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特派記者 胡澤曦 本報記者 張倍鑫
隨著第二次“金特會”進入倒計時,華盛頓智庫圈的朝鮮問題討論會明顯增多,知名朝鮮問題專家紛紛通過媒體發(fā)表看法。僅上周,就有美國外交學會舉行的“未來美朝關系”研討會和戰(zhàn)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的“越南‘特金會的前景”研討會。華盛頓地區(qū)聚集著近400家智庫,近年來,隨著半島問題越來越“熱”,一批美國智庫及學者逐漸為外界所關注。為競爭影響力,他們“緊盯”朝鮮,經常舉辦研討會或發(fā)布研究報告,其中不乏一些出格做法。
兩份“導彈報告”背后
上月18日,在美國白宮宣布2月底舉行第二次“特金會”的消息后,半島問題迅速成為關注焦點。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更是連著兩天表達對這場會晤的期待。然而,他的話音剛落,CSIS就發(fā)表報告稱,朝鮮打算在美朝核談中繼續(xù)隱瞞沒申報的導彈基地。
很多人還記得,去年11月,在美朝進行談判之際,也是這家智庫發(fā)布報告,稱朝鮮至少有13個未申報的導彈基地。“這些基地并未凍結……大家擔心特朗普會接受一個糟糕的協(xié)議”,CSIS朝鮮項目負責人車維德稱。
兩份報告都引起軒然大波,有美國媒體甚至稱“第二次美朝首腦會晤可能會受到干擾”。尤其是去年那份報告,特朗普親自回應,駁斥其為“假新聞”。
為什么總是CSIS?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zhàn)略研究院副研究員王俊生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說,CSIS是美國研究半島問題最權威的機構之一,無論是老資格的車維德,還是中青代的蘇米·特瑞、年輕一代的麗莎·柯林斯,或者從事戰(zhàn)略研究的葛來儀,該機構的半島研究學者都堪稱佼佼者?!斑@家智庫偏保守,像車維德一直對朝鮮持強烈批評觀點,甚至有些偏激,而特朗普政府本身也是偏保守傾向的?!?/p>
據了解,CSIS有一個聚焦半島事務的“BeyondParallel”項目,注重商業(yè)衛(wèi)星圖像對比分析,并廣泛采用大數(shù)據、民意測驗、口述史、交互圖像等分析工具。王俊生認為,CSIS在關鍵時刻發(fā)布涉朝報告,這是智庫在打造自己的話語權和影響力,以引起政府及決策者重視。他提到,該智庫對朝鮮盯得很緊,每當半島有什么動向,都會第一時間在網站上介紹評論。
“北緯38度”是另一個媒體報道朝鮮問題時常援引的信息源。去年8月,即第一次“金特會”結束不久,在多名美高官接連批評朝鮮無核化進展緩慢的背景下,“北緯38度”網站公布衛(wèi)星照片分析結果稱,朝鮮寧邊核能研究中心可能正在升級;11月,該網站刊登美國社會科學研究委員會局長西格爾的文章稱,《紐約時報》對未經證實的內容(CSIS報告)進行夸張報道,混淆視聽。
“北緯38度”是史汀生中心的一個項目,其口號是“對朝鮮內部及周邊事物的知情分析”。該項目旨在打造一個朝鮮問題關注者的分析聚合平臺,撰稿人包括各國朝鮮問題研究專家,也有在不同領域同朝鮮打過交道的人。該項目官網嵌入朝鮮境內衛(wèi)星數(shù)字地圖服務,研究者長期通過衛(wèi)星圖片分析朝鮮動態(tài)。過去一年,該項目發(fā)布了朝鮮籌備建國70周年閱兵、拆除西海衛(wèi)星發(fā)射場設施、拆除豐溪里核試驗場等獨家報告。
典型的“旋轉門”
朝鮮問題是美國外交的“老大難”,因此也是華盛頓智庫及學者的重點“關照”對象。1月中旬,《紐約時報》披露稱,多年來,分析人士一直密切追蹤朝鮮領導人對工廠、農場和軍事單位的視察活動,從中識別朝方政策重點。由于朝媒隱瞞這些場所的位置及用途,只通過管理者的名字來辨別它們,所以這類追蹤很有挑戰(zhàn)性。加州明德大學朝鮮問題專家杰弗里·劉易斯和他的同事就在做這樣的事,他們最近發(fā)布一份報告,確定了6座與朝鮮導彈計劃有關工廠的坐標。
總的來看,美國的朝鮮問題專家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多數(shù)曾在政府內任職。像車維德曾擔任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亞洲事務主任、六方會談美方副代表,此前一度被特朗普政府提名為駐韓大使人選;史汀生中心的喬爾·威特長期在國務院工作,參與了1994年美朝《核框架協(xié)議》談判工作,他是“北緯38度”網站創(chuàng)始人。美國和平研究所的弗蘭克·奧姆曾任國防部朝鮮半島事務高級顧問。
美國傳統(tǒng)基金會的布魯斯·克林納是公認的半島問題權威專家之一,他在中情局工作20年。有類似情報背景的人很多,比如布魯金斯學會韓國研究主任樸正鉉,他曾長期在中情局和美國全國情報委員會工作。
美國智庫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影響政府、政策,所以研究者在政府部門任過職非常重要,他們的研究有關注度也與此有關。記者日前采訪“北緯38 度”項目執(zhí)行主編詹妮·唐,她表示如果朝鮮拿出更為實質性的去核舉措,美方可考慮積極推動半島和平機制建設以及推動美朝外交關系轉圜,例如開設聯(lián)絡處等?!度A爾街日報》最近有關美朝設聯(lián)絡處的報道似乎印證了她的判斷。
在王俊生看來,美國智庫通過數(shù)個渠道影響政府,比如直接將材料遞交政府;“ 前官員”型學者眾多,由此形成的私人關系對決策者影響較大;政府部門往往有人員在相關智庫工作,他訪問的一家美國智庫就給國防部留有兩個名額,一個任期是兩年。此外,華盛頓的智庫常常把一線官員、經濟企業(yè)界人士及相關國家的權威人士請來進行研討,形成的“頭腦風暴”通常都能為決策者知悉。
韓國人在推動?
據記者觀察,美國智庫圈朝鮮問題專家有相當一部分為韓裔,車維德等人即為代表。像美國外交學會的斯科特?斯奈德,雖是白人卻能說流利韓語;CSIS的年輕學者麗莎·柯林斯在韓國智庫峨山政策研究院待過7年。
與此同時,大量朝鮮問題相關的研究項目和研討會由韓國方面提供資金支持。例如,CSIS的“BeyondParallel”項目接受了韓國國際交流財團、朝鮮半島統(tǒng)一基金會等機構資助。記者最近參加威爾遜中心舉辦的“朝鮮半島新時代的地緣政治影響”研討會,該研討會由現(xiàn)代汽車旗下基金會贊助。
值得一提的是,前面提及的“北緯38度”原屬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美韓研究所。該所創(chuàng)立于2006年,韓國方面通過國有智庫韓國國際經濟政策研究所為其提供資金支持。去年上半年,雙方合作出現(xiàn)分歧,韓國要求更換該研究所所長(據說他的政治主張同韓國政府不合),遭研究所抵制,最終韓方撤資,研究所關張。不過,“北緯38度”項目并未終止,而是于當年5月并入史汀生中心。
王俊生說,韓國人資助美國半島研究,一大背景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后,隨著經濟騰飛、實力提升,韓國迫切希望擴展影響力。另一方面,上世紀90年代美朝直接接觸后,半島問題研究迎來蓬勃發(fā)展時期。整體看,相關研究隨半島局勢的冷熱而出現(xiàn)相應變化,近幾年,特別是特朗普政府上臺后,更多美國智庫設立了新的朝鮮研究項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