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雪蓮, 李春建, 駱翠枝
(桂林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 婦科, 廣西 桂林, 541000)
子宮內膜癌是發(fā)生于子宮內膜的一組上皮性惡性腫瘤,好發(fā)于圍絕經期和絕經后婦女,近年來發(fā)病率呈逐漸增高的趨勢[1]。術中早期腹腔化療聯(lián)合腫瘤細胞減滅術為主的綜合治療被認為是一種積極的根治方法[2-3]。但該方案會因為手術時間長而增加感染風險,且術中化療會對手術切口愈合產生影響,增加術后疼痛。此外,術中盆底組織切除易造成術后盆腔障礙性疾病的發(fā)生,如尿潴留等。積極有效的術后綜合護理措施能減輕患者痛苦,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風險,確?;颊咂椒€(wěn)渡過手術期。本研究回顧了2014年4月—2019年3月醫(yī)院收治的21 例子宮內膜癌行腹腔化療聯(lián)合腫瘤細胞減滅術的患者的臨床資料,現將護理措施報告如下。
本組21例患者,年齡39~65歲,平均年齡(52.10±2.40)歲,均已婚。患者均經B超檢查、宮腔鏡檢查和分段診刮、盆腹腔核磁共振彌散及增強掃描,最后經過病理學診斷證實,均為惡性腫瘤?;颊呤中g由同一術者實施。在行腫瘤細胞減滅術后,用雙氧水沖洗盆腔,吸凈后用0.9%氯化鈉溶液沖洗盆腹腔,再次吸凈。檢查盆腔粘連創(chuàng)面有無滲血,蒸餾水浸泡腹腔5 min,吸凈,檢查無活動出血,逐層關腹,并放置腹腔引流管??p合腹膜時盆腹腔置入0.9%氯化鈉1 000 mL,再加入滅菌注射用水500 mL+洛鉑,行腹腔化療。
從健康到疾病,患者會經歷5個心理反應階段,即否認期、憤怒期、協(xié)議期、憂慮期和接受期。無論患者處在哪一個心理反應階段,護理人員都要對患者存在的心理問題進行疏導,緩解患者擔憂、焦慮情緒。首先,除了常規(guī)的心理護理,護理人員可以嘗試開展靈性關懷,例如先了解患者在家中的角色,然后在交談過程中增加患者喜歡的人、事或話題,提高患者治療積極性。對家庭成員進行指導,取得患者及家屬的信任,為下一步治療提供保障。其次,向患者講解癌癥相關知識,從心境、思維、軀體和精神4個認知維度對患者進行合理的疏導。向患者介紹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必要時鼓勵親友適當探訪,減輕患者的消極情緒。
2.2.1 常規(guī)護理: 術后8 h監(jiān)測體溫、脈搏、血壓、呼吸及血氧飽和度。術后3 d,每4 h監(jiān)測體溫1次,觀察有無感染。由于術后傷口疼痛和麻醉劑抑制的原因,患者返回病房后給予中心吸氧(3 L/min)及監(jiān)護,交代吸氧的目的和注意事項。觀察患者清醒程度,患者頭應偏向一側,以預防誤吸及嗆咳。注意切口敷料是否干燥,有無滲血、滲液,切口處有無紅、腫、熱、痛等。由于手術時間長,患者回房后需要絕對臥床休息。護理人員在床頭懸掛“防跌倒、墜床”警示標識并開展宣教,完善護理記錄交接和書寫等。
2.2.2 引流管觀察及護理: 子宮內膜癌行腫瘤細胞減滅術治療,手術創(chuàng)面較大,術后留置引流管有皮下引流管、腹腔引流管、導尿管及深靜脈導管等。術后返回病房,護理人員密切觀察腹腔引流管是否夾閉,導尿管和深靜脈導管是否通暢,是否妥善固定好,引流液的顏色、性質、量是否正常。術后1~2 d根據患者腹脹情況,給予開放腹腔引流管,若引流量超過 200 mL/h 時需要報告醫(yī)師進行處理。護士做好導尿管、深靜脈導管、腹腔引流管相關的健康宣教,床頭懸掛管道標識,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導管留置的目的及留置期間的注意事項。
2.3.1 血小板減少: 血小板減少是腹腔化療后最明顯的不良反應,血小板減少通常在化療后2周開始出現。護理人員應密切觀察患者白細胞、血紅蛋白、血小板水平和肝腎功能。根據患者血常規(guī)監(jiān)測結果、臨床表現及患者主訴,判斷有無繼發(fā)不良反應,如血小板降低可引起出血,應減少患者活動,避免磕碰、劃傷。觀察手術切口和其他部位皮膚情況,有無出血征象,必要時輸注血小板。白細胞水平降低易增加感染風險,可預防性口服升高白細胞的藥物,必要時皮下注射重組人粒細胞刺激因子注射液(瑞白)。對患者進行保護性隔離,限制親友探視,每日用紫外線進行空氣消毒。注意患者口腔衛(wèi)生,注意保暖,避免受涼。飲食上建議患者多食鱔魚湯、菌菇類蔬菜等,提高機體免疫力。
2.3.2 惡心、嘔吐: 化療后部分患者會出現惡心、嘔吐癥狀,主要表現為食欲減退、惡心、嘔吐、便秘等。術后注意觀察患者胃腸道反應,必要時給予止吐、保護胃黏膜等對癥處理。對于術后1~3 d不能進食的患者,術后急查血常規(guī),根據結果及時補液,維持水電解質平衡。指導患者應食用清淡易消化、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
2.3.3 疼痛: 患者行腹腔化療后腹痛較常規(guī)術后疼痛明顯,與化療藥物和術后切口直接接觸有關,也可能因藥液過冷或過熱,以及灌流速度、濃度有關。術中可以將藥液加溫(高于人體溫度2°)后進行灌注。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以及面色的變化,出現異常情況應立即通知醫(yī)生采取相應措施。如發(fā)現化療藥物滲漏到皮下組織,應立即給予熱水袋熱敷及50%硫酸鎂濕敷。術后腹痛、腹脹明顯時,要及時檢查有無皮下積液、切口感染、傷口裂開、腸梗阻等并發(fā)癥發(fā)生。重視患者主訴,密切觀察尿量,異常時遵醫(yī)囑及時處理。
尿潴留發(fā)生通常與手術方式、麻醉藥物作用時間、留置尿管時間、尿路感染等有關。運用低頻脈沖電刺激聯(lián)合膀胱功能訓練的方法進行膀胱功能鍛煉能有效預防術后尿潴留發(fā)生。低頻脈沖電刺激可以喚醒神經肌肉細胞,加快神經肌肉細胞的恢復,從而促進排尿反射的恢復??梢圆捎脛P格爾運動法進行膀胱功能訓練[4]:患者平臥,雙腿彎曲,做憋尿動作,放松腹部,使臀部的肌肉向上提肛,緊閉尿道、陰道及肛門。收縮5~10 s,放松5~10 s,反復20~30次為1個鍛煉周期。
術后良好的體位護理有利藥液吸收,以便藥液更好地作用于腹腔內游離的癌細胞。體位護理方法:從平臥頭低位到平臥頭高位,再到左側臥位,轉為右側臥位,最后俯臥位,各種臥位保持15 min[5]?;顒訒r管道妥善放置,做好防跌倒、墜床措施?;顒雍笾笇Щ颊叨囡嬎?、多排尿,以促進藥物毒素排泄。患者術后第1次下床活動時,由護士協(xié)助并指導下床活動,以便觀察患者有無頭暈、心慌、抽搐等不適。
子宮內膜癌是女性常見的生殖系統(tǒng)惡性腫瘤,約占女性總體腫瘤的7%。子宮內膜癌的治療主要以手術為主,晚期以放療、化療、激素治療等綜合治療為主。針對子宮內膜癌行腹腔化療聯(lián)合腫瘤細胞減滅術,護理人員在完善術后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應評估患者心理狀態(tài)并進行疏導,積極預防化療后不良反應,完善術后疼痛管理、尿潴留預防和體位管理,提高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確保患者化療期間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