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鑫 李嬰來
在北京師范大學求學期間,陳一冰的專業(yè)是運動心理學。他多次奪得體操奧運冠軍,并帶領(lǐng)隊友取得奧運團體冠軍,運動心理學的運用可謂功莫大焉。
7年受測每一天
2006年初,受國家體育總局委托,多所高校心理學專業(yè)組建了多支心理團隊進駐奧運會各項目備戰(zhàn)組。其中,陳一冰所在的中國體操訓練隊由北師大心理團隊負責。
北師大心理團隊進駐后,每天會對運動員的各項心理指標進行測試和研究,每天需要一小時的時間。那么,在這一小時的時間里都做些什么呢?
不同于以往傳統(tǒng)心理學檢測采用的現(xiàn)場觀察、問卷調(diào)查、追蹤測試等方式,心理團隊采用了當時先進的生物技術(shù),即利用電子儀器讀取運動員機體生物信息,如肌電、皮電、皮溫、心率、血壓、腦電等。這些數(shù)據(jù)“照出”的興奮點和焦慮點猶如心理的一面鏡子,幫助運動員有意識地控制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動。
這項技術(shù)需要一定的周期性,初期不容易看到成效,有些運動員熱情不高。但陳一冰一直積極接受,即便每天的訓練已很辛苦,他也會堅持參與,從2006年到2012年,七年里,除了大型比賽后的短暫調(diào)整,幾乎每天如一。
體育訓練中接觸到的心理監(jiān)測逐漸喚起陳一冰對心理學的興趣,這成了他日后選擇就讀北師大,就讀運動心理學專業(yè)的重要原因。
比賽心理對策庫
生物反饋訓練是第一步,獲得這些生物數(shù)據(jù)的目的是為了讓運動員了解自己,了解之后形成相應的心理對策才是心理檢測的目的,專業(yè)術(shù)語稱“比賽心理對策庫”。對策庫就是把所有可運用、可操作的策略和辦法按所應對的目標和所要解決的問題分門別類、列成體系,以便比賽運用時馬上調(diào)出。
比賽心理對策庫的類型主要分兩類:一是程序活動對策庫,即面對比賽必須遇到的問題和必須進行的活動個人應采取的對策。如賽前一天、賽前晚上、檢錄點名等環(huán)節(jié)。二是預發(fā)事件對策庫,即面對可能遇到或發(fā)生的事件應采取的對策。 如上場時間改變、氣候變化、同組隊員起跑犯規(guī)等。其中,預發(fā)事件對策是對策庫的核心所在,這一對策庫如能將所有意外情況都想到,并熟悉各自應對策略,則比賽可以實現(xiàn)“沒有意外”,也就不會產(chǎn)生較大的心理波動。
陳一冰提到,實際比賽的情況會非常復雜,毫不夸張,“每個環(huán)節(jié)都可能有一萬種可能”,一位奧運冠軍的“比賽心理對策庫”到底有多強大?讓我們看看陳一冰的列舉:
賽前訓練看到主要對手時怎么應對:以禮相待,不卑不亢;越是與強手同場比賽,我們會越興奮:用毅力、用拼搏精神和愛國心去戰(zhàn)勝所有的人;自己和自己比,堅定比賽信念。
賽前訓練特別好時怎么應對:更加自信,保持狀態(tài);及時表象強化成功的成套動作感覺;頭腦冷靜,執(zhí)行教練計劃,避免不必要的消耗;思想重視,不要松懈,做好一切困難的準備。
賽前訓練不太順利時怎么應對:問題出現(xiàn)在賽前是良性警示,找準問題所在,認真聽取教練的指導,回憶表象平時的成功動作,保持自信心!注意及時調(diào)節(jié)。
前面的隊友比賽失利時怎么應對:讓我來彌補損失,我有能力,我能行!及時回憶表象自己成功的一套動作;暗示自己放開做,想好關(guān)鍵動作要領(lǐng)!堅定信念,集中精力想自己的好動作!
等待上器誡時間過久時怎么應對:養(yǎng)精蓄銳,充分準備;做些輕松的活動,保持 身體準備狀態(tài);回憶成功、意象演習,保持感覺;告訴自己:沉住氣!做些簡單輕松的活動。
第一項比賽成功時怎么應對:更加自信和振奮! 保持清醒,將注意力盡快轉(zhuǎn)移到下一項比賽的項目上;想想下一項成功的動作感覺;想好下面的動作,思想高度集中。
比賽失利時怎么應對:沉住氣,保持冷靜清醒的頭腦;下一項放開,注意關(guān)鍵動作要領(lǐng),一定能成功;抽時間表象下一項的成套動作;相信自己!做好困難的準備,堅持完成后面的比賽!
長期訓練和比賽中的心理訓練成了他學習和研究的最好素材庫。這樣的心理對策在陳一冰的一篇論文中列舉了幾十甚至上百條。
2008年北京奧運會,陳一冰獲得男子吊環(huán)項目冠軍。
三問定奧冠
2008年奧運奪冠后,陳一冰想過退役。但總教練黃玉斌委以他中國男子體操隊隊長的重任。
體操訓練容易受傷,年紀越大,恢復越困難,不容易出成績,當時的陳一冰已經(jīng)24歲,這些都是陳一冰想要退役的原因。但是彼時男子體操隊的新老接替需要有人帶隊,年輕運動員還未成長起來。從體操訓練的年限,在國家隊里的成績和威望,以及經(jīng)驗、態(tài)度和責任心等方面,黃指導認為由陳一冰擔任隊長最合適不過。就這樣,陳一冰又堅持了一屆。
轉(zhuǎn)眼四年,陳一冰帶隊中國男子體操隊出戰(zhàn)2012年倫敦奧運會,他參加了男子體操團體項目及吊環(huán)體操單人項目。
然而,陳一冰的個人吊環(huán)項目成績非常意外,分數(shù)的公平性遭到了普遍的質(zhì)疑。
但僅三天后即將舉行男子體操團體項目的決賽,當時中國隊的預賽成績暫列第六,這是一個不太理想的預賽成績,失誤要多于平常訓練,而且是歷屆奧運會中預賽成績最低的一次,整個團隊成員的士氣非常低落。這個時候,是對隊長陳一冰的雙重考驗,既要暫時放下自己無緣個人項目冠軍的低落情緒,同時又要鼓舞整個體操團隊準備出戰(zhàn)團體決賽。
隊長,是另外一種身份,另外一種角色,在擔任中國國家操隊隊長期間,他所掌握的心理學知識中的“良性暗示”和“直面問題”以及他對體育精神的深刻感悟都派上了用場??梢哉f,這位隊長在體操團體奪冠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為團隊及時完善了“比賽心理對策庫”。
陳一冰在采訪中還原了當時的情形,記者作為一個聽者,同時也把自己想象成是團隊中的一位情緒低落的成員,聽完陳一冰的“心理疏導”,記者果然釋然了。
他問了隊友三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請每個人說出自己最擔心、最害怕的事情是什么。
這個問題的目的在于解決大家在心理上的恐懼。心理學上講,恐懼來源于未知,人對未知有本能的恐懼和逃避心理,尤其是在精神緊張時,人們對于負面的想象經(jīng)常是無限性的。但是,如果能夠先確定了最差的結(jié)果是什么,明確了最壞的可能是什么,再接受起來就會容易得多。
問了這個問題之后,陳一冰自己首先給出答案,告訴隊友他最擔心的問題,“我是隊里年齡最大的,又是隊長,我擔心有失誤,擔心中國體操在我擔任隊長期間沒有傳承奧運奪金的傳統(tǒng);除此之外,對于賽場外的輿論和媒體我也有擔心,擔心他們會責怪我們表現(xiàn)不佳?!?/p>
其他隊員也說出了自己的顧慮。
很多體育項目比賽是團隊成員一起上場,打的是配合,考驗的是團隊同時參賽時的默契,但體操團體比賽中隊員是一個一個上場,都是“獨舞”。每個人單獨打分,最后匯總團隊成績,如此一來,哪一個人表現(xiàn)失誤,就會把整體分數(shù)拉低。這也是大家最顧慮的一點,畢竟誰都不想拖后腿,于是大家的心理壓力都非常大。
這第一問讓每個人擔心的問題都具象了,不再是混沌的恐懼。
緊著著,第二個問題,陳一冰隊長問大家:“我可能對鞍馬不太有把握,假設明天我失誤了,你們會不會責怪我?如果真的是因為我的失誤影響了團隊的整體分數(shù),你們能原諒我嗎?”
大家異口同聲,表示:“能原諒!”
隊長說:“那我同樣可以原諒大家,無論結(jié)果是第六還是第八,我都能諒解。比不好,大家一起扛?!?/p>
瞬間,迷霧撥開,減壓成功。
這樣,關(guān)于比賽心理的問題解決了,緊接著,隊長陳一冰又問了大家第三個問題,一個關(guān)于實戰(zhàn)的對策問題:“每個人都說出自己分擔動作的關(guān)鍵點和難點,當你在做一些比較有難度的動作時,你希望下面的兄弟們是給你助威加油呢,還是提醒你動作要領(lǐng),還是保持安靜就好呢?”
有人說:“不要喊,我自己來?!?/p>
有人說:“隊長,到時一定提醒我手位?!?/p>
在表達動作難點時,鄒凱覺得在鞍馬上沒有百分之百的把握,隨即有張成龍自告奮勇:“我覺得我可以。”于是,隊長及時做了人員調(diào)整。
陳一冰總結(jié)說,這樣的及時調(diào)整,可以為大家有效減壓,而且即便張成龍沒有做好,鄒凱也不會責怪。
就這樣,一個短暫的賽前準備會,一次有益的人員調(diào)整,使中國體操男團有如神助。第二天, 2012年7月30日晚,奧運體操男團決賽,中國隊以“零失誤”的完美表現(xiàn)強勢奪冠。
24年的體操生涯,陳一冰幾乎橫掃所有重大賽事的金牌,從2005年世界杯冠軍,2006年亞運會冠軍,2007年世錦賽冠軍,2008年奧運會冠軍,到2013年退役時,他共獲得29項冠軍頭銜。
可以說,除了扎實、刻苦的訓練之外,陳一冰所掌握的運動心理學知識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正如陳一冰自己所悟到的:“高水平運動員的競技,最后比的是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