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表妹因為“嗯嗯嗯”這幾個字和妹夫大吵了一架。
具體情況是這樣的:
“今晚吃什么?魚香肉絲還是魚香茄子?”正在系圍裙的表妹問。
“嗯!”妹夫坐在沙發(fā)上玩兒手機,隨意地答。
“到底是魚香肉絲還是魚香茄子?”表妹追問。
“嗯?”謝天謝地,妹夫發(fā)現(xiàn)表妹在和他說話了。
“你到底有沒有在聽我說話?”表妹怒問。
“嗯嗯嗯……”妹夫的手依舊沒離開手機屏幕。
表妹一下子火了,她對我轉述這件事時,義憤填膺地說出了名言:“這就是男人,婚前說話滔滔不絕,婚后說話一字千金。”
其實,表妹的事并不是個例,很多家庭都是這樣的現(xiàn)狀。所謂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嗯嗯嗯。這個“嗯”字啊,隨著聲調的變化,幾乎能適應各種場合。
我有一個同事,在結婚第五年時與她老公有過這樣一段經(jīng)典對話。
同事穿了一件好看的毛呢裙,問:“好看嗎?新衣服?!?
“嗯?!彼瞎S便掃了一眼回答道。
“騙你的!其實不是新衣服,去年就買了?!蓖赂械綊吲d。
“嗯?”她老公將“嗯”字升了一個調。
“煩,就知道你看不出來。不說衣服了,就說你那個表哥啥時候還錢。”同事想起欠條已經(jīng)到期了,可是表哥一句也不提還錢的事。
她老公將手握拳放在嘴邊,一陣清嗓子的聲音傳來:“嗯嗯嗯……”
這證明人家不愛聽了。具體怎么個不愛聽法?有什么反對理由?人家絕不會像女同胞一樣推心置腹地和你說一說。話題再繼續(xù)下去,也不過是重復那一個字的幾個變化。
嗯(一聲,壓根沒聽見你說啥)。
嗯(二聲,發(fā)現(xiàn)你居然在和他說話呢)。
嗯(三聲,有些不耐煩)。
嗯(四聲,夫妻一場,敷衍著回答回答你吧)。
天啊,從這一個“嗯”字看,中國的漢字文化是多么博大精深??! 但同事對我說,自“嗯嗯”事件之后,她再也不想和她老公說話了,就當嫁了個啞巴。
婚前分明都有說不完的話,婚后為什么卻溝通乏力、無話可說?
當我們身處喜悅之中,希望與對方分享一件小趣事,對方卻覺得是雞毛蒜皮;
當我們渴望被對方安慰幾句,卻得不到體貼的回應;
當我們覺知到每一次說話都“雞同鴨講”……
一段無話可說的婚姻何談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支持?!那么在“嗯嗯嗯”主宰的語言系統(tǒng)中,我們該如何破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