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燕
鉆石“ 希望之星”( H o p eDiamond)。這顆被預(yù)言帶來厄運的寶石后來被麥考林夫人捐獻到博物館。
世界上最有名的“殺人”鉆石大概應(yīng)該是藍鉆石“希望”。這顆鉆石的每一位擁有者都遭遇了各式各樣的不測,盡管他們并不全都是王公貴族,也不必經(jīng)歷那些王朝更迭帶來的血雨腥風。
法國珠寶商人塔韋尼埃曾奉路易十四的旨意,將自己六次游歷波斯與印度的經(jīng)歷寫成了一本書:《讓-巴普蒂斯特·塔韋尼埃的六次旅行》,他作為當時親眼見過孔雀王座的歐洲人,向人們道出了這件稀世珍寶的真容。而同時,在他在印度的旅行中,頻繁出入印度的宮廷,同當?shù)氐耐豕F族們往來,買入了不少來自印度的寶石。他用翡翠從印度的王公那里換取44塊大鉆石和1122塊小鉆石,其中有一顆巨型的藍色鉆石,色澤純凈深邃,重量達112.5克拉、塔韋尼埃將這顆藍色鉆石獻給了法王路易十四,這就是后來被命名為“希望”的鉆石。藍鉆被重新切割打磨成雞心形,減重到67.125克拉,并為它裝上了底座。作為勛章鏈上的裝飾物。路易十四獎勵了塔韋尼埃一個男爵的爵位,并且給這顆藍鉆取名為:“法蘭西藍寶石”。
有人說路易十四獲得了這顆鉆石之后就開始走霉運,因為他活得比較長——在位長達72年,所以他的兒子和孫子都死了,最后輪到重孫路易十五來繼位,而且晚年時期整個歐洲都在和法國作戰(zhàn)。而路易十五獲得法蘭西藍寶石之后將其鑲嵌在自己的金羊毛勛章上,在慶典上佩戴,可能路易十五的命比較硬,也許是他佩戴的時候比較少,所以倒是沒有遭到它的詛咒,但也有人說他的一個情婦佩戴過這顆鉆石之后,在法國大革命的時候被砍了頭。獻寶的珠寶商塔韋尼埃就比較慘了,他的家財都被不孝子揮霍一空,自己一把年紀還要繼續(xù)遠赴印度去追尋更多的財富,最后在俄羅斯被一群瘋狗給咬死了。
路易十六和王后瑪麗·安托瓦內(nèi)特是紙醉金迷生活的代言人,他們不但擁有法蘭西藍寶石,還擁有攝政王鉆石和桑希鉆石,這兩顆鉆石同樣出自戈爾康達,也同樣很難說得上祥瑞。
曾經(jīng)在法王路易十六的加冕禮王冠上出現(xiàn)的“攝政王鉆石”,是1701年在戈爾康達被發(fā)現(xiàn)的,找到它的奴隸將自己的大腿割開,把鉆石縫了進去,強忍著疼痛逃了出來——這樣的故事讓人聽起來非常像著名電影《血鉆》里的情節(jié)。奴隸逃到海上,和一個英國船長達成協(xié)議分享鉆石,希望船長可以幫助他逃離印度。不過船長卻沒有信守承諾,而是在把奴隸的鉆石搶到手里之后,把他扔進了大海喂魚。馬德拉斯的地方長官皮特最終以2.4萬英鎊的價格買下了這顆鉆石,并最終將鉆石以250萬法郎的價格賣給法國奧爾良公爵伊薩克·阿本戴納,路易十四死后他的曾孫路易十五登基,由伊薩克·阿本戴納擔任法國攝政王,于是他給這顆鉆石也取名為:“攝政王”。
1723年2月,路易十五登基加冕,在加冕禮上,他頭上戴著的就是鑲嵌了攝政王鉆石的王冠。路易十六的加冕禮所戴的王冠也同樣有這顆鉆石,不過它并沒有一直作為王冠的裝飾物,而是在王室的各種珠寶中充當點綴,路易十六的王后瑪麗·安托瓦內(nèi)特就用它裝飾了一頂黑色天鵝絨帽子。1792年的法國大革命期間,國王和王后都被砍了頭,他們那些絕世的珍寶如攝政王鉆石、桑希鉆石和希望鉆石一同被盜。攝政王鉆石很離奇地被發(fā)現(xiàn)藏在巴黎的一個閣樓的破洞中。
拿破侖作為法國皇帝的時候,法國王室的鉆石通常被作為抵押貸款的抵押物品,而到了拿破侖三世的時候,法國已經(jīng)不缺錢花了,所以攝政王鉆石還是回歸自己的本職工作,在王冠上閃閃發(fā)光,拿破侖三世的妻子歐仁妮性喜奢靡,擁有許多能工巧匠打造的鉆石冠冕、胸針、項鏈,并且一手將今天我們耳熟能詳?shù)脑S多奢侈品大牌如路易·威登、嬌蘭、卡地亞、愛馬仕等人從普通的行李打包師、藥劑師和珠寶皮具商人捧上了皇室御用的位置,奠定了他們今天的地位。她的一頂王冠上就鑲嵌著攝政王鉆石。不過,擁有這些珠寶也并不能改變美人遲暮的命運,歐仁妮王后最后流亡英國,在流亡中,思念著死去的丈夫和英年早逝的獨子,度過自己的最后歲月。而攝政王鉆石經(jīng)過了一戰(zhàn)和二戰(zhàn)的戰(zhàn)火硝煙,最終被收歸國有,存放在法國巴黎的盧浮宮中。
“桑?!眲t是一顆黃色的鉆石,重55.23克拉。雙重玫瑰切面加梨形讓它看起非常與眾不同,相對于攝政王和希望的兇煞之氣,它看起來比較溫柔可人。人們判斷最初桑希屬于印度的某位王公,因為這種獨特的切割方式不大常見于西方。不過它最終來到了歐洲,流轉(zhuǎn)在歐洲宮廷中。這顆鉆石最初沒有名字,它先是被勃艮第公爵大膽查理獲得,1477年大膽查理在勃艮第戰(zhàn)爭對陣洛林公國和瑞士聯(lián)邦的戰(zhàn)爭中,死在了法國南錫城外的戰(zhàn)場上,他的尸體幾天以后才從湖里被人打撈出來,腦袋都已經(jīng)被野狗啃掉了一半。大膽查理死后,1495年這顆鉆石傳給了他的侄兒葡萄牙的馬努埃爾一世,不過葡萄牙王室的安東尼奧因為擔心葡萄牙被西班牙吞并,于是盜走了葡萄牙王冠上的寶石們,其中就包括這顆黃鉆。為了籌措軍費,安東尼奧在君士坦丁堡將它賣給了波旁王朝太后凱瑟琳·德·美第奇的兒子桑希男爵,他當時擔任法國駐君士坦丁堡的大使一職,后來則擔任了亨利三世和亨利四世的財政大臣。由此,鉆石隨著主人的姓氏有了自己的名字:“桑希”。
對鉆石的熱愛在歐洲宮廷開始逐漸風靡起來,法國亨利三世是個禿子,所以常年需要戴帽子,于是他向桑希男爵借來這顆鉆石作為帽子的裝飾物。亨利四世也一樣像桑希借鉆石,不過是要用它來作為抵押品,向英國的詹姆斯一世借款以解決軍費不足的問題,于是桑希派遣仆人將鉆石送給國王,沒想到仆人竟然在路上遭遇匪徒搶劫被殺害了。桑希相信仆人的忠誠,通過分析之后認為既然當時并沒有收到黑市上交易這塊鉆石的消息,那么就說明劫匪并沒有搶走它,桑希得出結(jié)論:仆人很可能在遇到搶劫的時候把鉆石吞了下去。經(jīng)解剖,最后真相大白:人們在尸體的胃里找到了這塊鉆石。經(jīng)過一番波折,桑希鉆石總算是到了英國國王詹姆士一世的手里,法國人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軍費。不過沒過多久,1649年英國爆發(fā)了資產(chǎn)階級革命,詹姆斯一世的兒子查理一世被送上了斷頭臺,而他的王后,也是法王亨利四世的女兒帶著桑希又逃回了法國。法國的紅衣主教,著名的政治家馬扎然1657年購得了桑希,并在死前立下遺囑,將它贈與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從此這顆鉆石成為法國王室的珍藏。
英國喬治四世曾買下“法蘭西藍寶石”又因為荒唐奢靡的生活而債務(wù)累累,最后將寶石賣掉。
法國大革命之后,桑希同希望一起散失在亂軍當中。直到1828年,桑希才在一個法國珠寶商的拍賣會上重新現(xiàn)身,并且被俄國富豪杰米多夫以50萬法郎的高價買下。法國政府一度以桑希鉆石是法國的國寶不準外流為由不承認此次拍賣,并和杰米多夫打起了官司,不過最終在扯了幾年皮之后,杰米多夫終于獲得了他心儀的鉆石。短短數(shù)十年之間,桑希鉆石又經(jīng)歷了多次轉(zhuǎn)手,1906年,英國富豪威廉·阿斯特買下了它,直到1978年,阿斯特家族的后人以一百萬美元的價格將桑希賣給了盧浮宮,因此今天我們可以在盧浮宮里看到它和它的兄弟鉆石攝政王在一起的身影。
1792年,路易十六夫婦都在法國大革命中被送上了斷頭臺。坊間也有傳言,說法蘭西藍鉆為宮廷內(nèi)侍所偷竊,而這位內(nèi)侍因為手里拿著這么貴重的寶物心里惶惶不可終日,所以最后不堪內(nèi)心的折磨自殺身亡。1812年一顆名貴的鈷藍色鉆石現(xiàn)身倫敦的黑市,人們根據(jù)過去的宮廷畫像中王侯貴族們佩戴的首飾斷定這就是當年在法國大革命中消失了的法蘭西藍寶石,不過它已經(jīng)被切割打磨到只剩下45.52克拉,直到今天也是保持了這個形狀和重量。沒有人知道中間發(fā)生了什么,只是傳說切割它的匠人和他的兒子都自殺了。
先是被生活荒唐奢靡的英王喬治四世買了下來,但是又因為他一生揮霍無度負債累累,最后竟然不得不將手里的寶石賣掉還債。所以最后這顆藍寶石到了英國的珠寶收藏家亨利·菲利普·侯普手里,也正是在侯普(Hope)這里,這顆寶石有了今天的名字:“希望”(hope)。沒人知道他到底花了多少錢,從誰的手里買下了這顆鉆石,人們只知道,老侯普先生1839年得到這顆鉆石之后,就一命嗚呼了。
老侯普繼承人是他的侄子托馬斯·侯普,他比較聰明地將這顆鉆石放在倫敦的水晶宮展覽館向大眾公開展出,所以并沒有遭受到寶石的詛咒。到托馬斯的孫子這一輩的時候,因為債務(wù)纏身,在1901年的時候,老侯普所收藏的鉆石都被出售以用來抵債,希望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經(jīng)歷了頗多的轉(zhuǎn)手,但是得到它的人都遭遇了劫難,給希望藍鉆增添了詛咒的名聲。商人哈比布得到它之后就生意失敗,接收他鉆石的商人西蒙一家三口死于車禍,奧斯曼土耳其的蘇丹哈米德二世得到了希望鉆石,結(jié)果1909年就被廢黜下臺了。
所以希望鉆石回到了自己的老家巴黎,被珠寶商皮埃爾·卡地亞購得,對,就是大家都知道的那個奢侈品大牌卡地亞的創(chuàng)始人,而他作為中間商迅速以15.4萬美元的價格賣給了美國華盛頓的伊芙琳·沃爾斯·邁凱林。邁凱林夫婦是美國著名的出版商,十分富有,對于這塊著名的寶石非常喜愛。雖然邁凱林夫人在聽說了關(guān)于希望鉆石的種種詛咒傳聞,但是仍然相信自己是一個幸運的女人,并不害怕自己會遭遇不測,作為上流社會的貴婦,她常常佩戴著希望鉆石出入各種上流社會的晚宴。邁凱林夫人的確有比較長的壽命,而且保有這顆鉆石直到死去,但是她的命運卻不是那么讓人欣喜。邁凱林夫婦二人自從買了這顆鉆石,先是在第二年,在觀看賽馬比賽的時候兒子跑到街上去,結(jié)果被車撞死,然后丈夫開始酗酒,在外面找女人,并且把自己的事業(yè)搞砸了,家庭生意瀕臨破產(chǎn),1932年死于精神疾病。她的另一個女兒也因為過量服用安眠藥而死亡。最終,1947年邁凱林夫人死后,珠寶商哈利·溫斯頓買下了邁凱林夫人的珠寶收藏,其中也包括希望。奇怪的是,溫斯頓竟然沒有受到任何詛咒,反而家庭和美身心健康,事業(yè)發(fā)展得也相當不錯。
有人說,那是因為溫斯頓常年帶著這顆鉆石同其他的珠寶在世界各地展出,通過展覽來籌集善款,并非將鉆石據(jù)為己有,而是將它交給公眾,所以他不再會遭遇鉆石的詛咒。不過就算是這樣,還有一段軼事稱,有人聽說溫斯頓要帶著這顆鉆石乘坐飛機的時候,還特意換了航班,就怕與他同行,以免遭遇鉆石的詛咒。即便是自身平安,溫斯頓還是在1957年,同美國華盛頓的史密森研究院商討后,直接將希望鉆石捐贈給史密斯研究院,作為該研究院的展品,希望鉆石一舉成為鎮(zhèn)館之寶,它由16顆小型的白色鉆石圍繞,掛在45顆白色鉆石構(gòu)成的鉆石項鏈上,閃爍著懾人心魄的光芒。而在熒光燈的照耀下,希望則會發(fā)出一種血紅的光,看起來妖冶非常。不過,不管這顆鉆石再如何邪惡,溫斯頓已經(jīng)成為希望的最后一個主人,也是數(shù)百年來沒有遭遇到任何反噬的主人。
“瞧,月亮神高高坐在神座上——四臂伸向大地四方——黑森森,威風凜凜的居高臨下。神像的額角上,那顆黃鉆石在閃閃發(fā)光。經(jīng)歷了八個世紀的歲月,月亮寶石再度照耀著這座圣潔的城墻了。” ——柯林斯·威爾基《月亮寶石》。
寶石們的最終歸宿雖然沒有回到它原來的地方,但是,也許屬于國家屬于人民,是它們最好的歸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