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曉靜 史志濤 孫昕
(新疆醫(yī)科大學附屬自治區(qū)中醫(yī)院腫瘤外科,新疆 烏魯木齊 830099)
結腸癌是一種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尤其是機體功能逐漸減弱的老年群體〔1〕。結腸癌的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治療是提高結腸癌治療效果、改善預后、提高生存率的關鍵。目前,臨床上常用篩查和診斷結腸癌的腫瘤標志物如癌胚抗原(CEA)、糖類抗原(CA)水平來判斷患者的病情,但單一診斷的敏感性和特異性較低〔2〕。近期研究發(fā)現(xiàn),惡性腫瘤中腫瘤性M2丙酮酸激酶(TuM2-PK)在惡性腫瘤細胞中過度表達。細胞質胸腺激酶(TK)1是催化胸腺嘧啶核苷轉化為單磷酸胸腺嘧啶的關鍵酶,與腫瘤細胞的增殖密切相關〔3〕。本文擬分析TuM2-PK、TK1、CEA、CA19-9和CA72-4在結腸癌患者診斷中的意義。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擇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新疆醫(yī)科大學附屬自治區(qū)中醫(yī)院收治的60名老年體檢者為健康組;同一時期45例老年良性結腸疾病患者為良性疾病組;50例老年結腸癌患者為觀察組。均經(jīng)過臨床、實驗室、病理檢查證實。觀察組男23例,女27例,年齡60~70〔平均(65.27±3.28)〕歲;臨床分期A~B期21例,C~D期29例;病理分期低分化31例,高、中分化19例。良性疾病組男30例,女15例;結腸炎21例,直腸息肉24例;年齡62~70〔平均(66.78±3.63)〕歲。健康組男31人,女29人;年齡65~76〔平均(67.27±5.23)〕歲。入選參試者均采用單盲法隨機抽取,并剔除其他相關疾病的干擾。3組年齡、性別等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通過了醫(yī)院倫理會通過,且參試者知情同意。
1.2方法 采集3組清晨5 ml空腹靜脈血置于食管中,離心分離,取上清液于-20℃保存。CEA、CA19-9和CA72-4檢測:采用電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法(羅氏601電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儀,試劑盒是公司配套設備),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操作。TuM2-PK的檢測: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ELISA)檢測,嚴格按照操作說明書進行。TK1的檢測:取出血清,通過電化學發(fā)光結合斑點雜交技術檢測,光強度用CIS化學發(fā)光數(shù)字成像分析儀進行分析,操作步驟嚴格按照操作說明書。腫瘤標志物標準〔4〕:TK1>2.0 pmol/L;CEA>5 μg/L;CA19-9>37 U/ml;CA72-4>17 U/ml;TuM2-PK>15 U/ml判斷為陽性。
1.3觀察指標 檢測所有參試者TuM2-PK、TK1、CEA、CA19-9和CA72-4含量,并對不同病理分期和臨床分期患者檢測其腫瘤標志因子,統(tǒng)計檢測的特異性、敏感性及準確度。敏感性=真陽性/(真陽性+假陰性)×100%;特異性=真陰性/(真陰性+假陽性)×100%;準確度=(真陽性+真陰性)/總例數(shù)×100%。
1.4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t、χ2檢驗。
2.1兩組觀測指標比較 觀察組TuM2-PK、TK1、CEA、CA19-9和CA72-4明顯高于健康組及良性病變組,良性病變組明顯高于健康組(P<0.05)。見表1。
表1 3組觀測指標比較
與觀察組比較:1)P<0.05;與健康組比較:2)P<0.05
2.2結腸癌患者不同臨床分期、病理分期的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 結腸癌患者臨床分期C~D期腫瘤標志物水平明顯高于A~B期,結腸癌高、中分化患者明顯高于低分化患者(P<0.05)。見表2。
2.3各項指標單一檢測與聯(lián)合檢測對結腸癌的診斷效率 聯(lián)合診斷敏感性、特異性及準確度明顯高于單一檢測(P<0.05)。見表3。
表2 結腸癌患者不同臨床分期、病理分期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
與A~B期比較:1)P<0.05;與低分化比較:2)P<0.05
表3 各項指標單一檢測與聯(lián)合檢測對結腸癌的診斷效率〔n(%)〕
與CAT2-4、TuM2-PK、TK1、CA19-9、CEA比較:1)均P<0.05
早期篩查和診斷是改善結腸癌患者預后的關鍵步驟〔5〕。目前,臨床上常用結腸鏡和病理檢測診斷直腸癌,但檢查會帶給患者較大的痛苦而受限,尤其是老年群體患者。腫瘤標志物是指腫瘤細胞產(chǎn)生和釋放的某種物質,以激素、抗原、酶的形式分布在宿主血液內或腫瘤細胞內,根據(jù)其生化或免疫特性可以識別或診斷腫瘤〔6,7〕。但目前的腫瘤標志物均為非特異性表達,不同的腫瘤標志物在不同類型的腫瘤細胞中表達,而同一種腫瘤細胞也可能出現(xiàn)兩種及以上的腫瘤標志物。單一的腫瘤標志物水平檢測并不能判斷患者臨床及預后情況的判斷。因此,腫瘤標志物聯(lián)合檢測意義重大〔8~10〕。
丙酮酸激酶(PK)是糖酵解途徑的關鍵酶,具有L、R、M1及M2 4種同工酶。當細胞惡化時,M2同工酶表達上升會導致腫瘤細胞中TuM2-PK含量的上升,進而導致腫瘤細胞的生長、轉移和壞死的過程〔11〕。TK1是催化胸腺嘧啶核苷轉化為單磷酸胸腺嘧啶的關鍵酶,與腫瘤細胞增殖有密切關系。TK1水平的升高與DNA的合成呈正相關。在細胞周期中,TK1含量的升高時段在G1期開始,S期含量達到最高,影響著細胞的增殖。研究證明,細胞一旦發(fā)生癌變,TK1水平會迅速升高〔12〕。CA19-9、CA72-4、CEA是消化系統(tǒng)腫瘤常用的血清標志物,屬于CA〔13〕。CEA最初在胎兒腸組織和結腸癌中發(fā)現(xiàn),CEA在健康人血清中的含量較低,腸道組織發(fā)生病變會引起CEA含量升高。CA72-4是一種具有雙抗原界定簇的高分子黏性蛋白抗原,其含量與腫瘤細胞的分期、大小及轉移有關,是臨床上常用的胃腸道標志物〔14〕。CA19-9是從人類結直腸細胞株中分離出來的多糖抗原,多見于直腸癌、胃癌等消化道疾病中,是檢測消化道腫瘤的較好指標。腫瘤標志因子的分泌水平與腫瘤細胞的分化程度呈正相關〔15〕。本研究結果提示,TuM2-PK、TK1、CEA、CA19-9和CA72-4聯(lián)合檢測對結腸癌的確診具有輔助作用,提高結腸癌患者診斷的準確性、敏感性及準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