組。收集外周血,EDTA抗凝管。
1.2 2014年1月—2016年1月確診并接受兩周期含鉑化療方案的NSCLC,在入組前第三周期化療前,收集外周血,EDTA抗凝管。
與健康組比較,肺癌組CD4+T細胞顯著減少,CD8+T明顯增多,存在顯著差異(P<0.05),見表1。
表1 肺癌組與健康組化療前各指標比較(n=50,±s)
表1 肺癌組與健康組化療前各指標比較(n=50,±s)
項目 肺癌組 健康組 P CD4+ 635±160.12 913.1±275.09 <0.05 CD8+ 1536.3±125.31 1020.3±138.12 <0.05 CD4+/CD8+ 0.43±0.17 0.89±0.24 <0.05
化療后CD4+T細胞較化療前增多,CD8+T細胞較化療前減少,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化療前后肺癌組比較(n=50,±s)
表2 化療前后肺癌組比較(n=50,±s)
項目 化療前 化療后 P CD4+ 635±90.22 793.8±145.34 <0.05 CD8+ 1536.3±125.31 908.1±147.09 <0.05 CD4+/CD8+ 0.43±0.17 0.85±0.31 <0.05
在正常情況下CD4/CD8比值相對恒定,以維持機體內環(huán)境平衡。惡性腫瘤的發(fā)生和轉移過程中,患者的抗腫瘤免疫功能減退具有重要作用,特別是T細胞的數(shù)量減少和質量異常,可使腫瘤細胞逃逸宿主的免疫監(jiān)控。李際強等證明肺癌患者CD3+、CD4+、CD4+/CD8+均顯著低于正常組[1]。本實驗結果提示非小細胞肺癌患者CD4+T細胞顯著減少,CD8+T明顯增多,CD4+/CD8+明顯下降,證明了張遜等的觀點——CD4+T細胞引起免疫應答,而CD8+T細胞可抑制免疫應答,CD4+/CD8+比值可反應機體的細胞免疫功能狀態(tài)[2]。但CD4+T細胞其他T亞群存在促腫瘤作用。許浪[3]等研究提示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細胞相對健康人增多并伴功能增強。shimizu[4]等證明去除cD4+cD25+Treg細胞可誘導對腫瘤抗原的免疫應答。因此,cD4+CD25+Treg細胞利于腫瘤免疫耐受的形成,從而促進了腫瘤的發(fā)生和發(fā)展。李志強等[5]證明根治性手術肺癌組病人2~7天內CD4+、CD4+/CD8+較術前降低,4周后CD4+、CD4+/CD8+逐漸恢復正常,故李志強等認為手術創(chuàng)傷等應激反應能抑制肺癌患者的細胞免疫功能,但隨著腫瘤負荷減少,細胞免疫功能恢復正常。本實驗證明化療后兩周期后CD4+/CD8+恢復接近正常,與李志強等結果一致。因此CD4+T、CD8+T、cD4+/cD8+可作為評價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細胞免疫功能狀態(tài)的重要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