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近年來,山東省乳山市牢固樹立“社會治理社會治、群眾工作群眾管”的理念,堅持源頭預防、重心下移、綜合治理,推進社會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夯實了社會穩(wěn)定基礎,提升了群眾滿意度、幸福感和獲得感。2017年,乳山市榮膺全國文明城市、全國平安建設先進縣,成為山東乃至全國最安全穩(wěn)定的縣(市、區(qū))之一。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始終做到發(fā)展為了人民,發(fā)展依靠人民,發(fā)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斷提高社會和諧指數(shù)。
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按照高質量發(fā)展的要求,堅持專業(yè)招商、精準招商,著力引進符合以“四新”促“四化”要求的項目,不斷優(yōu)化產業(yè)結構,培育發(fā)展新動能。2018年以來,全市新開工項目40個,其中過億元項目17個,工業(yè)項目28個、占比70%,對一些高耗能、高污染、不符合綠色發(fā)展要求的項目堅決一票否決,避免損害環(huán)境,引發(fā)不穩(wěn)定因素。
牢固樹立“共建共享”的理念。從群眾最關心、最急迫的問題入手,做好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在決策時充分尊重民意,2018年投資33.1億元于30項重點便民利民實事,織密民生保障網,全面提高公共服務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滿足群眾多樣化的民生需求,規(guī)避和減少不穩(wěn)定因素和社會矛盾的發(fā)生。
牢固樹立“新官理舊賬”的理念。積極妥處歷史遺留問題,正視差距和不足,不回避、勇?lián)?,不推不拖,在全市開展矛盾隱患大排查活動,將所有風險點全部納入排查整治視線,對排查出的問題建立臺賬,召開專題會議集中研究化解。先后開展了信訪積案“百日攻堅”“攻堅奪旗”活動,市級領導帶頭分包信訪案件,一批積案得到有效化解。在此基礎上,對信訪件進行集中梳理交辦,納入相關責任單位年度目標績效管理考核,將化解進展情況每半個月一調度一匯總,定期召開常委會聽取報告,倒逼基層抓信訪積案的化解落實。
為解決以往民意訴求多部門受理、分散處置、職能交叉重疊、形不成合力的問題,將民意訴求受理處理集中整合到市委群眾工作部,形成市委市政府統(tǒng)一領導、群眾工作部牽頭抓總、各單位齊抓共管的群眾工作機制。
多元化的訴求匯集機制。采取“敞開門來聽”與“走出門去問”相結合的形式,通過威海市12345政務服務熱線和乳山民情網、領導信箱、網絡輿情、微信公眾平臺、民情e掌通、智能化管理系統(tǒng)、不滿意事項征詢等途徑,廣泛匯集群眾訴求,讓群眾苦衷有處訴、難事有處辦。目前已累計匯集各類群眾訴求13萬件,訴求辦結率保持在100%,群眾滿意度達97.5%。
責任化的分辦落實機制。堅持群眾“揭短”、政府“補短”,針對以往群眾部分難點訴求解而未決、被動拖沓的問題,建立完善了分辦、聯(lián)辦、督辦、查辦等辦理流程和機制,變推脫應付為限時辦結,變息事寧人為舉一反三,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著落”。對規(guī)定時間內未辦結回復的,自動短信提醒單位主要負責人,逾期仍未辦結的提交市級分管領導批辦,對于職責不清、推諉扯皮的事項,通過民生訴求聯(lián)席會議研究分辦或提交市四大班子辦公室主任聯(lián)席會研究督辦。仍未辦結的,提交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并啟動問責機制。對所有威海政務熱線退回重辦單,經職能部門分析研判、提出辦理意見后,退回承辦單位重新辦理,并說明原因,提交聯(lián)席會議審查。目前,已跟蹤督辦落實3035件,辦結率100%。
科學化的決策改進機制。對民情匯集、訴求辦理等情況,實行每周、每月分析研判,形成周報、月報和年報。目前共擬寫專報1376期,提出意見建議492條,其中全市每年實施的重點民生實事項目,絕大部分來源于社會各界和人民群眾意見、建議。
標準化的審批服務機制。聚焦優(yōu)化服務,深入推進“一次辦好”改革,做到“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和“一次辦”,全市37個審批部門全部進駐政務服務中心,實行“一個窗口受理、一站式審批、一條龍服務”的運行模式,2018年以來,已辦理業(yè)務4.6萬余件;全面梳理行政許可事項,將152項行政許可審批時限由2112個工作日壓縮到1168個工作日,壓縮比達到44.7%;按照最小顆?;瘶藴适崂砹?056項“一次辦好”事項實施清單,通過線上、線下多種方式,多渠道公開解讀,讓辦事流程前置,真正實現(xiàn)群眾辦事“最多跑一次”。
全國平安建設先進縣——乳山
堅持依法依規(guī)做好群眾工作,著力打造全市上下大維穩(wěn)、大信訪工作格局,多措并舉保證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zhèn)、矛盾不上交。
注重社會共治。從黨委政府單一的社會管理走向雙向互動、多方參與的社會治理,讓社會各界在公共事務和社會治理中發(fā)揮更大作用,開創(chuàng)社會善治新局面。通過網格員動態(tài)采集上報網格內的人、地、事、組織等信息,使得基層網格化體系覆蓋全市城鄉(xiāng),實現(xiàn)人、房、物、地、事、組織的全面管理,提高社會治理工作效率,更好地服務群眾、化解矛盾、維護穩(wěn)定。
注重防線前移。探索實施“三聯(lián)一線”工作法。對涉及領域廣、人員多、情況復雜的重大矛盾隱患,由市聯(lián)席會議召集人負總責、市聯(lián)席辦牽頭,通過采取聯(lián)合排查、聯(lián)合會商、聯(lián)合約見等形式,精準把握問題導向、精準投放化解力量、精準化解矛盾隱患,深入基層一線超前化解,有效降低矛盾隱患轉化為信訪案件或群體性事件的風險。注重風險評估先行,健全完善重大決策社會穩(wěn)定風險評估機制,規(guī)范落實“不評估不決策,不評估不實施”,切實維護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
注重重心下移。探索實施化解矛盾糾紛“一駐四進”工作法。“一駐”即選拔配備專職調解員常駐社區(qū),負責轄區(qū)內矛盾糾紛的調處化解,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每年劃撥專項資金,對專職調解員進行獎勵;“四進”即在職黨員、“兩代表一委員”、律師、公檢法干警每周輪流進駐社區(qū),幫助解決居民民生訴求,提供“定時”法律服務,有力推動了矛盾問題的針對性治理和源頭化解穩(wěn)控,促進了社會和諧穩(wěn)定。
牢固樹立“抓好黨建是最大政績”的理念,在總結農村黨組織和黨員“十星級”評定管理的基礎上,開展基層黨組織標準化建設。從農村、城市社區(qū)、機關事業(yè)單位等7個領域的組織體系建設、班子隊伍建設、黨員隊伍建設等8個方面,深入推行基層黨組織標準化建設模式,編印基層黨組織標準化建設實操手冊和“一圖懂”畫冊,制定基層黨建標準化評估考核辦法,組織各領域基層黨組織開展對標自查和創(chuàng)爭達標,實施基層黨組織陣地場所“安家”工程,提升基層組織建設規(guī)范化、科學化水平。截至目前,圍繞基層黨組織標準化建設,實施113個書記抓黨建突破項目,補齊了一批“短板”“弱項”。全市城鄉(xiāng)環(huán)衛(wèi)一體化、鄉(xiāng)村文明建設、美麗鄉(xiāng)村建設、違建治理、脫貧攻堅等工作取得明顯進展,僅用一個月,全市601個村全部通過城鄉(xiāng)環(huán)衛(wèi)一體化驗收。注重發(fā)揮鄉(xiāng)風村風民風的教化作用,加強農村意識形態(tài)和道德文化建設,深入推進移風易俗,開展“四德工程”建設,建設村居善行義舉四德榜800多個,26萬名群眾的“凡人善舉”上榜;全面推進村訓家訓建設,實現(xiàn)在全市所有農村村訓全覆蓋,農村兩萬多戶家庭參與家訓建設活動,崇德向善、孝老愛親的文明風尚在城鄉(xiāng)蔚然成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