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琳 金春子
摘要:近幾年來,韓國影視作品在中國市場已占有一隅之地,作為中韓兩國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其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也正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中國觀眾。伴隨著影視作品的傳播,字幕翻譯成了一項不可忽視的重要工作。字幕翻譯質(zhì)量的高低,將直接影響著我們對外來文化的接受程度。換句話說,字幕翻譯人員熟練掌握影視作品的翻譯方法,提高字幕翻譯水平,在當(dāng)下已成為了一項勢在必行的任務(wù)。本文將以韓國熱播電影《狼少年》為例,從“意譯法”和“增減譯法”兩個角度,探究韓中字幕的翻譯方法。
關(guān)鍵詞:意譯法;增減譯法;《狼少年》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最能直接影響我們的當(dāng)屬影視作品。由于中韓兩國文化背景不同、語言不通,字幕翻譯者便成為了影視作品中交流與溝通的“橋梁”。因此,字幕翻譯工作者應(yīng)掌握系統(tǒng)的翻譯方法,緊跟時代發(fā)展潮流,在遵守“信”、“達”、“雅”的翻譯原則下,繼續(xù)提高翻譯水平和質(zhì)量。本文將結(jié)合影視翻譯的特點,從“意譯法”和“增減譯法”兩個角度,分析韓中字幕的翻譯方法。
一、影視翻譯的特點
第一,文學(xué)作品翻譯的重點在于準確無誤地表達作者的內(nèi)容,給讀者傳遞準確的信息,必要時還可以添加標(biāo)注加以解釋說明。而影視作品應(yīng)側(cè)重于給視聽群眾傳遞一種最接近于日常生活、最易于理解的對話和文字。
第二,影視翻譯最大的難度在于它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較大。在進行字幕翻譯時,要緊隨視頻中人物說話的快慢而調(diào)整字幕的出現(xiàn)速度,要求翻譯內(nèi)容要與該瞬間的畫面內(nèi)容完全相吻合;字幕翻譯還受到了畫面大小的影響,需要在規(guī)定的字數(shù)限制內(nèi),表達出說話者的內(nèi)容。
第三,影視翻譯時要使用最生動形象的口語體,要力求接近日常生活表達,使得觀眾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明白說話者的內(nèi)容。
二、影視作品的字幕翻譯方法
(一)直譯與意譯
公元前1世紀的翻譯家西塞羅(Cicero)、之后的哲羅姆(St.Jerome,5世紀)和路德(Martin Luther,16世紀)都認為逐字翻譯和自由翻譯是相互矛盾的方法,并且都傾向于后者,但他們并未做到在自己的翻譯實踐中始終如一。從這種兩難的境地導(dǎo)出了一個迄今為止較為通行的實用原則,即應(yīng)當(dāng)“盡可能逐字譯,必要時自由譯”。[1]
翻譯任務(wù)的第一位是忠于原句的內(nèi)容實質(zhì),第二位是使譯文的通順程度及風(fēng)貌與原句相當(dāng),第三位是盡可能貼近原句的形式。完成上述任務(wù)的主要方法是“直譯”和“意譯”。而在這兩者中,直譯是基礎(chǔ),意譯是對直譯的必不可少的補充和輔助。直譯和意譯存在于對立的統(tǒng)一中,缺一不可。[2]
例1)
ST:? ?????? ?? ? ?? ???? ? ?? ????.(00:09:54)
TT:要不是大伙兒幫忙,我們娘仨不知道要忙到什么時候呢。
這是順頤一家剛搬到鄉(xiāng)下,媽媽為了答謝村民們幫忙搬行李請大家吃飯時的談話。原句若采用直譯,應(yīng)譯為“要不是大家的幫助,我們仨差點兒要搬一整天行李了呢。”此處,只是一句表達感謝的客套話,可以處理為更自然的漢語口語,所以意譯為“我們娘仨不知道要忙到什么時候呢”更佳。
例2)
ST:???,??,‘? ??????? ????(00:10:19)
TT:東石,東美,怎么不說話就吃上了?
此處為村民與她的兩個孫子的談話。這句話提到的“??????”便是韓國特有的文化——餐前用語。如果是去別人家做客,可以譯為“謝謝款待”、“我會好好吃的”、“我要開動了”等等,然而這一“餐前文化”在中國是沒有的,對于中國觀眾,要按照日常習(xí)慣說的客套話進行意譯。
由此可見,兩國獨特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給字幕翻譯造成了重重障礙,很多情況用直譯的方法并不能跨越這種障礙。因此,韓中字幕翻譯時,要注意兩國文化背景以及說話習(xí)慣的不同,翻譯人員要充分利用變通補償?shù)囊庾g方法,忠實再現(xiàn)原句的涵義。在翻譯影視作品時,直譯雖然是首選原則,但絲毫不顧及影視翻譯的特點而一味的要求直譯也可以說是一種“暴力”。[3]然而,“意譯”并不意味著可以隨意篡改內(nèi)容、隨心所欲的翻譯,有時韓語中所出現(xiàn)的俗語或者某些固有詞在漢語中沒有與之相對應(yīng)的表達,這時便需要翻譯人員進行意譯,即更換一種使觀眾易于接受的“漢語式表達”。
(二)增減譯法
“增減譯法”,分為“增詞法”和“減詞法”。
1.減詞法
“減詞法”,即“省略法”,翻譯時,在不影響語言色彩的前提下,如有重復(fù)多余或翻譯不通順的部分,可以適當(dāng)?shù)氖÷曰驂嚎s。
例3)
ST:????????????????????.(01:21:24)
TT:我一眼就可以看出一個人是不是危險的。
這是上校等人通過視頻在監(jiān)控哲洙時說的臺詞。其中“??????”這一小節(jié)在譯成中文字幕時省略了。如果完整譯出則為“我的眼睛是不能被欺騙的,我一眼便可以看出他是不是個危險的家伙。”顯然,這不符合漢語表達習(xí)慣,且字數(shù)過多,不符合字幕翻譯的“簡潔性”,因此略譯為“我一眼就可以看出一個人是不是危險的”更簡單明了。
2.增詞法
“增詞法”主要體現(xiàn)在“人稱代名詞”上。在進行韓中字幕翻譯時,尤其要注意的部分便是人稱代名詞的翻譯。在韓國語的口語表達中,常常有省略第一人稱的習(xí)慣;也有將第二人稱省略或轉(zhuǎn)換為名字等稱呼的情況;第三人稱一般情況也用名字或其他稱呼替代表達。[4]這與漢語的表達是不同的,漢語中如果一句話缺少或省略主語,常常被視為“病句”或“有歧義”,因此在韓中字幕翻譯時,切記將必要的主語或其他人稱代詞補充翻譯出來。
例4)
ST:??:????
???:?? ?? ???.??? ? ??? ??? ?? ???.(00:02:41)
??:?? ??? ? ?? ?? ???(00:02:44)
TT:順頤:恩珠呢?
兒媳:她昨天來電話了,問您好不好,說想您了。
順頤:她直接跟我說多好,干嘛讓你傳話?
這是電影《狼少年》的開頭部分,年老的順頤在向兒子和兒媳尋問孫女的情況。兒媳說的這句話,如果按原句翻譯,則為“昨天來電話了,問奶奶好不好,說想奶奶了。”這種表達也可使中國觀眾理解意思,只是在日常習(xí)慣的表達方式上,習(xí)慣將主語補充完整,其次,韓語中不太習(xí)慣直接使用第二人稱,常常用名字或其他稱呼替代。這里,由于兒媳在跟順頤面對面的對話,所以將原句中的“???”直接換為漢語常用表達“您”更好。而下一句順頤說:“?? ??? ? ?? ?? ???”如果直接翻譯為“直接說多好,為什么傳話?”,觀眾便很難理解了,這與日常表達習(xí)慣是相違背的,雖然有語境在,但不符中文表達的邏輯性。因此,在字幕翻譯時,要注意人稱代詞的翻譯,盡管有前后劇情和語境的聯(lián)系,也要做到符合中文的表達方式與邏輯。
三、結(jié)論
本文選用熱播電影《狼少年》為研究對象,分析研究了“意譯法”和“增減譯法”兩種字幕翻譯方法。字幕翻譯時,要注意兩國文化及表達習(xí)慣的不同,當(dāng)直譯無法完美表達原意時,需靈活利用意譯方法翻譯,使中國觀眾更好的理解和接受韓國文化;如遇到繁冗的長難句,可以在不曲解原意的基礎(chǔ)上適當(dāng)拆分與減詞法進行翻譯;另外,字幕翻譯時,需要將說話者省略掉的人稱代詞補充翻譯出來。為了進一步促進兩國間的文化交流,提高影視作品的翻譯質(zhì)量這一任務(wù)勢在必行。結(jié)合影視作品的翻譯特征,進行準確、靈活、自然的翻譯,是字幕翻譯工作者當(dāng)下應(yīng)具備的必備技能。
參考文獻:
[1]朱小雪,高立希,劉學(xué)慧,王京平.翻譯理論與實踐——功能翻譯學(xué)的口筆譯教學(xué)論[M].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10.
[2]李龍海,李承梅.韓漢翻譯教程[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9.
[3]???,《??????????》,2009年,??????.
[4]張敏,金宣希.中韓翻譯教程第二版[M].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