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薇,何 欣,張棟梁, 周新瑩
1.2 治療方法 舌側直絲矯治技術,把托槽黏到舌側,用直絲弓(非傳統(tǒng)的蘑菇弓絲)的隱形矯治技術,托槽使用杰特公司生產(chǎn)的舌側托槽。
1.3 研究方法 對30例患者治療前后的X線頭顱側位片用測量軟件分析,測量19個標志點,部分標志點參考了北京大學醫(yī)學部、Steiner[7]、Tweed[8]、Coben[9]等的研究。其中骨性測量6個,牙性測量8個,軟組織測量3個,垂直測量2個。標志點連成直線,測量點點、點線及線線之間的角度和距離,比較治療前后指標的差異。
2.1 骨骼變化 與治療前相比,SNA角平均增加了1.53°,ANB增加了2.2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SNB角、Yaxis、FH-NP的變化無統(tǒng)計學差異(表1)。
表1 舌側矯治患者30例治療前后X線頭顱側位片頭影測量結果比較
圖1 安氏Ⅲ類錯患者舌側直絲矯治前后頭顱側位片對比及重疊圖
圖2 安氏Ⅲ類錯患者舌側直絲矯治前后面相
圖3 安氏Ⅲ類錯患者舌側直絲矯治前后口內相
2.3 軟組織變化 與治療前相比,上唇(Upperlip)平均前移1.59 mm,下唇(Lowerlip)平均后移1.95 mm,上下唇相對位置協(xié)調;Z角增加,面型變凸,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表1)。
本組患者的軟組織側貌得到明顯改善,治療前后的Upperlip、Lowerlip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同時選擇了測量Z角,軟組織頦前點與上下唇之間嘴突點連線與FH平面相交后的角,平均增加了1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上前牙的唇傾,使上唇略凸,凹面型得到改善,說明舌側直絲矯治方法能夠改善患者的面型。
Yaxis、垂直向指標(OP-SN、SN-MP)無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在下頜骨和垂直高度方面變化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