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越南特約記者 黃和悅
前不久,赴越南河內參加金特會的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的專列抵達位于中越邊境的同登火車站后,一位為他送花的越南女大學生引起了越媒的關注。她是越南諒山師范學院中文系學生阮秋淵,穿的白色衣服名為“奧黛”。白色奧黛是越南中學生、大學生或未婚少女在重要場合以及節(jié)假日的著裝。節(jié)假日,在越南河內皇城區(qū)、文廟、還劍湖邊等風景優(yōu)美、歷史文化氣息濃厚的地方,都會看見成群女學生身著奧黛拍照留念。
政府鼓勵穿奧黛
傳統(tǒng)服裝奧黛是越南街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如圖),滿街婀娜飄逸的奧黛,就像中國的旗袍、日本的和服以及印度的紗麗一樣出名,但越南人認為,從美觀實用來說,奧黛應排名第一。由于奧黛上身合體緊裹,能把女性的身體曲線充分展露出來,下面的裙擺和寬筒喇叭褲寬松飄逸,能讓雙腿隨意活動,并透過腰部開衩若隱若現(xiàn)女性的小腹,因而能將越南女性嬌小的身材襯托得更加優(yōu)美。
過去奧黛的顏色代表年齡和地區(qū),少女是純潔的白色、成年未婚女子是柔和的粉色、已婚婦女則是深色,北越女性喜好黃絹色,中越女性偏愛紫檀色,而南越女性則選擇白色或刺繡花樣,但現(xiàn)在已經(jīng)沒有分別了。
越南政府鼓勵人們在正式場合穿奧黛,而且已經(jīng)成為女性公務人員、旅館接待、新聞主播、空姐以及高中女生的標準制服。越南大學的典禮上,女生都著各色奧黛,足見她們對自己傳統(tǒng)服飾的重視。過去奧黛只用在外出、會客、年節(jié)以及婚宴,但現(xiàn)在除了重大節(jié)慶、外交場合外,一般生活中也經(jīng)??梢钥吹脚源W黛。
南北統(tǒng)一后幾乎消失
1954年之后,南北越進入分裂時期,越南南方受到美國文化的影響,開始出現(xiàn)無領的奧黛,這股風潮由“龍夫人”(前南越總統(tǒng)吳庭艷時代的第一夫人,因吳庭艷終身未婚,因此由吳庭艷胞弟吳庭儒的太太陳麗春擔任)帶動,她常常穿著船領或水手領的奧黛接見外賓,露出纖細白皙的頸部曲線。
到1975年南越解放前,奧黛呈現(xiàn)各種嬉皮、迷幻的風格,也有迷你裙化的傾向。奧黛發(fā)展的初期受到了中國影響,后來融合了歐美文化,所以說奧黛是越南的旗袍并不準確。
1975年北越解放南方,南北統(tǒng)一之后,奧黛幾乎消失殆盡,因為越共認為奧黛代表當年南越的資本主義、布爾喬亞與邪惡美帝,而且不符合勞動人民的穿著審美,只允許在少數(shù)場合,例如婚禮時穿。
款式不斷改進
隨著時代的變遷,1995年東京舉辦世界小姐選美,越南佳麗張瓊梅以一襲藍白相間的錦緞奧黛贏得最佳民族服飾獎,同時也引起國際上對奧黛的重視。
許多國際時裝秀以及設計大師也從奧黛獲得不少啟發(fā)與靈感。越南奧黛至今已成為國家形象、流行時尚甚至建筑藝術的最佳代表,首都河內的一座65層建筑,外觀靈感正是來自奧黛。越南本土設計師們不斷改進奧黛的款式和質地。為了適應現(xiàn)代生活的快速節(jié)奏,原來高抵下巴的領口變矮了。從前的裙擺比較長,而現(xiàn)在長度約離地面10至20厘米,年輕少女則偏好及膝的長度,方便駕駛摩托車。面料方面,為了突出質感和光鮮度,越來越多的人喜歡選擇中國的綢緞做底料,并且在胸前或領口、袖口等處加上各式圖案,最常見的還是用越南國花——蓮花來裝飾,它意味著力量、吉祥、平安、光明,又不失女性的柔美氣質。
越南的城市中,隨處可見女性穿著色彩斑斕的奧黛搖曳在街頭巷尾,奧黛服裝店也隨處可見。由于奧黛要做得非常貼身才能盡顯女性身材之美,河內和會安等城市的大街小巷仍保留著不少傳統(tǒng)制衣作坊,很多裁縫都擁有傳承下來的精湛手藝,一塊塊面料自他們手中滑過,幻化為令人愛不釋手的奧黛。選擇好面料和花飾搭配后,一般半天就能做好。在顧客試穿不太合身時,裁縫會再做進一步處理,做一件質量有保障的奧黛大約要30多美元。
一般學生的奧黛,混紡面料居多,價格相對便宜,成年女性偏愛真絲面料,柔滑、透氣、漂亮,但價格偏貴,特別是手工真絲刺繡面料很貴,因為有一點沒做好,面料就要廢掉,店主承擔的成本高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