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曉輝,鄧 勇
(山東鋼鐵集團日照有限公司,山東 日照 276800)
鋼鐵冶煉生產(chǎn)過程中產(chǎn)生的含鐵元素廢棄物主要有連鑄污泥、氧化鐵皮、鋼渣鐵渣、除塵灰等,從鋁土礦中提煉氧化鋁后排出的工業(yè)固體廢物——赤泥,由于廢棄物中含有不同比例的鐵含量,摸索廢棄物的回收利用,通過技術(shù)改進與加工,把部分廢棄物經(jīng)過加工處理后用于轉(zhuǎn)爐煉鋼,是一項可降本增效的技術(shù)應(yīng)用。
(1)600t混鐵爐3座,魚雷罐倒罐站2座。(2)鐵水噴吹脫硫預(yù)處理站2座。(3)轉(zhuǎn)爐:45噸轉(zhuǎn)爐4座,平均出鋼量45t。(4)LF爐2座,4座 CAS站、3臺板坯連鑄機,2臺方坯連鑄機。(5)主要生產(chǎn)品種:普碳鋼、低合金結(jié)構(gòu)鋼、船板鋼、容器鋼等。
鋼鐵冶煉過程主要含鐵廢棄料:預(yù)處理渣、鐵渣、鋼渣、污泥、二次除塵灰、氧化鐵皮。含鐵廢棄料主要成分:煉 鋼 污 泥 :TFe:45.7、P:0.215、S:0.15、SiO2:3.5、CaO:13.5;氧 化 鐵 皮 :TFe:72、P:0.030、S:0.053、SiO2:18.4、CaO:23.7;煉鋼除塵灰:43.81、P:0.074、S:0.2、SiO2:4.14、CaO:13.64;轉(zhuǎn)爐前期渣:TFe:29.28、P:0.043、S:0.153、SiO2:11.34、CaO:39.74;赤泥:TFe:23.8、P:0.16、S:0.11、SiO2:17.8、CaO:2.65。經(jīng)前期技術(shù)論證,廢棄料利用可行性方案:轉(zhuǎn)爐前期渣用渣斗直接回收,冷卻后定量入爐;赤泥、除塵灰、氧化鐵皮壓球后分類入爐。
(1)返回渣的使用方案。經(jīng)前期論證和初步試驗,初步確定了返回渣使用工藝流程:渣斗收集→運輸至儲存地→鏟車定量配斗→入爐。收集:爐口前期溢渣用渣斗接送回收,吹煉終渣不再回收,在鋼渣處理車間單獨預(yù)置儲存場地,進行前期渣的冷卻與破碎,保證粒度小于200mm。使用:制作專用鏟車斗,按每斗0.5t加工,實現(xiàn)定容定量配斗。稱量、入爐:返回渣配斗后進行二次稱量,使用廢鋼地秤,誤差千分之五,廢鋼斗上注明返回渣具體重量,確保數(shù)據(jù)的準確性,便于指導(dǎo)轉(zhuǎn)爐搖爐工精準操作,控制吹煉前期溫度,減少溢渣或噴濺。
(2)赤泥、除塵灰和氧化鐵皮的使用方案。由于赤泥中鐵元素含量較低、且粒度較小,除塵灰和氧化鐵皮粒度細,無法通過廢鋼斗或高位料倉直接入爐,通過對標借鑒,聯(lián)系相關(guān)加工企業(yè)回收赤泥、除塵灰和氧化鐵皮,并進行提純、壓球,如前期進行試驗的赤泥球成分如:赤泥:TFe:23.8、SiO2:17.8、CaO:2.65、Al2O3:18.32;赤泥球:TFe:41.58、SiO2:13.5、CaO:2.6、Al2O3:8.29。經(jīng)過加工后的赤泥球,鐵元素含量達到了40%以上,具備了替代部分礦石、作為轉(zhuǎn)爐煉鋼冷卻劑和化渣劑條件,除塵灰與氧化鐵皮經(jīng)壓球后(控制好強度和粉面率)可直接上高位料倉入爐使用。
(1)基本情況。裝入制度:鐵水、廢鋼裝入量按熱量與鋼種要求配加,其中鐵水39~42t+廢鋼5~8t,返回渣每爐0.5t。造渣料:試驗爐次造渣料正常加入,石灰、白云石、鎂塊等輔料根據(jù)鐵水成分和含渣量進行配加,終渣堿度控制在2.8~3.2;過程配加部分礦石、高鈣石、赤泥球、除塵灰球等冷卻劑和化渣劑,少量多批加入,單次加入量不超過300kg。氧壓和槍位控制。吹煉過程槍位采用低—高—低模式,前期高氧壓低槍位,保證快速提溫早化渣,中期高槍位低流量,防止碳氧反應(yīng)劇烈引起噴濺,實現(xiàn)吹煉過程平穩(wěn),后期降低槍位提高氧壓,保證拉碳效果,促進成分均勻。
(2)試驗情況。①返回渣使用情況。使用返回渣0.5 t/爐,試驗爐次和正常爐次的平均鋼鐵料消耗對比,可直接降低鋼鐵料消耗1.32kg/t鋼,降本增效作用顯著。且由于吹煉前期控制升溫速度,大部分爐次過程控制較好,個別爐次因鐵水前期溫度低,返回渣熔化后渣中FeO含量增加較快,低溫泡沫渣溢渣時間延長,通過摸索改進,可針對性的采取提高前期堿度、低槍位充分攪拌,控制渣中FeO含量等措施,溢渣爐次得到了有效控制。
(3)赤泥球、氧化鐵皮及除塵灰球使用情況。①加入方式:試驗爐次均按固定量加入,單批次加入量按100~300kg控制,吹煉過程根據(jù)溫度和火焰情況,隨著高鈣石、輕燒白云石少量多批次配加,總量控制在1200kg以下,杜絕大批量加入時出現(xiàn)的噴濺或返干現(xiàn)象。②使用效果試驗爐次吹煉過程控制總體較為穩(wěn)定,在前期溫度及渣中FeO控制較好的條件下,吹煉3~9min,分3~6批次加入壓球,黃煙、噴濺等異常情況基本得到了控制。由于壓球中含有一定量的Al2O3、SiO2等低堿度成分,過程化渣情況較好,適當配加少量的石灰、高鈣石或輕燒白云石均能保證終渣堿度。過程槍位按低—高—低模式,根據(jù)火焰和溫度微調(diào)槍位和流量,操作過程較易控制。由于赤泥球、氧化鐵皮及除塵灰球冷卻系數(shù)相對偏低,其替代礦石量約占58%,可通過適當提高壓球用量,保證降溫及化渣效果,且其中鐵元素回收率正常。
(1)由于返回渣中含有較高的鐵元素,分類回收后摸索合適的加入量,既能保證轉(zhuǎn)爐吹煉過程的平穩(wěn),也能最大程度的回收Fe,降本增效效益顯著,試驗爐次返回渣每爐用量0.5t左右時,可降低鋼鐵料消耗1.32kg/t。
(2)通過對赤泥球、氧化鐵皮與除塵灰球少量多批加入模式的摸索試驗,壓球入爐后快速熔化,化渣與降溫效果較好,完全可以替代價格較高的礦石,作為轉(zhuǎn)爐吹煉過程的化渣劑與冷卻劑,還能回收其中的Fe元素,降低鋼鐵料消耗,是廢棄物回收利用的一項成功技術(shù)應(yīng)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