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瑞剛
摘要:伴隨我國國民經濟開始進行轉型,逐步邁向深化改革的方向,越來越多的勞動人事爭議出現(xiàn)在經濟常態(tài)中,為此,仲裁庭的作用與日俱增。然而,由于傳統(tǒng)解決勞動人事爭議模式的不適應性,以及我國仲裁庭建設和實踐當中的種種問題,必須對仲裁庭及勞動人事爭議仲裁的方式和執(zhí)行進行全新的梳理,對其進行新的審視。在此過程中,我黨不僅對其理論有著指導意義,在其實踐上更是有著重要作用。本文作者通過分析當前我國勞動人事爭議仲裁的現(xiàn)狀,結合仲裁庭建設的問題和解決策略,對我黨在仲裁庭建設以及勞動人事爭議仲裁中的作用,做出了詳細的闡述,務必讓各地各級仲裁庭充分認識到我黨在其中的舉足輕重的作用,讓黨徽在仲裁庭閃耀!
關鍵詞:黨的作用 勞動人事爭議 仲裁 理論意義 實踐作用
一、黨的領導在仲裁工作中的重要性
近年來,特別是《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頒布實施和“大部制”改革以來,我國勞動爭議仲裁庭的建設取得了突破。到去年年底,全國勞動爭議仲裁法庭的建設率達到81%,比“十一五”期末增加近45個百分點,其中市一級為79%,比第十一個五年計劃結束時增加了約31個百分點??h級法院建設率為81%,比“十一五”期末增長約42個百分點。
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庭作為直接面向人民群眾的窗口部門,作為重要的維護勞動關系和諧、化解勞資矛盾的機構,代表了黨和政府的形象,因此,進一步加強仲裁庭建設,按照黨的要求提高爭議處理效能,顯得尤為必要和緊迫。
作為一個提供公共服務的窗口,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庭務必做到面向人民群眾,樹立公平公開、壓重肅穆的獨立的形象,既是黨對基層群眾的人文關懷,也是仲裁庭工作人員的自我修身的需要。在這方面,部門自身就要完成“修身”的建設,通過黨的指導,探索的建設方針,通過確立“慎思明辯尚法厚德”的主要思想,體現(xiàn)了黨在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庭建設中的作用的同時,促進了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庭形象的樹立,提高了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庭的自身修養(yǎng),最終形成了健全的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庭系統(tǒng),在維護法律精神、尊重道德規(guī)范的價值取向下,達到全國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庭共同進步的目的。
二、我國勞動人事爭議仲裁現(xiàn)狀
市場化的勞動關系在近年來逐步占據(jù)著人力市場的主導地位,其中,多元化勞資權益糾紛的快速增長,其結果是成功調解勞資糾紛的成功率下降,隨著企業(yè)勞資糾紛持續(xù)上漲,仲裁機構的仲裁和訴訟壓力,不斷加大,就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四點:
一是企業(yè)設立的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就《勞動法》而言,其立法的立場不高,這就導致在調解時,相關調解條不是強制性條款,而是一項授權條款;此外,勞資糾紛調解委員會是群眾組織,是由企業(yè)內部自行成立的,因此天然缺乏獨立性,導致在調解過程中,對于勞動人事糾紛的仲裁,其組織的公信力不夠,最終導致各方對人和基金依賴組織的存在而缺乏獨立性,導致各方對勞資糾紛調解委員會失去信心,無法達成有效調解的目的。
二是在勞動爭議調解過程中,工會的處境相當尷尬。在當今的社會環(huán)境和經濟環(huán)境中,雖然工會依然作為勞動者合法權益的維護者,代表著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但是工會的性質和其立場,已經不再合適調解勞動人事糾紛,并且在其中起到的作用越來越小。
三是就調解人員的管理而言,無論那個調解機構,都缺乏有效的統(tǒng)一管理,由于不同人員的個人能力和個人素養(yǎng)不同,導致在進行調解工作時效果各異,無法滿足日常勞動糾紛的調解工作,不僅如此,部分調解人員缺乏對勞動糾紛的相關法律知識的掌握和政策的了解,因此在實際工作中不能很好的勝任調解糾紛的工作。
以上就是我國勞動人事爭議糾紛及仲裁中存在的一些問題,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國對人力資源市場實行了統(tǒng)一的政策,由政府出面,將過去的人事部同勞動部合并為現(xiàn)在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這一做法,不僅統(tǒng)一的有關機構,同時實現(xiàn)了我國勞動人事爭議仲裁的組織基礎。
此外,改變了原有計劃經濟中對于人力資源的“干部”和“工人”的劃分,而是在范圍上將“人事爭議”納入到“勞動爭議”之內,實現(xiàn)了對“人事爭議”和“勞動爭議”的統(tǒng)一,為改變傳統(tǒng)單一的仲裁制度提供了改變的條件,也打下了我國下一階段勞動糾紛仲裁的基礎。
三、黨在勞動人事爭議仲裁中的理論意義
加強理論研究,用科學理論武裝和教育人民,是新形勢新任務下黨的思想理論建設的根本任務;加強理論研究,自覺地運用科學發(fā)展觀指導實踐,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和迫切;加強理論學習,可以在思想政治上更自覺地與黨中央保持一致;加強理論學習,將有助于加強共產主義的理想和信念,自覺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蝕,成為艱苦奮斗、反腐敗的榜樣;加強理論學習,有利于區(qū)分大問題,不會在關鍵時刻迷失方向,增強政治洞察力和政治敏銳性;加強理論學習,加強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學發(fā)展觀,能夠避免政治上的混亂和意識形態(tài)上的盲目。
在建設和發(fā)展勞動爭議仲裁庭的道路上,堅持黨的領導,堅持黨在理論上的指導意義,是解決現(xiàn)存問題的有效途徑,為建設和發(fā)展仲裁庭提供了重要的指導方針。堅持黨的作用,需要仲裁庭實事求是,在提出建設方案時候,能夠因地制宜的落實和貫徹黨的指導方針,對于已經建設完成的仲裁庭,也要加強黨的理論指導,提升對糾紛爭議的仲裁能力,從而有效維護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在新形勢下,堅持習近平總書記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通過多元化仲裁機制的完善,完成同訴訟工作的對接,構建和諧的勞動新關系。
四、黨在勞動人事爭議仲裁中的實踐作用
在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庭的實踐工作中,必須堅持黨在勞動人事爭議仲裁中的實踐作用,在具體措施中落實我黨的十九大精神,把握時代新規(guī)律,逐步在全國范圍內,建設新形勢下的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庭,完成和訴訟程序的對接工作,在《關于加強勞動人事爭議仲裁與訴訟銜接機制建設的意見》的指導下,于實踐中,完善新制度的統(tǒng)一標準和有效程序的建立。具體措施如下:
一要充分認識黨在勞動人事爭議仲裁中的實踐作用,充分認識仲裁庭的工作重要性,對自身的地位作用要有明確的認知,這樣才能在全新的工作機制下,做好人民法庭和仲裁結構的銜接,同時也是對仲裁庭的有效規(guī)范,確保實踐工作中仲裁庭能夠公平有效的解決勞動人事爭議。
二要在黨的作用下,通過仲裁庭的日常工作,有效調解勞動關系中的爭議部分,主動化解矛盾,把糾紛扼殺在萌芽中。對于集體勞動爭議要求按照有關條例,及時公正的解決,避免破壞社會的穩(wěn)定,從而促進我國經濟的發(fā)展。
三要在仲裁調解過程中,不斷完善規(guī)范化和制度化建設,設立爭議預警系統(tǒng),發(fā)揮工會的積極作用,引導人事糾紛的和解化,加強同企業(yè)代表的聯(lián)系,避免隨意處理糾紛爭議性問題。
四要確保執(zhí)行力度,如果某方拒絕履行調解協(xié)議,仲裁庭可以在黨的指揮下,對其進行強制執(zhí)行,確保了仲裁庭裁決的公正和執(zhí)行力。
五、結語
綜上所述,對我國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庭的調查研究,能夠得出我國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庭的現(xiàn)狀,并以此為據(jù),探討我黨在仲裁庭建設中的理論意義和實踐作用。通過研究分析,可以看到在建設我國和諧社會勞動關系當中,發(fā)展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庭,提升其在爭議中的仲裁作用和地位,對于促進我國和諧社會勞動關系的發(fā)展有著重大意義,而我黨在其中舉足輕重的作用。一是保障了勞動人事仲裁庭的基礎建設,如建設一支信息化的高素質仲裁隊伍,并保障服務經費和服務條件的健全。二是確立了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庭在工作上的獨立性以及嚴肅性,賦予了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庭以“裁審分離、裁審自擇、各自終局”的權利,確保了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庭的公平、公正和公開,同時也保障了其在大方向上的先進性和正確性。三是拓寬了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庭的工作范圍,在原有制度基礎上,在黨的指導下,將勞動者權益部分也納入了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庭的受案范圍,并且在當事人發(fā)生勞動人事爭議事項時,能夠直接遞交申請,申請勞動人事仲裁庭進行仲裁。總之,正是有了黨的指導和黨的參與,才使得我國勞動爭議仲裁庭的建設日趨完善,在黨徽的照耀下,相信我國勞動爭議仲裁庭的未來一定會更加的光明!在勞動人事仲裁中發(fā)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侯月.把十九大精神落實到仲裁工作中[N].濟南日報,2017-12-19(A03).
[2]許燦.勞動仲裁制度存在的問題與完善[J].河北企業(yè),2017,(12):145-146.
[3]陸占奇.全面發(fā)展效能優(yōu)先[N].中國勞動保障報,2017-09-09(001).
[4]余璞.勞動爭議處理路徑研究[D].西北大學,2017.
[5]魏瓊,閆靜靜.城鎮(zhèn)化背景下我國勞動爭議非訴解決機制的優(yōu)化[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31(05):40-48.
[6]王琦.勞動爭議仲裁程序存在的缺失與完善——《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評議[J].黃山學院學報,2016,18(01):60-64.
[7]魏興隆.大力加強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法治建設——學習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的一點體會[J].山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2015,(Z1):28-30.
(作者單位:廣州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