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佳田,鄭華,馬素平*
(1.河南中醫(yī)藥大學 第一臨床醫(yī)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0;2.河南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河南 鄭州 450000)
肝硬化脅痛患者常出現脅肋部慢性疼痛的癥狀,反復發(fā)作、纏綿難愈,顯著降低了肝硬化患者的生活質量。中醫(yī)認為,氣血運行不暢、濕熱蘊結脅下、肝絡失于濡養(yǎng),致使肝氣運行不暢、肝脈失養(yǎng),產生脅痛。西醫(yī)認為,肝硬化患者存在長期慢性炎癥,肝包膜受到持續(xù)刺激而牽拉,進而影響神經纖維,或深入肝臟內的末梢神經,導致脅肋部疼痛不適。
馬素平教授經過數十年的臨床實踐,認為西醫(yī)在脅痛方面尚無明確的解決方案,中藥內服法及針灸、中藥塌漬治療等外治法在脅痛的治療上有一定療效。馬素平教授長期從事中醫(yī)內科臨床工作,對中醫(yī)治療肝硬化疾病有獨到見解,采用虎符銅砭刮痧治療肝硬化脅痛取得了良好效果。筆者有幸跟隨馬素平教授學習數年余,淺有心得,現將其辨證論治肝硬化脅痛的相關經驗介紹如下。
肝硬化脅痛屬于中醫(yī)“脅痛”“肝積”范疇,馬素平教授認為,瘀血阻于肝絡,肝氣郁滯,肝絡不通,失于濡養(yǎng),發(fā)生脅痛?!熬貌≡诮j,氣血皆窒”“痛者不通”,肝硬化患者日久則氣血運行受阻,肝經布于兩脅,脅痛日久,頑固不解。典型表現為脅肋部刺痛,脅下痞塊,善太息,口干,但欲漱水不欲咽,舌質暗,赤掌,頸胸部蛛絲紋縷,腹壁青筋顯露,或舌有瘀點(斑),舌底絡脈迂曲,脈澀等。肝硬化脅痛中瘀血作為病理產物,氣血運行不暢,可致瘀血內阻;同時,病理產物亦可作為致病因素,“瘀血致病”,導致全身氣血津液運行失調,臟腑經絡失去濡養(yǎng),“不通則痛”,從而產生相關臟腑疾病,當以活血化瘀、疏肝通絡為治則?!堆C論》記載:“一切不治之證總由不善去瘀之故,凡治血者,必先以去瘀為要?!泵{痛頑固不解,必當祛除瘀血。
肝硬化脅痛的病因無外乎因實致瘀和因虛致瘀。情志內傷、閃挫損傷,致氣機運行不暢,氣滯則血瘀,血液阻滯凝結;脾為氣血生化之源,脾氣健運,則痰濕不生。感受濕熱疫毒之邪,濕熱結于脅下,熱毒灼燒津血,血液凝滯。濕熱之邪侵襲肝膽,或平素嗜食肥甘厚味,濕熱之邪留戀肝、脾,甚則痰濁互結,膠結難去。由于“通則不痛,痛則不通”“肝喜條達而惡抑郁”,肝失條達,則疏泄無權導致津血凝滯,而致脅痛。久病傷氣,年高體弱,臟氣不足,“氣為血之行”,氣虛無力推動血液,血液運行阻滯。肝腎精血同源,肝藏血,依賴于腎精化生滋養(yǎng)。老年人體虛、久病耗傷、房勞所傷均可導致腎精虧虛,腎精虧虛則水不涵木,從而導致肝陰不足,肝絡失于濡養(yǎng),而成脅痛?!案螢閯偱K,非柔潤不能調和”。肝陰虧虛,陰虛化火,灼傷津液,日久化瘀,肝臟失于津血的濡養(yǎng),致使兩側脅肋部隱隱作痛。
馬素平教授認為,肝硬化脅痛核心病機是瘀血阻于肝絡,肝氣郁滯,不通則痛,故而提出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為治療肝硬化脅痛的基本治法。在臨床治療中,馬素平教授靈活運用多種方法治療脅痛,效果顯著,比如中藥內服以活血化瘀通絡為主,常用當歸、川芎、紅花、桃仁、延胡索、丹參、三七粉等;病位在肝,初病在氣,選用柴胡、枳殼、川楝子、香附等,使肝氣條達;針灸治療肝硬化脅痛,應疏肝理氣、通絡止痛,主穴為期門、太沖、支溝、陽陵泉、膈俞;中藥封包于肝區(qū)、脾區(qū)以活血化瘀、軟堅散結。
馬素平教授認為,虎符銅砭刮痧法可活血通絡、舒筋活絡,以有效緩解肝硬化脅痛。其價格低廉、操作方便、安全性高。刮痧療法輔助治療疼痛性疾病,在呼吸系統(tǒng)、神經系統(tǒng)、心血管系統(tǒng)、精神疾病等方面得到了廣泛應用[1]?;⒎~砭刮痧法依據整體觀念以及經絡理論,運用虎符銅砭通過徐而和的手法在人體皮部上刮痧,調動陽氣治病,扶正祛邪,達到以通為治的目的。穴區(qū)刮痧可顯著改善本經經脈沿線皮膚微循環(huán)血流量,促進臟腑組織間的新陳代謝,可達到活血化瘀通絡以及調暢氣血的目的[2]。刮痧多采用由上而下、開四井的手法。其中開四井的作用原理是疏通背部陽脈,將痧毒趕到四肢,開手腳四井,排除體內的痧毒。余汝堂等[3]運用改良全身動脈放射顯影技術,得出項背部、肩背部、胸背部、腰部及骶部動脈血管分支豐富,包括枕動脈、肋間后動脈、肩胛背動脈、腰動脈、骶外側動脈及臀上、臀下動脈等的分支。
虎符銅砭刮痧法所選用的刮痧板材質為黃銅,黃銅導熱性能好,脈絡中溫度升高,“熱則散”,這有利于脈絡中瘀血的排出;同時黃銅具有獨特的音質頻率,刮痧時黃銅與人體經絡穴位能達到共振頻率;銅砭在機體部位進行旋轉摩,入脈之氣旋轉進入脈絡,穿透力更強;旋轉的氣更易到達機體臟腑,療效更佳。臨床實踐中,黃銅作為刮痧的工具在治療時最易出痧,治療效果也最好。馬素平教授臨床觀察得出,相較于其他材質,黃銅有適應性強、范圍廣、療效顯著等特點。
現代醫(yī)學認為,刮痧板作用于經絡,使局部皮下毛細血管擴張、破裂,發(fā)生自體溶血,過程中產生類組胺的物質,發(fā)生變態(tài)反應,促進體內毒素加速排除,增強局部的新陳代謝,有消炎作用。通過觀察刮痧前后背根神經節(jié)局部炎癥因子PLA2和PGE2以及血清疼痛物質SP和NPY的表達,研究發(fā)現刮痧可起到抗炎和神經調節(jié)的作用[4-5]。
李某,女,68歲,2018年10月31日初診。主訴:間斷右脅部隱痛不適20余年,加重7日。經過抗病毒等西醫(yī)基礎治療,“疏肝解郁、行氣活血”中藥治療,以及中藥塌漬、針灸等外治法,癥狀時輕時重??淘\:神志清,精神差,右脅部疼痛不適,夜間加重,位置固定不移,眠差,大便干,日1次,小便可。舌質紫暗,舌下絡脈迂曲,苔薄白,脈弦澀。結合患者既往乙肝病史20余年,肝硬化、冠心病史10余年,恩替卡韋抗病毒治療5年余,輔助檢查:肝功能正常,血常規(guī):血小板80×109/L,HBV-DNA陰性,彩超、核磁均提示肝硬化。
馬素平教授認為,患者頑固性脅痛長達20余年,結合舌脈,舌質紫暗,舌下絡脈迂曲,苔薄白,脈弦澀,本病為血瘀證之重癥,采用虎符銅砭刮痧法治療此類頑固性脅痛,在此基礎上用中藥祛瘀通絡。
中醫(yī)外治以虎符銅砭刮痧治療,于開四穴、肝俞、脾俞、膈俞、左脅部、右脅部、肝臟體表投影區(qū)。具體操作:采用銅砭蘸取少量的刮痧油在特定皮膚表面刮拭,至皮膚出現紅色粟粒狀或黑色痧點為止,排出體內瘀血,使“脈道以通,氣血乃行”,以改善機體血液循環(huán),促進肝氣條達。患者年老,故手法不宜過重,應循序漸進。刮畢,可見膈俞、左脅部、右脅部、肝臟體表投影區(qū)出痧黑紫色,較其他部位色澤明顯加深,囑患者流質飲食,5天后再來就診,3次為1個療程。二診:患者脅痛減輕,舌質稍暗,舌下絡脈迂曲較前改善,余無明顯改善。同上述刮痧治療。為鞏固療效,配合穴位埋線法于雙側肝俞、雙側脾俞、雙側胃俞、雙側膈俞,以補益臟腑。與此同時,配合第二組穴位埋線療法于中脘、雙側梁門、水分、雙側天樞、雙側大橫、雙側腹結、雙側滑肉門,以健脾化濕、疏肝理氣、化脂消積。三診:脅痛基本消失,邪去正復,輕刮膈俞、左脅部、右脅部,重刮肝俞、脾俞,意在疾病恢復期,瘀血已去,疏肝健脾,增強機體正氣,防止瘀血再生。
按:患者脅痛病史長達20余年,反復發(fā)作,纏綿難愈。久病多瘀,怪病多痰、難病多毒。馬素平教授認為,此患者屬瘀血重癥,運用活血化瘀方藥恐難祛除此類頑固瘀血征象,《素問·皮部論》記載:“凡十二經絡脈者,皮之部也。”皮部反應經絡的氣血運行,經刮痧可通過振奮皮部之陽氣,氣血通達,瘀血外達,以疏經通絡;治療上選用虎符銅砭刮痧,穴位埋線、中藥輔助治療加強祛除頑固瘀血。馬素平教授認為,刮痧板直接作用于皮部可增強祛除瘀血的效力。具體為通過化皮部之瘀血進而消除肝絡之瘀血,作用于皮部來疏通郁滯之肝氣。根據經絡理論和皮部理論,穴區(qū)刮痧可舒張局部皮膚、提高痛閾、促進血液循環(huán),進而將體內瘀血經皮部排出;另外,背部皮膚致密,刮痧出痧產生良性循環(huán),使得排瘀解毒療效更加顯著。
此患者由多年肝硬化基礎上形成的脅痛,其主要病機為瘀血阻于肝絡,絡脈不通,不通則痛。馬素平教授選用開四穴、肝俞、脾俞、膈俞、左脅部、右脅部、肝臟體表投影區(qū)來疏通肝脈、排肝絡瘀血,在此基礎上補益脾氣,“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肝脈舒暢、瘀血得去則脅痛大減,肝氣暢達、脾氣健運則氣血運行通暢,瘀血自消。膈俞為八會穴之血會,可理氣活血通脈。大椎,又名“開四穴”,因其位于背部頂端,為陽中之陽,調益一身陽氣;又為督脈與手太陽、手陽明、手少陽四經之會,此穴可調整機體陰陽平和。此外,可將瘀滯的肝氣化解。脅痛首先責之與肝膽經,刮痧作用于左脅部、右脅部、肝臟體表投影區(qū)亦可疏散肝氣之瘀滯,使肝臟恢復條達順暢。肝俞穴為肝的背俞穴,此穴可活血補血、祛肝膽濕熱[6],脾俞為脾之背俞穴,此穴可健脾益氣,脾的健運功能正常,則氣血生化有源。諸上部位合用,達到“祛瘀不傷正”的目的。疾病前期以祛瘀通絡為主,后期脅痛癥狀明顯改善,采用輕刮膈俞、左脅部、右脅部,重刮肝俞、脾俞的方法,以疏肝健脾,通即為補,治以增強臟腑功能為主,氣血不窒,瘀血自消。
肝硬化患者常常有數年的慢性肝病史,久病則氣血皆窒,結合患者舌脈,本病患者屬瘀血證之重癥,然不限于祛瘀之法,馬素平教授認為瘀血日久,氣機受阻,由此脈絡不通;“瘀血不去,新血不生”當以祛除肝絡瘀血,同時疏通肝經氣機來使肝氣條達、肝血充沛。此外,肝病日久,可傳于脾,脾氣健運,氣能行血,瘀血得減,且可有效防止瘀血再生,達到“以通為補、以通為瀉、以通為治、以通為健”的目的,臨床治療肝硬化脅痛可取得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