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妮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下文簡稱未保法)制定于1991年,其后于2006、2012年兩次作出修訂。
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fā)展,法律適用過程中出現了很多新情況、新問題。為此,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成立后,迅速對社會各界有關修改未保法的呼聲作出回應,推動將其列入了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一類立法項目,擬于2019年進行一審。
最近,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任賢良副主任委員率領修改未保法調研組一行,帶著大幅充實調整的法律草案來到上海,征求各方意見。
政府說
“切實做到可執(zhí)法、可操作”——有部門指出,防止未成年人在學校、幼兒園和社區(qū)里受到各種傷害,是保護未成年人的基礎;而一旦未成年人受到侵害,就要確保其在第一時間內獲得有效救助和保障。目前,各級國家機關對未保工作普遍重視,但問題在于報告制度還不完善,在未成年人受到侵害時不能及時發(fā)現。為此,建議建立“綠色通道”報告機制,明確相關組織或個人負有強制報告義務,并細化強制報告的情形和報告路徑。
“加強網絡保護勢在必行”——有部門指出,在互聯網向青少年高度滲透的今天,為他們營造一個清朗的網絡空間顯得極為迫切?,F在互聯網違法不良信息的舉報量非常大,光上海每年就有300多萬。建議對以未成年人為主要服務對象的網絡產品及未成年人喜聞樂見的網絡游戲、網絡直播、短視頻等,要設立舉報專區(qū),提高舉報處置效率,督促企業(yè)即知即改。
“加快健全未成年人福利制度”——有部門指出,要把因各種原因造成困難的未成年人作為國家救助和保障的重點對象,建立健全未成年人福利制度。建議未保法加大對困難未成年人的生活保障力度,逐步提高未成年人的醫(yī)療保障水平,尤其要保障殘障未成年人的權益,明確學校不得拒絕具有學習能力的殘障學生隨班就讀。
“有效發(fā)揮社會力量作用”——有的部門指出,有必要進一步體現專業(yè)的社會力量在未保體系中的作用,明確相關部門、群團組織共同建立健全未成年人事務社會工作服務體系,加強未成年人事務社工隊伍建設。同時,建議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可以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將一些未成年人事務中的公共服務委托給社會力量去開展。
“完善國家臨時監(jiān)護制度”——有部門指出,法律草案規(guī)定了國家臨時監(jiān)護制度,是這次修法的一大亮點和熱點。但這項工作涉及未成年人的教育、醫(yī)療、落戶等多個環(huán)節(jié),對不同部門之間的銜接要特別予以注意。對臨時監(jiān)護的期限,也需要進行深入研究論證。
“加強法法銜接”——有部門指出,要充分考慮法與法之間的關系。比如,未保法與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定位不同,未保法側重于權利保護,預防法側重于行為規(guī)范。對于行為矯治和再犯預防等內容,在未保法中作出原則性、指引性規(guī)定即可,把具體細化任務交給預防法。又如,《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yè)場所管理條例》《娛樂場所管理條例》對接納未成年人都有規(guī)定,未保法要處理好與這些法規(guī)的關系。
企業(yè)說
“探索實行網絡信息安全分類分級制度”——調研組專程前往在青少年群體中享有高知名度的嗶哩嗶哩網站進行實地參觀,并與部分互聯網企業(yè)、未成年人保護機構及從業(yè)人員進行深入探討。與會企業(yè)普遍表示,2018年上半年公安部發(fā)布了《網絡安全等級保護條例(征求意見稿)》,將網絡分為五個安全保護等級,并作了網絡運營者“四不得”等規(guī)定,企業(yè)舉雙手贊成,希望能夠盡快出臺。這次修改未保法,建議能對未成年人使用的網絡產品進行分級分類。
“做好自己的產品”——與會企業(yè)表示,網絡企業(yè)要承擔起管理網絡空間的責任,規(guī)范自己的平臺,明確什么樣的產品適合提供給未成年人,同時要幫助家長進行甄別和選擇。日本等國家有非常多適合未成年人去體驗的游戲內容,家長與孩子可以在游戲中進行互動,這些經驗值得借鑒。有的企業(yè)建議,對交友等特殊平臺,應要求所有使用者進行實名認證,對帳號進行安全監(jiān)護,或開發(fā)出針對成年人和未成年人的不同版本。還有企業(yè)建議,要激勵青少年利用網絡、短視頻創(chuàng)作等去學習、去展示,“利用屏幕改變命運”,比如要鼓勵在網上直播名校課程,讓邊遠山區(qū)的孩子也能圓清華北大夢。
“管好自己的人”——與會企業(yè)表示,對那些密切接觸未成年人的企業(yè)來說,在招聘時就應查詢應聘人員有無侵害未成年人的犯罪記錄,也可要求應聘人員提供公安機關開具的無犯罪記錄證明。有的企業(yè)提出,從事在線教育的人員也有機會接觸到未成年人,立法也要對其從業(yè)資格進行限制和規(guī)范,給用人單位查詢從業(yè)人員相關信息提供更便捷、更完整的渠道。
“愛護好0-3歲未成年人”——與會未成年人保護機構指出,2018年上海出臺了發(fā)展托育服務的“1+2”文件,開始受理3歲以下幼兒托育機構的設立申請,這對上海托育機構來說是件大好事。他們從中看到了這項事業(yè)的更高定位,也看到了大干一番的事業(yè)空間。希望國家能從法律上對社會力量從事托育工作加大支持力度。
專家說
“明確未保工作的牽頭部門”——與會專家指出,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牽涉面廣,一定要有一個強有力的牽頭部門來進行統(tǒng)籌協(xié)調。目前,全國各地的未保主管部門大多設在同級共青團組織,也有少數地區(qū)設在同級教育行政部門,希望這次修法能夠總結各地做法經驗,從新時期保護未成年人的實際需要出發(fā),在國家層面上確定未保工作的主管部門及相關配合部門,并明確各部門的職責分工,為地方加強未保工作提供組織保障。
“家庭教育是首位”——家庭是未成年人的溫暖港灣?,F在的問題是既有一些家庭“怠于保護”,也有一些家庭“過于保護”,還有不少家長不知道如何教育子女,卻過度去干涉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這次修法,要把如何指導、督促家庭履行教養(yǎng)責任作為重要內容,讓家長去做家長應該做的,老師去做老師應該做的。對“怠于保護”的家長,則需要研究采取措施,讓“缺位”家長“復位”,而不是通過政府保護來“補位”。
“加強正確的輿論宣傳”——現在媒體上經??梢钥吹轿闯赡耆俗詺?、犯罪等細節(jié)的報道,容易引起一些未成年人的效仿。針對這個問題,未保法應列明有關未成年人的新聞報道的禁止情形,避免一些負面事件對同齡人產生不良心理影響。
“要站在未成年人角度去立法”——立法者要善于“俯下身來”,站在兒童的視角去看問題,淡化立法的“成人化”色彩,真正把兒童利益最大化原則落實到具體法條之中。
孩子說
“主枝是正的,發(fā)出來的葉子都會非常好”——來自中華職業(yè)學校的顧浩清說,家長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孩子接觸最多的就是父母,在家庭里面爸爸怎么樣、媽媽怎么樣,孩子就會怎么樣。如果家長一天到晚拿著手機看,孩子當然也會拿著手機看,所以他覺得“父母家庭教育很重要,父母的身體力行很重要”,立法要體現這一點。
“救救網絡沉迷的孩子,經常給網絡洗洗澡”——華政附中高二的夏旸說,近年來“王者榮耀” “吃雞”等游戲很流行,很多學生寒暑假玩游戲玩到半夜,上課時滿腦子都是游戲。他建議立法完善網絡沉迷防治制度,游戲公司要按照玩家年齡段進行游戲時長控制,也可以增加人臉識別功能。新暉中學初二的田佳睿則希望每年都能有像2018年3月份這樣的網絡清掃行動,避免不良信息“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她說她認識一個人,為游戲充值已花掉3萬塊錢,所以希望政府聯動執(zhí)法,“確保家庭財產不再因為游戲而流失”。
“增加社會勞動的經驗”——梅隴中學初二年級的鄒嘉怡提議,滿12周歲的孩子可以在監(jiān)護人同意的前提下,以自愿為原則,利用法定節(jié)假日和寒暑假期間到具備國家認定資質的實踐基地進行有報酬的小額勞動。她說,在做英語閱讀的時候看到國外孩子很早就開始接觸社會,比如說刷盤子、割草坪等,覺得這些實踐可以讓學生習慣與“社會中的人”溝通交流,感受真實社會的氛圍。
“給殘疾孩子一個美好的明天”——眼盲兒童蔣政強呼吁重視殘疾孩子的家庭教育,認為很多殘疾兒童輟學在家的原因是家長的心理狀態(tài)。他希望立法能規(guī)定為殘疾孩子提供送教上門、一對一教育等輔導幫助,在圖書館、科技館、博物館等公共場所建立專門針對殘障未成年人的服務臺;還要鼓勵科技助殘,對地圖、導航、“餓了嗎”等廣泛運用的APP進行無障礙使用測試,讓殘疾孩子也可以享受互聯網的樂趣和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