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楊俊秋
摘 要: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已經與低年級教學有著非常大的區(qū)別,其教學導入的作用性日漸突顯出來,這也是很多高年級語文教師應該注意的地方。小學高年級語文涵蓋的知識內容較多,需要借助方法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本文先介紹教學導入的基本涵義,之后指出當今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應用導入的作用性,最后提出一些方法策略,有效促進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導入。
關鍵詞:小學 高年級語教學 導入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1-0-01
教學導入的目的,是為了學生更好的理解新知識,對新內容有著初步的印象,從而有利于在講解新知識時,學生有著足夠的準備,從而有利于學生更好的接受知識內容,提升他們的課堂學習效率。利用學生對于新知識的好奇心或者興趣點,從而促進學生學習更加富有積極性,提升課堂講課效果。因此,有效實行教學導入,對高年級語文教學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教學導入的基本涵義
所謂教學導入,其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引起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注意,集中學生對于新知識的關注,從而逐步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養(yǎng)成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從而在明確教學目的的前提之下,學生通過與教師的互動,進而形成的一種有助于知識引入的一個活動方式。以往的教師,對于新知識的講解都過于生硬,新舊知識沒有很好的過渡和聯(lián)系,使得學生學習起來較為困難,接受能力也比較低下,而自從運用了教學導入之后,在新的知識開始講解之前,教師利用一些特殊的方法,引導學生進入要學習新知識的狀態(tài),從而讓學生處于特定的場景或者教學模式中,利用學生的學習興趣,來逐漸滲透新的知識內容,從而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
二、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應用教學導入的作用性
教學導入不僅僅是一種教學手段,更是一種促進學生和教師共同成長的催化劑。首先,教學導入講究情志導入,通過情感的介入,將學生帶入特定的情感情境中,利用學生的情感波動,促進學生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能力,從而達到教師先動情,學生波動心的目的,有利于學生更好的迎接新的知識內容;其次,教學導入還講究興趣導入,俗語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通過一些手段來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利用學生的興趣所在,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形成主動學習的意識,從而有助于學生盡快的接受新知識;最后,教學導入還強調疑問導入,也就是教師通過設置一些疑問,讓學生產生一些好奇的疑問心理,促使學生沿著疑問的方向去探究結果,從而在這個探究的過程中,接受新的知識內容,從而利于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由此而言,教學導入對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意義。
三、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導入的一些方法策略
高年級語文教學對學生和教師的要求都提高了標準,這就使得教師必須提升自我的教學水平,學生也要依靠教師的力量來增強自身的學習能力,既借助教學導入的方法,一方面,教師可以很好的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對新知識的講解帶來更好的便捷;另一方面,學生也可以通過教學導入,進而增強自身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對語文知識的學習興趣,從而在導入的過程中,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故事情感導入法
每一名小學生都喜歡聽故事,所以教師就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法來導入所講的知識內容。例如,在講解《釣魚的啟示》一篇課文之前,教師可以先給學生講一些有關魚以及釣魚的故事,通過故事,讓學生初步了解魚在水中的成長和生活,同時還要讓學生了解釣魚的過程,以及給魚帶來的痛苦,通過這樣的故事之后,再學習新文章時,學生可以更好的體會為什么文中的父親讓孩子把那條魚放掉,學生可以深刻的體會到實踐的勇氣和力量,進而在學習新知識過程中,課堂效率得到了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也得到提升,同時還有助于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得到升華。
2.圖片疑問導入法
圖片是最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方式,也是教學導入不可缺少的手段。教師可以利用圖片的優(yōu)勢,設置疑問的方式,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在講解《圓明園的毀滅》一文時,教師可以先列出一些圓明園的圖片,包括沒有損壞的圖片以及損壞后的圖片,使得學生有一個直觀的印象,同時,教師要設置提問,例如,為什么圓明園會遭受如此嚴重的毀滅等問題,之后開始講解這篇文章,學生帶著疑問去學習,既可以拓寬他們的知識面,又可以在文章中尋求真正的答案,有助于學生更好的掌握文章主旨,深入的了解文章的作用意義。借由這種圖片疑問導入法,學生可以全面的提升學習效率,提升自我學習能力。
3.色彩興趣導入法
色彩是吸引學生眼球的最好方式,而興趣又是促進學生學習的主要手段,教師利用這兩點,來實行教學導入,全面的提升課堂教學質量。例如,在講解《草原》一文時,教師可以事先給每一名學生發(fā)一張草原的輪廓圖,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想象來填補色彩,通過這樣涂色的過程,學生開始產生興趣,同時又可以增強學生的色彩感,之后,教師再開始講解文章,告訴學生真正的草原是什么模樣,讓學生與自己所涂的畫面進行對比,從而加深學生對于草原的印象,進而讓學生掌握這篇課文的知識內容,逐漸的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課堂生活,從而促進學生更好的學習和成長。
小學時期是學生語文基礎學習階段,更是學生對語文知識內容的初步了解階段,尤其是高年級語文知識,更是需要教師做好充足的準備,也就是有效實行教學導入,利用引導作用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利用學生的好奇心,促進學生對語文知識產生興趣,從而有助于新知識的學習和掌握,進一步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由此可見,采取有效的教學導入方法,可以全面的改善課堂氣氛,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促進學生獲得豐富的知識體驗,達到全面發(fā)展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張雁行.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導入的幾種方法[J].成才之路,2014,05:16.
[2]江佳俊.小學高年級作文個性化教學策略的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2.
[3]廖海藍.小學高年級語文習作教學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