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鑒
(吉林省第一地質調查所,吉林 長春 130000)
吉林舒蘭市礦山位于吉林省舒蘭市東北部,礦山內含豐富的銅、金、鐵等礦產資源,礦石類型以石英脈型為主,次為硅質巖型和花崗斑巖型,有明顯的礦化現(xiàn)象,但由于礦山地質構造復雜,且勘查環(huán)境較惡劣,所以此次對礦山地質勘查和深部地質找礦技術進行了深入研究,為吉林舒蘭市礦山開采提供理論依據(jù)。
按照地質、物探與測量等多種勘查方法相結合等多手段相配合的勘查路線,此次對吉林舒蘭市礦山地質勘查所采用的勘查方法為1/10000地質測量和1/1000地質剖面測量。在收集和礦區(qū)內及鄰區(qū)已有的地質、礦產資料,在初步了解吉林舒蘭礦山成礦地質條件及主要控礦因素基礎上開展1//10000地質填圖,面積28km2。
目的是發(fā)現(xiàn)、追索地表礦化線索,為布置地表工程、深部地質找礦技術提供依據(jù)[1]。地質路線方向布置基本與吉林舒蘭市礦山構造線方向或可能的礦帶、礦(化)體方向基本垂直或高角度相交,輔以追索法,即對礦(化)體、礦(化)帶、巖性帶等沿走向追索填圖,觀察路線一般采用“之”字形迂回布置,以控制其礦(化)體、礦(化)帶頂?shù)捉缇€和了解變化情況。對重要地質現(xiàn)象或礦化現(xiàn)象均要求有地質觀察點控制,對巖性與構造單調、變化較小地段,地質觀察點適當放稀。
為了確定填圖單元及發(fā)現(xiàn)找礦信息,在吉林舒蘭市礦山測制了實測地質剖面,一般對寬度50cm的地質體均進行劃分,對寬度小于50cm的較重要的脈巖、蝕變帶、斷裂破碎帶也要進行劃分,在圖上進行擴大表示,共完成15.1km[2]。通過剖面測制,對礦山主要地質體規(guī)模、巖性及其變化特征、脈巖與析離體特征、變形與礦化蝕變特征、接觸關系均能進行有效的控制。
經勘查,吉林舒蘭市礦山主要出露沙姆瓦系上沉積巖系夾火山巖,巖性單調、構造簡單,本次地質填圖路線總長度161.33km,地質點354個,平均每公里12.6個,大致查明了區(qū)內地層和巖性特征,區(qū)內由沙姆瓦系上沉積巖系構成主體,主要為一套陸相磨拉石-淺海復理石建造,巖性組合由下往上依次為變余砂巖與板巖千枚巖組合、變余粗-巨礫巖組合、條帶狀硅鐵質巖組合、變余砂巖與板巖千枚巖組合,對吉林舒蘭礦山地質特征有了初步了解。
在對吉林舒蘭市礦山地質勘查基礎上,為了發(fā)現(xiàn)深部找礦信息,此次運用槽探和鉆探兩種深部地質找礦技術對其進行深部地質勘查。
槽探工程點定位均用型號為etrex亦稱小博士的手持GPS,吉林舒蘭市礦山地形較平坦,GPS誤差一般小于3m。
本次共施工探槽76條,總長度5121.20m,平均長度66.51m。共計完成土石方16746.69m3。76條探槽中,見到石英脈的有32條,其中有礦化的9條,有蝕變的17條。探槽施工由大型挖掘機施工,其齒寬為1.2m,因而槽口與槽底寬度基本為1.2m~1.5m,有時槽口略寬。
探槽深一般2m,部分地段達2.5m~3.5m,大部地段見基巖并深入基巖超過30cm,見基巖率為88%,因而施工的探槽是符合要求的,基巖揭露效果較好。下圖為鉆探技術施工流程圖。
圖1 鉆探技術施工流程圖
鉆探技術施工流程:①施工采用XY-44型1500m鉆機鉆進,鉆孔開孔用108mm金剛石鉆進,待穿過風化層達到一定孔深后改用75mm口徑鉆進,終孔孔徑為75mm,該孔徑基本能滿足地質工作中各項質量要求。②孔斜、方位角測定:鉆孔施工采用斜孔鉆進,按巖芯鉆探規(guī)程和本礦區(qū)設計要求每百米鉆孔傾角誤差不得超過2°。③鉆孔孔深檢查:按規(guī)范規(guī)定,最大誤差允許為千分之一,一般要求每50m校正一次,終孔再校正一次。④巖礦心采取率及保管情況:巖芯平均采取率為97.72%,所有巖芯均按規(guī)定裝箱,并用紅漆標注清楚孔號/箱號/回次號/回次巖芯總塊數(shù)、分塊、分號等。⑤鉆孔封孔方法及質量評述:所施工的鉆孔、孔壁均比較完整,結合礦區(qū)水文地質情況比較簡單,從實際情況考慮,鉆孔采用水泥砂漿封口,封孔按設計進行。封好后孔口立0.3m水泥柱,用紅漆編上孔號,至此全孔工程結束。通過運用槽探和鉆探深度地質勘查技術對吉林舒蘭礦山進行深部找礦勘查,共發(fā)現(xiàn)6條金礦(化)體,其中石英脈型金礦化體4條、硅質巖型金礦化體1條、花崗斑巖型金礦化體1條。金品位一般0.2×10-6~0.8×10-6,最高品位4.8×10-6,具有良好的開采前景。
地質勘查方法與深部地質找礦技術是保證礦山地質勘查質量的關鍵,此次運用1/10000地質測量、1/1000地質剖面測量、鉆探技術、槽探技術對吉林舒蘭礦山進行了地質勘查和深部地質找礦勘查,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結果,為吉林舒蘭礦山開采提供了參考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