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桂娟,嚴文勝,張 振,楊麗梅,林 雪,張 超,郎亞亨
(1.大興區(qū)植保植檢站,北京 102609;2.浙江農資集團金泰貿易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00;3.榆垡鎮(zhèn)農業(yè)技術推廣站,北京 102600)
煙粉虱(Bemisia tabaci)屬同翅目粉虱科,又稱棉粉虱、一品紅粉虱[1],以成蟲、若蟲刺吸植物,導致植物葉片褪綠、變黃、萎蔫,甚至整株枯死;同時,成、若蟲分泌大量蜜露,污染植物,使其極易發(fā)生煤污病[2]。煙粉虱還是很多病毒病的傳播媒介,2010年在北京市大興區(qū)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發(fā)生嚴重,造成減產30%以上,嚴重地塊甚至絕收。在煙粉虱的防治措施中,化學藥劑防治仍然是最有效的手段,常用的殺蟲劑包括有機磷類、氨基甲酸酯類、新煙堿類和昆蟲生長調節(jié)劑等[3]。由于煙粉虱具有寄主廣泛、體被蠟質、世代重疊、繁殖速度快、傳播途經多和對化學農藥極易產生抗性等特性,防治有很大困難,同時農藥殘留引發(fā)的食品安全問題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4]。煙粉虱世代重疊,在同一時間同一作物上存在多蟲態(tài),而當前沒有對所有蟲態(tài)均有效的藥劑種類,因而采用化學防治必須連續(xù)用藥2~3次[5]。整個生育期需要選用不同藥劑輪換使用,防止抗藥性的產生。
人們對農產品安全和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在番茄授粉方面,采用昆蟲授粉可以提高安全性和品質,然而授粉昆蟲對用藥的選擇非常嚴格。在番茄苗期,使用殺蟲劑最好選用對授粉昆蟲安全的藥劑。為了篩選對溫室煙粉虱高效、安全的藥劑,試驗在設施番茄苗期,對不同濃度5%d-檸檬烯SL和常用的新煙堿類噻蟲嗪常規(guī)用量進行比較,通過1次用藥的效果調查,選出能夠適合推廣的最適濃度,用于生產,替代常規(guī)使用的化學藥劑,從而達到減少化學農藥用量,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效果。試驗期間無惡劣氣象因素影響,對作物安全無藥害,期間未發(fā)現(xiàn)對產品的質量和產量產生影響。5%d-檸檬烯SL提取自橙皮精油,屬于植物源農藥,對蜜蜂和天敵具有安全性,在我國已經登記為防治番茄煙粉虱的農藥。在試驗過程中,各處理均未產生環(huán)境安全問題。
供試作物:番茄(品種“歐圓”)。
供試藥劑:5%d-檸檬烯SL(奧羅阿格瑞國際有限公司);25%噻蟲嗪WP(先正達(中國)投資有限公司)。
試驗地點為北京市大興區(qū)千畝園蔬菜種植基地,種植面積66.7 hm2,主要種植作物有西瓜、甜瓜、番茄、辣椒、生菜、黃瓜、草莓等40余個品種,周年供應鮮菜,并負責推廣帶動周邊1 600余戶設施蔬菜的發(fā)展。2018年6月20日播種,8月25日定植,行距×株距=0.5 m×0.4 m,試驗時為番茄苗期,試驗地土質為中性壤土,肥水按常規(guī)管理。試驗共設4個處理,分別為1.25、1.67、2.08 mL/kg的5%d-檸檬烯SL和0.17 mL/kg 25%噻蟲嗪WP(常規(guī)使用的化學藥劑),以清水為空白對照。小區(qū)面積20 m2,隨機排列,4次重復。2018年9月19日上午在煙粉虱成蟲發(fā)生期噴霧1次。試驗使用“TIGMAX”電動噴霧器對番茄進行均勻噴霧施藥,667 m2用水60 kg。
調查采用小區(qū)5點取樣,每點取2株,施藥前(2018年9月19日)調查蟲口基數(shù)后進行第1次施藥,藥后1 d(9月20日)、藥后3 d(9月22日)、藥后7 d(9月26日)分別進行3次殘活蟲數(shù)調查,計算蟲口減退率和防治效果。
防治效果顯著性測定采用鄧肯氏新復極差(DMRT)法。
根據(jù)調查結果(表1)可知,4種不同處理對設施番茄煙粉虱防治效果中,藥后1 d蟲口減退率以2.08 mL/kg 5%d-檸檬烯SL最高,為91.00%;其次是1.67 mL/kg 5%d-檸檬烯SL,為90.54%。差異顯著性分析結果表明,試驗選取的4個藥劑處理均與空白對照存在顯著差異,其中2.08 mL/kg 5%d-檸檬烯SL與1.67 mL/kg 5%d-檸檬烯SL差異不顯著,但與1.25 mL/kg 5%d-檸檬烯SL、0.17 mL/kg 25%噻蟲嗪WP差異顯著。在防治效果中,以2.08 mL/kg 5%d-檸檬烯SL處理最好,為94.84%;其次是1.67 mL/kg 5%d-檸檬烯SL,為94.58%。差異顯著性分析結果表明,2.08 mL/kg 5%d-檸檬烯SL和1.67 mL/kg 5%d-檸檬烯SL差異不顯著,但與1.25 mL/kg 5%d-檸檬烯SL、0.17 mL/kg 25%噻蟲嗪WP差異顯著。
藥后3 d的蟲口減退率以2.08 mL/kg 5%d-檸檬烯SL最高,為93.00%,其次是1.67 mL/kg 5%d-檸檬烯SL,減退率為88.49%。差異顯著性分析結果表明,試驗選取的4個藥劑處理均與空白對照存在顯著差異,其中2.08 mL/kg 5%d-檸檬烯SL和1.67 mL/kg 5%d-檸檬烯SL差異不顯著,但與1.25 mL/kg 5%d-檸檬烯SL、0.17 mL/kg 25%噻蟲嗪WP均差異顯著。對于防治效果,以2.08 mL/kg 5%d-檸檬烯SL處理最好,為97.45%;其次是1.67 mL/kg 5%d-檸檬烯SL,為95.81%。差異顯著性分析結果表明,2.08 mL/kg 5%d-檸檬烯SL和1.67 mL/kg 5%d-檸檬烯SL差異不顯著,但與1.25 mL/kg 5%d-檸檬烯SL、0.17 mL/kg 25%噻蟲嗪WP均存在顯著差異(表2)。
藥后7 d的蟲口減退率以2.08 mL/kg 5%d-檸檬烯SL最高,為60.25%;其次是1.25 mL/kg 5%d-檸檬烯SL,減退率為50.00%。差異顯著性分析結果表明,試驗選取的4個藥劑處理均與空白對照存在顯著差異,2.08 mL/kg 5%d-檸檬烯SL和1.25、1.67 mL/kg 5%d-檸檬烯SL差異不顯著,2.08 mL/kg 5%d-檸檬烯SL 0.17 mL/kg 25%噻蟲嗪WP存在顯著差異。對于防治效果,以2.08 mL/kg 5%d-檸檬烯SL處理最好,為85.42%;其次是1.67 mL/kg 5%d-檸檬烯SL,為80.95%。差異顯著性分析結果表明,2.08 mL/kg 5%d-檸檬烯SL和1.25、1.67 mL/kg 5%d-檸檬烯SL差異不顯著,但0.17 mL/kg 25%噻蟲嗪WP均存在顯著差異(表3)。
表1 不同藥劑處理對設施番茄煙粉虱的防治效果(藥后1 d)
表2 不同藥劑處理對設施番茄煙粉虱的防治效果(藥后3 d)
表3 不同藥劑處理對設施番茄煙粉虱的防治效果(藥后7 d)
根據(jù)試驗結果得出,2.08 mL/kg 5%d-檸檬烯SL在施藥后1、3、7 d防治效果均最好,與新煙堿類的0.17 mL/kg 25%噻蟲嗪WP相比,效果更好。1.67 mL/kg 5%d-檸檬烯SL與2.08 mL/kg 5%d-檸檬烯SL防治效果差異不顯著,考慮到用藥成本,建議實際生產中,在煙粉虱發(fā)生初期使用1.67 mL/kg 5%d-檸檬烯SL來防治即可。
在研究植物次生代謝產物對煙粉虱的影響中,植物提取物的開發(fā)與利用已經很多年了,早在1985年研究者就開始嘗試利用植物提取物防治煙粉虱。已經研究出的印楝的葉部提取物、藿香薊和萬壽菊精油、斑皮檸檬桉精油、廣藿香精油等都對煙粉虱有很好的防治作用。研究植物次生代謝產物對煙粉虱的影響可以更好地設計防治策略,并為植物育種、田間耕作制度等提供指導[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