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落落
有觀點認為“能戰(zhàn)勝敵人的才是英雄”,攀比能激發(fā)個人奮斗的潛力,給人帶來向上的動力;而又有不同觀點說“人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攀比會讓自己變得很累,讓自己的心理失去平衡。面對兩種不同的聲音,我們該如何抉擇?青少年該如何去看待攀比呢?
正方觀點
青少年時期,從身邊尋找一位具有積極的品質和精神態(tài)度的同伴進行比較,可以驅使自己向更加優(yōu)秀的人看齊,對于提升自己的品質,完善自己的精神狀態(tài),都是一種良好的、積極的做法,因為它可以作為一種動力,促使自己變得更加優(yōu)秀。由此可見,攀比也不全是負面的攀比,理性攀比,讓自己往有利的方向發(fā)展。
理性攀比是正向積極的比較,物質攀比的對象是各種物質的比較;而精神攀比往往是偏向于積極的品質、精神態(tài)度。所以青少年群體中的攀比行為可以讓青少年學習到別人的過人之處。
攀比源于知識的貧乏。知識本應是學生孜孜以求的寶藏,學業(yè)有成方為求學者最引以為傲的珍藏。蘇軾敢于自述平生功業(yè),源于胸有“一日千里”之才;李白斗膽“君子呼來不上船”,源于腹內“斗酒”揮就“詩百篇”的豪氣沖天;學者因才學而留芳,君子因智明而傳世。古人醉心琴棋書畫切磋六藝,這皆源于知識的貧乏,有識之士得以滿腹經綸,皆因向學成之人攀比,激發(fā)個人奮斗的潛力,方能指點山河,出口成章。
比,是一種競爭,是一種動力。這種動力是巨大的,它能使人不斷向前,不斷進步。如果我們不積極進取,將永遠停留在古代刀耕火種的時代中。
攀比是一種競爭,是不甘失敗的強者風范。那些只求及格的同學們,安于現狀的企業(yè)家,為何會失???原因很簡單,他們缺乏競爭意識,缺乏與人爭先的攀比意識,因此在“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社會環(huán)境下,我們必須樹立攀比意識。這是時代的要求,也是我們的生存之道。
攀比是學海上千帆競爭的帆船,因為它,才煥發(fā)出無窮的生命力;攀比是攀登生命高峰的繩索,因為它,才能奮然前行到達光輝的頂點。只有存有攀比意識,才能讓生活更有意義。
反方觀點
虛榮心的作祟是盲目攀比的原因之一。太過于看重別人的評價,自我表現欲太強,這都是導致盲目攀比的原因,是一種追求虛榮的性格缺陷,是為了取得榮譽、引起別人的關注以及證明自己平等于或優(yōu)于別人而表現出來的一種不正常的社會情感。
盲目攀比往往是青少年對自己認知不足的表現,他們只看到別人身上擁有而自己身上沒有的東西或特質,卻忽略了自身具有的閃光點。
作為青少年,應該注重自己品格、學識的提高,攀比物質的享受,是不明智的選擇,太注重物質的攀比會分散自己的精力,不利于健康成長,盲目攀比還會增加父母的負擔,更不易于讓自己養(yǎng)成獨立自主的性格。
衣著攀比會影響身體的正常發(fā)育,中學階段剛好是一個人在長身體的關鍵時期。有一些衣服,如緊身衣,牛仔褲等,過緊的束縛身體,從而影響身體的正常發(fā)育。另外,不符合中學生的穿著也容易遭受不必要的意外傷害,極易令不良分子對昂貴或充滿誘惑力的裝束而起歹心,不僅人身安全易受到威脅,也可能給自己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攀比,永遠不會是證明自己強大的表現。不假思索的攀比是缺乏自信的表現,真正的強者不會注意自己比別人強在哪里,而是關注自己有什么不足之處。攀比,會使自己耗費了大量財力物力之后,卻只能滿足一時的虛榮心;一旦輸掉便懷恨在心,絞盡腦汁,以便“東山再起”。
盲目的攀比如同海上的暴風雨,不但會遮擋住那指引方向的星斗,還會使人生的船偏離航線,迷失自我。所以正值花樣年華的青少年,請收起自己的虛榮心,把心思放在提高學識與修養(yǎng)上,這樣長大后才不會“老大徒傷悲”。
攀比是一把“雙刃劍”,青少年如果沒有把握好度的話,就會變成盲目攀比、過度攀比,過度攀比會影響正確價值觀的形成,所以是不可取的。每個人都是有內在價值的個體,每個人都值得被尊重。每個青少年都是平等的,雖然在外貌、性格、家庭、學習上存在差異,但都應該平等對待。尊重自己,才能尊重別人。追求真理和知識,追求自身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才是作為青少年時期的宗旨。及時更正錯誤觀點,將盲目攀比的重心放在積極的方面,只有綜合優(yōu)秀,才能算是優(yōu)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