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太生
【寫作借鑒】雪,作為一種自然物,如果單純正面描繪則顯得單??;但若是把雪與人和事關(guān)聯(lián)起來,尤其是關(guān)聯(lián)了古今眾多的人和事,雪就有了文化意蘊。本文圍繞“在大雪天出門”這一現(xiàn)象,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鶴氅雪中行的王恭、湖心亭看雪的張岱、雪夜上梁山的林沖,這些與風雪結(jié)緣的人物,讓雪多了幾分傳奇色彩;而煮雪烹茶、寒江獨釣、驢背吟詩等情景,則讓雪帶上了濃郁的詩情畫意。不論是風雅之士的雪中暢意,還是普通百姓的柴米油鹽,以雪為背景,都有一種別樣的意境。
(特約教師 倪麗彬)
總有幾個人在大雪天出門,他們冒著風,在雪中行走,一趄一滑,步履維艱,在紛揚的大雪中一走好半天,眉須皆白。
霜前冷,雪后寒。下雪天,人在雪中行走,并不覺得冷,由于行走,加之路滑,有時還走出一身汗。此時抬頭望天幕,雪舞龍蛇,風挾雪而行,人走,雪也走。雪地上留下一行歪歪斜斜的腳印,若隱若現(xiàn)。
明代的張岱,他要去湖心亭看雪。湖心亭是個賞雪的好地方,此時少有人去,蒼穹之下,一人一舟一亭,心境澄明。
晉代的王恭穿鶴氅在雪中行走,風度翩翩,像一只鶴,令觀者嘆慕,這在當時是個“范兒”?!妒勒f新語》中說,后蜀末代皇帝孟昶尚未發(fā)跡時,家住京口。他看見美男子王恭乘坐著高高的肩輿,身上披著鶴氅裘。當時天正下著雪,孟昶從竹籬笆縫隙間看到后,贊不絕口:“此乃神仙中人?。 ?/p>
從前的雪真大啊,林沖在鵝毛大雪中走了半夜,路都被湮沒了,他只能深一腳淺一腳,摸索著前行。
彌漫天宇、覆沒萬物的雪,是消融一個人胸中塊壘的酒,散發(fā)出的激情,又像大雪一樣茫茫無邊。大概因為雪有顏色和形態(tài),雪中的山河,看不見來者,找不到回路,舊貌全失,如妝后的佳人,清新雅致,忘了歲月,也忘了哀愁。
在大雪天出門,會去做些什么?有人去掬幾捧雪,放入瓦壺之中,煮雪烹茶。古代有一個人,看到雪這么干凈,還想把它腌起來,一層雪一層鹽,用箬葉封好,留待做一桌好菜。
也有人去江邊釣魚,柳宗元的詩中,“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釣魚人天冷而渾然不覺,因為他心中有目標,有感覺,有快樂。
大雪天總有幾個人出門,有人獨走,踽踽而行,一出數(shù)里而不回;也有人乘一葉小舟,迷蒙天地間;還有人騎驢,乘著興致,朝一個地方奔去,風雪中于驢背上吟詩。
大雪天回鄉(xiāng),這個人思鄉(xiāng)心切,他是風雪夜歸人,在風雪中整整走了一天半夜,推開柴扉,燈窗如豆,有犬吠人聲,老酒暖炕等他回家。
風雪夜歸人,讓人聽起來好溫暖的名字!再大的風也擋不住回家的腳步,漫天大雪與幽藍的夜色,構(gòu)成他回鄉(xiāng)行走的意境。
雪來無聲,去無息,歲末拜訪,就像一個布衣老友輕叩柴扉。
雪中的世界,無人打擾,一切都已遮蓋或遮蔽,此時出門,天地任逍遙。
人在雪地,遠觀被雪覆蓋的房子,它是草廬,如一只鳥巢,茅草針氈上滴雪露,草廬中有紅泥小爐,在紛雪的映襯下,室內(nèi)爐火忽明忽滅。
大雪天出門,是一種心情,還有一份神態(tài)。
我如果在大雪天出門,會在雪地里刨幾棵青菜。被雪覆蓋的青菜,由雪捂著,顯得翠綠可愛。摘幾棵回家,做青菜湯,洗凈后,不用煸,也不用炒,直接入鍋,一鍋湯色碧綠。在這樣的天氣,哈氣成煙,四周安靜,讓人滿足于菜湯白米飯。
大雪天出門,或是為營生,挑兩擔柴火去賣,掙糊口養(yǎng)家錢;或是閑逛,過濾心境,高興時可以堆一雪人,雪人的眼睛是兩只黑煤球,長鼻子是一根胡蘿卜。那個人,大概是留在風雪中的自己。
(丁強摘自《桂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