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課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法能夠更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融入課堂教學中,使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知識,提高其語文素養(yǎng)。
利用微課導入新課能更好地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活躍思維,有利于學生對課文進行聯(lián)想和想象。基于此,高中語文教師必須了解和認識到微課在語文教學中的關鍵作用。微課能清晰地展現(xiàn)出課文的知識系統(tǒng),讓課本知識變得言簡意賅,學生能夠理解和消化。
如高中教師在講解郁達夫的《故都的秋》一課時,為了吸引學生學習這篇課文,對這堂課所講的知識有濃厚的學習興趣,語文教師可以提前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將一些關于秋天的精美圖片放入課件中,同時還可以找到關于秋天的短視頻。利用互聯(lián)網技術將這篇文章的音頻插入課件中,講課前讓學生閉著眼睛聽一遍,感受一下秋天。這樣將微課和現(xiàn)代信息技術結合,向學生展示聲音、圖片、文字融為一體的課件,生動形象。這樣學生不僅可以借助微課教學認識到故都秋天的蕭瑟景色,還可以對這堂課的知識有更深刻的印象和理解,對這堂課講解的知識牢記于心。
微課就是要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最終目的就是讓學生能夠自主學習,把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創(chuàng)新能力,讓學生自己整理所學知識,充分發(fā)掘自己身上的閃光點,找到屬于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如在學習《項鏈》這篇小說時,教師可以同時放映《卡拉是條狗》這部電影。通過對比使學生深刻地感受到生活的艱辛,以及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加強學生對生活的認識,增強學生對生活的體驗,最終提高學生的感悟能力。留給學生更多單獨思考的時間,讓所有學生參與進來,有學習參與感,讓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對學習的看法與態(tài)度發(fā)生轉變,同時還鍛煉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例如,在講《林黛玉進賈府》時,如果單純從教材中章節(jié)的內容來分析人物的性格,那么對于沒有讀過《紅樓夢》的學生來說會比較困難。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微課的形式,把賈府的布局展示給學生看,感受一下賈府的恢宏排場等,視頻可以讓學生通過視覺的刺激直接感受到賈府不同凡響的氣派,進而體會到奢侈豪華的貴族生活到底是什么樣的。
高中生學習語文,更多的是將文章內容和思想感情理解透徹,掌握重點內容的解題方法。夯實基礎,著重牢記重點內容,學生語文水平才會提高,語文素養(yǎng)才能提升。這樣他們的語文學習效果才會更加明顯。因此,教師在語文微課教學過程中要確保每堂課的重難點問題能讓學生接受,讓他們有興趣去學習,目的是讓學生熟練掌握重點知識,對重點難點問題印象深刻。
例如,在講授《雨霖鈴(寒蟬凄切)》一課時,大部分學生都難以從情感和文章所呈現(xiàn)的元素上理解本詞內涵,此時學生對本詞的理解效果非常不理想。所以,教師應根據(jù)這一現(xiàn)象,使自己的板書詳略得當,用不一樣的醒目顏色進行區(qū)分,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語文教師在制作微課時,應該使用醒目的顏色突出重點和難點。這不僅可以讓板書設計有層次感,還可以強化學生的記憶,規(guī)范和突出記筆記的重點等,讓學生在腦海里有清晰系統(tǒng)的知識框架。
高中語文教師如果想要學生除了學習課本之內的知識以外還想給他們拓展和補充許多課外知識的話,就要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上網搜集更多的與課堂內容相關的課外補充知識,把他們下載到自己的課件中,最后通過微課教學講解給學生。
《雷雨》這篇文章在語文教材中只節(jié)選一部分,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與微課相結合的形式,讓學生直接明了地了解整個劇本。高中語文教師采用如此直接與新奇的上課模式可以活躍課堂,帶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原有的書本知識上進行延伸,激發(fā)高中生對語文知識學習的濃厚興趣,以此來提高其語文素養(yǎng)水平。高中語文教師利用微課教學指引學生思考,能協(xié)助學生構建語文知識框架,深化語文學習,提高語文水平,提升綜合能力。
《雷雨》是由劇作家曹禺創(chuàng)作的話劇,課堂上教師可以將影視資源播放給學生,調動學生的多重感官,增強學生的直觀感受,使學生感受課文中強烈的戲劇沖突,同時讓學生的心頭產生疑惑,進而形成學習的興趣。在講授《雷雨》時,教師先檢測學生預習的情況,然后播放話劇《雷雨》的影視片斷,學生反映積極且熱烈,整個教學過程學生都參與其中,且積極發(fā)言與提問,最終取得了理想的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在社會不斷進步的過程中,高中語文教師應該多運用微課教學模式,了解微課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的不同,認識到微課的重要作用。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微課為學生講解教材,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提升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