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玨,柴振華,曾莉,黃冠軍
上饒市人民醫(yī)院內(nèi)分泌科,江西 上饒 334000
目前,中國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已超過9240萬,其中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約7000萬[1]。NAFLD發(fā)病機制主要是游離脂肪酸增多,繼而引發(fā)機體氧化應激、胰島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而IR、脂肪酸氧化應激及炎性因子均參與T2DM的發(fā)病過程,提示NAFLD與T2DM的發(fā)生發(fā)展密切相關(guān)[2]。利拉魯肽是一種高血糖素樣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類似物,可降低高脂飲食誘導肝脂肪變的幾率,對NAFLD有治療作用[3]。此外,利拉魯肽注射液可以抑制胰高糖素的分泌,使胰島素的分泌增加,從而降低血糖[4]。本研究旨在探討使用利拉魯肽注射液治療T2DM合并NAFLD臨床療效,以此為臨床治療提供可靠的研究依據(jù),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60例T2DM合并NAFLD患者為觀察對象,納入標準:①符合T2DM合并NAFLD診斷[5-6];②年齡50~75歲;③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④患者知情并簽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病毒性肝炎、肝豆狀核變性、自身免疫性肝??;②合并其他嚴重基礎內(nèi)科疾??;③合并精神疾病;④對本研究使用藥物過敏。隨機數(shù)表法將60例觀察組患者分為治療A組和B組,各30例。A組中男17例,女13例;年齡34~67(48.69±5.24)歲;B組中男18例,女12例;年齡33~70(49.12±5.76)歲。對比兩組一般資料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1.2 方法A組患者接受生活方式干預治療,包括指導健康飲食、良好作息以及有氧運動等,共16周;在A組基礎上,B組接受利拉魯肽皮下注射治療,1次/d。第1周0.6mg/次,第2~7周1.2mg/次,第8~16周1.8mg/次。治療16周后觀察治療A組與B組患者的腰臀比(waist hip ratio,WHR)、體質(zhì)量指數(shù)(body mass index,BMI)、谷丙轉(zhuǎn)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谷草轉(zhuǎn)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γ-谷氨酰轉(zhuǎn)肽酶(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γ-GT)、糖化血紅蛋白(hemoglobin Alc,HbA1c)、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胰島素敏感指數(shù)(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ISI)以及空腹胰島素(fastinginsulin,FINS)的變化情況,胰島素抵抗指數(shù)(HOMA insulin resistance index,HOMAIR)=FPG×FINS/22.5。觀察兩組患者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的低血糖發(fā)生及其他不良反應情況,記錄并比較差異。
1.3 統(tǒng)計學處理SPSS20.0統(tǒng)計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表示,行連續(xù)性校正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T2DM合并NAFLD患者應用利拉魯肽的療效比較治療16周后,B組患者的WHR、BMI、ALT、AST、γ-GT、HbA1c、FPG、TC、TG、LDL-C、HDL-C、ISI以及FINS等指標改善程度顯著優(yōu)于治療A組(P<0.05),見表1。
表1 A和B兩組患者治療后相關(guān)資料及指標比較(±s)
表1 A和B兩組患者治療后相關(guān)資料及指標比較(±s)
2.2 不良反應比較治療A組出現(xiàn)消化不良2例,總不良反應率為6.67%;B組出現(xiàn)惡心2例、腹瀉1例、消化不良1例,總不良反應率為13.33%兩組總不良反應率比較無明顯差異(連續(xù)性校正χ2=0.185,P>0.05)。
研究表明[7],NAFLD最常見的3個相關(guān)因素為T2DM、肥胖、高脂血癥,其共同土壤為“IR”。糖尿病患者長期處于高血糖狀態(tài),血糖利用障礙,可導致脂肪肝發(fā)病率增加;而IR又會促使血糖升高,形成惡性循環(huán)。
通過改善生活方式對NAFLD患者的病情有所改善,但不可否認的是,即便在科學的干預下,僅有少數(shù)患者能夠通過控制飲食、運動等基礎治療達到并維持既定治療的目標。尤其T2DM患者需要長期注射胰島素,引發(fā)NAFLD的風險隨之增加。這也是本研究治療A組患者改善情況不明顯的重要原因,因此,針對性的藥物或手術(shù)對患者進行干預顯得尤為重要。GLP-1是由小腸L細胞分泌的一種氨基酸肽類激素,可刺激胰島素的分泌,也能夠抑制食欲及胃腸道蠕動。利拉魯肽是GLP-1的一種類似物,具有后者全部功能且不易被體內(nèi)代謝酶所降解。Bouchi等[8]研究顯示,利拉魯肽可改善脂質(zhì)代謝及IR,同時治療T2DM及NAFLD。在血糖水平較高時,利拉魯肽可與GLP-1受體結(jié)合,通過刺激胰島素分泌、抑制胰高糖素釋放而降低血糖;而在血糖水平較低時,利拉魯肽又可以抑制胰島素分泌,促進胰高糖素的釋放,避免發(fā)生低血糖。同時,利拉魯肽既可與下丘腦食欲中樞的GLP-1受體結(jié)合,從而抑制食欲,也可與胃黏膜壁GLP-1受體結(jié)合,延緩胃排空,從而減少營養(yǎng)物質(zhì)的攝入,降低患者體內(nèi)脂肪堆積的風險。這正是本研究治療B組患者接受利拉魯肽治療后,療效優(yōu)于僅生活方式干預的A組患者的主要原因。
綜上所述,NAFLD患者發(fā)生T2DM與HbA1c、FPG、FINS以及HOMA-IR密切相關(guān),應用利拉魯肽治療T2DM合并NAFLD患者療效可靠且安全,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