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雙
(昆明市兒童醫(yī)院 云南 昆明 650034)
牙齒不僅是咀嚼器官,也是語言功能的重要輔助器官。牙齒的規(guī)整性在容貌和心理方面也具有重要的意義。正畸治療指的是對牙齒和頜骨間、上牙齒與下牙齒間、上頜骨與下頜骨間的異常關系進行矯正,也包括矯正與其相聯(lián)系的神經肌肉??谇徽x不開影像的輔助,X線頭影測量分析是口腔正畸科及口腔頜面外科進行臨床診斷、治療設計、科學研究的重要輔助手段[1,2]。為使頭顱側位片定位點,如耳點及眼耳(FH)平面的準確性、左右下頜角區(qū)的重疊等結構顯示及精準測量,筆者經過長期工作經驗的積累,總結出一套實用、準確、快速的攝影兒童頭顱側位片方法。
追蹤、隨訪、搜集我院2015年09月—2018年09月期間,符合條件口腔正畸患兒50例,術前、術后均利用X線曲面體層全景機行拍攝頭顱側位片3次以上?;純耗挲g3~15歲,平均9±4.2歲,其中男28例,女22例。
采用Planmeca口腔全景X線機拍攝頭顱側位片,拍攝時釆用標準位置。攝影參數具體為:電壓66kV,電流12mA,曝光時間18.7s。
拍攝時取站立位,眶耳線平行地面,兩上肢自然下垂放于大腿兩側,攝影全過程要求患兒口腔位于安靜狀態(tài),保持上下磨牙輕咬合。年齡在較小患兒,時常不自主的運動,需讓其家屬穿上鉛衣站在患兒前面,用手扶著患兒肩部,保持其體位標準。
參照李雅靜及邵金陵等人研究[3,4],確定標志點:確定鼻根點(N)、蝶鞍點(S)、眶點(Or)、前鼻棘點(ANS)、上齒槽座點(A)、上中切牙點(UI)、下中切牙點(LI)、下齒槽座點(B)、頦前點(Po)、頦頂點(Gn)、頦下點(Me)、D(下頜體骨性聯(lián)合部中心點)、下頜角點(Go)、關節(jié)點(Ar)、髁頂點(Co)、顱底點(Ba)、機械耳點(P1)、解剖耳點(P2)、后鼻棘點(PNS)、軟組織額前點(Gs)、軟組織鼻根點(Ns)、鼻尖點(Pn)、鼻下點(Sn)、上唇突點(Ls)、下唇突點(Li)、頦唇溝點(Si)、軟組織頦部最突點(Pos)、軟組織頦頂點(Gns)、軟組織頦下點(Mes)。標記點的確認通過3名以上多年從事口腔正畸的主治醫(yī)師共同勾畫。
50例患兒均于術前、術后行2次以上側位X線頭顱定位片。通過定位片,均能清晰觀察骨性標記點,能通過頭顱側位片進行人工描圖、定點、測量。所有標記點及測量數據由3名以上經驗豐富的主治醫(yī)師完成。
術前、術后拍攝圖像清晰,解剖定點基本可標,人工描繪點及骨性標記點間距值進行術前術后對照,術后與正?;純簩φ?。術后對照采用秩和檢驗,其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50例患兒術前術后所有標記點統(tǒng)計,可標記點及標記準確性達90%。標記點及人工描圖符合臨床要求,測量數據指導對其進行順利、有效的口腔正畸。
因口腔疾病與患兒的多樣性與復雜性,臨床表現(xiàn)和健康狀況存在差異,因此治療時必須先通過x線機檢查以詳細了解患者口腔情況,從而選擇合適的正畸治療方法。在正畸治療開始前醫(yī)師首先要進行詳細介紹,講解正畸治療的優(yōu)勢以及可行性,使患者有心理準備,能夠保證治療期間患者更高的配合度。其次,還需要要做好患兒及家屬的輻射防護,減少重照率,降低工作人員的工作量。
傳統(tǒng)X線片的影像,沒有放大失真,圖像與真實物體的比例為1∶1,也沒有兩側或前后結構的重疊,因而圖像質量更清晰,也便于準確測量。對于骨性結構不是很明了的患兒,往往會采用雙側側位片,通過經驗及解剖結構進行準確標記。
頭顱側位片精準標記標志點在臨床口腔正畸術前談話、制定手術方案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術中有不可預知的困難時還可以根據標記點調整及優(yōu)化方案,術后可以通過標記點與標記點間間距測量數據與正常同齡患兒對照等有著重要意義。且該方法簡便可行,設備要求較低,值得在偏遠山區(qū)及醫(yī)療不發(fā)達地區(qū)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