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一吻跨年”的錯位營銷讓《地球最后的夜晚》票房創(chuàng)下文藝電影史無前例的佳績:累計票房超過2.7億,僅首日票房就有2.6億,占比達94%。然而“儀式之夜”過后,由錯位而生的聲浪也在劇烈反噬著影片的口碑:貓眼和淘票票的評分分別低至2.8和3.5,同一眾“年度爛片”為伍。原本偏向小眾審美的《地球最后的夜晚》,從未因其內容本身或形式革新引發(fā)太多關注,卻被影片之外的營銷事件兩度推上風口。
從一場轟轟烈烈的營銷狂歡,到現(xiàn)在的口碑崩盤,《地球最后的夜晚》在這半年間究竟發(fā)生了什么?為何營銷策略會一變再變?而在那個對于制作方、院線、觀眾都格外難熬的跨年之夜,又發(fā)生了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早在去年4月,《地球最后的夜晚》入圍第71屆戛納國際電影節(jié)“一種關注”單元,用制片人單佐龍的話說,這是來自“電影節(jié)之王的邀約”。首映后《地球最后的夜晚》廣受外媒好評,圈內贊譽極高,導演助理孫濤當時刷著推特,忽然瘋了般吶喊:“炸了!地球炸了!他們說我們導演牛逼!”
半年后,電影提名第55屆金馬獎“最佳劇情長片”,11月17日頒獎禮上斬獲“最佳攝影”“最佳音效”等獎項。但直到此時,別說對內地觀眾而言《地球最后的夜晚》依然云遮霧繞,至多是“聽說過,好像還不錯”的程度,哪怕對片方而言,營銷策略也遠未敲定。要如何在正式上映前宣推這部小眾文藝片,方法并不明朗。
開定檔發(fā)布會時,宣傳口號尚是俗爛的“觀看地球,人人有責”。金馬言論風波后,片方還趕緊“蹭熱度”發(fā)了張“地球上只有一個中國”海報。
而原本擬定的上映方案,是讓影片第70分鐘踩上跨年的零點時刻,此時電影2D轉3D,新的人物關系取代前半部分過去的人和事,寓意新舊交替,新年會有嶄新開始。頗有設計感,但毫不具備病毒式傳播潛質。假如按原定計劃執(zhí)行,最后票房大概怎么也不會超過賈樟柯《江湖兒女》的6900萬。
轉折點很快到來。
一種說法是片方和影院溝通時,一位員工稱“那一刻我只想和男友接吻”。另一種則是主創(chuàng)們在抖音上錄短視頻發(fā)起“2018年最后一天想做什么”話題,發(fā)現(xiàn)有評論表示:最想做的事是跨年時吻到愛的人。
“跨年”和“接吻”霎時打通,陰差陽錯也好錦上添花也罷,方案臨時緊急撤換,“一吻跨年”的概念被迅速抓住并極力放大。
12月6日,抖音上涌現(xiàn)多條網友自拍手機備忘錄的短視頻,內容大同小異:“二零一八最后一晚去電影院和喜歡的人一起看《地球最后的夜晚》”“今年最浪漫的跨年,應該是和喜歡的人買一張9:50的地球最后的夜晚,電影結束正好0點”“在2018年的最后一個夜晚,能買到《地球最后的夜晚》跨年點的電影票,然后跟喜歡的人在一起去看,在電影最后結束的時候想用接吻,到第二年?!?/p>
浪漫的儀式感自帶擴散屬性,就在同一天,淘票票與貓眼兩大售票平臺“想看”人數激增(分別增長22910人和63072人),曲線圖上平幅起峰,一個夸張的直角態(tài)勢。次日“徹底醒悟”的宣發(fā)方就給各大影院發(fā)送聲明,建議以“一吻跨年”噱頭來做跨年活動。
這次營銷事件里,抖音無疑發(fā)揮了最關鍵的導流作用,據統(tǒng)計占比高達37%的觀眾是從抖音獲悉到電影信息。然而因缺乏事先了解,加之片方有意突顯電影浪漫、愛情的一面,弱化詩意、晦澀的表達,在他們眼中,電影不過是儀式的背景板,錯誤期待著《地球最后的夜晚》是部“愛情片”,唯一的了解可能僅是“最后一個鏡頭是接吻”而已。
上映前就有人表達了擔憂:三四線城市下沉用戶與電影調性根本不符,營銷結果多半造成“貨不對路”。但導演畢贛12月16日在做客知乎“鹽沙龍·大家談”時,對這份質疑做出了回應:“二三四五線城市就應該看‘那種電影嗎?我從來不這么認為。我的宣發(fā)同事不偷不搶不下跪,靠自己的能力,靠自己的知識做一件事情,我沒有覺得他們有任何過錯?!?/p>
聯(lián)動杜蕾斯做海報,主演黃覺在微博上請喝電影同名雞尾酒,《地球最后的夜晚》的營銷熱度持續(xù)發(fā)酵著。
預售破億3天后,30日晚制片人單佐龍一篇《“地球”的至暗時刻》再度刷爆朋友圈。文章回顧了影片融資與拍攝的艱難,走溫情感人路線的同時,無意中也將凝聚在《地球最后的夜晚》身上的錯位之感再剖露一層:盡管過程舛折,但作為不折不扣的文藝電影,它拿到的是商業(yè)級的注資。
終于,跨年夜如期而至,貢獻了2.6億票房的觀眾們涌進影院又憤怒離場,“不知所云”“看不懂”“爛”“裝逼”“被騙了”等評論不絕于耳,一場預訂的狂歡演化成失望的鬧劇,口碑的巨幅下跌促使影院減少排片量,“地球”的壽命,似乎提前到頭了。而作為這場鬧劇從始至終的見證者,影院經理們似乎很有發(fā)言權。
對于有著11年從業(yè)經驗的咸陽某影城經理陳曉(化名)來說,2018年12月31日注定是他職業(yè)生涯中難忘的一天。
當天他比平時提早來到影院,這一天影城共排了8場《地球最后的夜晚》,占到了當日總場次的42%。除了已經爆滿的21:40的場次之外,陳曉更關心的是白天到傍晚其他場次的上座率,畢竟這部影片的先期表現(xiàn),將直接影響到整個元旦檔的布局,再加上之前的一些憂慮,使他有一種預感:“我這2018最后的夜晚可能不太好過?!?/p>
陳曉的憂慮其實貫穿了整個12月,在《地球最后的夜晚》預售成績顯現(xiàn)異常的時候,他就發(fā)現(xiàn)了問題?!笆兹疹A售票房2.64億,什么概念?很多賀歲檔商業(yè)影片都做不到的預售成績,這部文藝片做到了。起初以為是像之前《后來的我們》那種買票房的操作,但后來我們和發(fā)行的人去溝通,才知道這次真的不是買票房,只是一個簡單的跨年之吻的營銷,讓這片徹底在抖音火了。”
據陳曉說,在影院經理群中流傳著一種說法,抖音這次與《地球最后的夜晚》的合作是采取了資源置換的形式,片方并沒有花錢,只是讓湯唯給影片錄了一條硬廣告,而抖音也給了這部片最大的推廣力度,不僅發(fā)起了話題#地球最后的夜晚#,還支持片方在相關抖音視頻中貼出購票鏈接。雖然這種說法只是傳聞,但陳曉卻表達了他的擔心:“可能很多影院覺得高興,通過這樣的方式刺激了元旦檔的大盤,但其實這部片子是不是真的有這么大的票房體量?來觀影的人是不是真的了解這部電影?這些都有待商榷。大多數影院還是選擇配合這一噱頭,助推宣傳。”
從“一吻跨年”的文案走紅開始,當地影院就陸續(xù)開始排12月31日晚上21:40的場次,結果排一場滿一場,有的影院所有廳全部安排了21:40的,結果也是滿場?!斑@是我從業(yè)以來從未見過的場景,觀影人群熱情如此高漲,還是發(fā)生在一部文藝片身上,簡直難以想象,這種現(xiàn)象真的正常嗎?”
于是到了31日當天,陳曉憂心忡忡地來到影院,他安排員工提前準備好足夠多的3D眼鏡,擦拭干凈,并讓員工提前想話術做好解釋,畢竟這部片前半部分是2D后邊是3D,這種別樣的觀影方式想必會令很多觀眾不理解?!暗谝粓鍪窃缟?:35的,一共6位觀眾,4個青年學生和一對中年情侶,沒人退場。”陳曉記得很清楚,“電影結束收眼鏡時我問了一下他們的觀影感受,都說難看、看不懂,覺得這錢花虧了,我當時就覺得之前的憂慮可能要成真了?!?h3> 31日下午:焦灼升級,“爛片”口碑發(fā)酵
到了下午這種焦灼的氣氛開始升級,陸續(xù)有顧客在影片中途退場出來,說電影不好看要換其他影片,陳曉帶著工作人員盡力安撫,表示影票售出概不能退換,有的顧客看無法退換,直接就離開了影院,有的大聲抱怨,但見最后無法解決,也只能悻悻離去。
當天晚上影院的人流量不亞于春節(jié)期間,觀眾集中觀看21:40的《地球最后的夜晚》。陳曉所在影院的幾個影廳為了緩解高峰壓力,破例開放提前20分鐘檢票,岔開10分鐘的檢票時間。他觀察到差不多85%以上的觀眾都是青年學生樣子,而且情侶居多,大家說說笑笑,滿臉興奮,可以感受到那種即將和愛人在影院內跨年的幸福與新奇感。
但沒想到影片放映20分鐘左右就有人退場,可能是引發(fā)了蝴蝶效應,之后退場的人越來越多,到影片放映1個小時左右時,近乎走了三分之一,有超過20多人要求退票,而他所在的全國影院經理群也是消息狂響,大家紛紛吐槽自己影院所處的尷尬狀況,不僅退場現(xiàn)象嚴重,有的顧客由于退票未果,還與影院起了爭執(zhí)。陳曉為我們提供了一份聊天記錄,有一家影院甚至發(fā)現(xiàn)自家的大銀幕被憤怒的顧客砸壞了,創(chuàng)口處正好是一個男性拳頭的大小,影院損失至少4萬元。陳曉自己也是口干舌燥地勸解,看到觀眾們乘興而來敗興而歸,他內心也感覺到不是滋味。
影片終于放映結束了,陳曉長吁了一口氣,新年終于到了,但事情還沒有結束。部分觀眾過來反映影片出現(xiàn)湯唯、黃覺接吻鏡頭的時候,根本還沒到零點,應該是23:59,等字幕全部出完才是零點,這讓陳曉有些哭笑不得,影院是完全準時放的電影,沒想到因為這一點小事,差點又引發(fā)一場喧鬧。還好最后大部分觀眾表示理解,選擇息事寧人,這一天陳曉忙到凌晨兩點多才下班,在安排次日排片時,他果斷減少了《地球最后的夜晚》場次,從42%調整為了9.2%,這種斷崖式的排片選擇也出現(xiàn)在全國其他影院當中,所以到了1月1日,《地球最后的夜晚》全國綜合排片占比,只有可憐的 13.7%,比前一日下降了一半有余。
事后陳曉和其他影院經理們聊起此事,紛紛感嘆時代真的變了:“一部本身體量3000萬的文藝片,可以通過抖音營銷增加10倍,新媒體竟然有如此大的影響力作用于電影市場,雖然去年《前任3》的時候就已經見識過一次,但今年還是刷新了我們的認知?!?/p>
從電影從業(yè)者的角度看,這種震動是令人驚訝的,對于電影營銷來說也許是一種新思路,但對于國產電影本身的發(fā)展卻是一把雙刃劍。著名影評人咱說在《從藝術上我肯定本片的成功,從營銷上我否定本片的成功》一文中就表示,“無論是藝術電影還是其他藝術門類,培養(yǎng)和擴大受眾群體都是應該且必要的事情,只是,采取這樣連哄帶騙的方式無異于飲鴆止渴?!彼J為被營銷忽悠進影院的上百萬觀眾里,真的能夠因為影片而讓自己有所不同的只會是極少數,剩下的大多都成為了受騙者,這些觀眾不僅沒有獲得改變,反而會惱羞成怒地對藝術電影關上大門,并對藝術電影本身產生誤解,這可能是畢贛這樣的創(chuàng)作者意料之外的事情,但不知覺間可能也是把他和觀眾之間連通的路堵死了。
觀眾們心里是怎么想的,成為了當下解決問題的關鍵。
12月31日晚上9點,中國傳媒大學的學生小蔡準時來到了電影院門口,等待著和女朋友一起在影院跨年。一切因素他都考慮到了,禮物、鮮花、電影場次安排等等,爆米花和可樂也都買好了,他打算在影片的結尾,就像抖音上說的那樣,和心愛的人在最后一刻接吻。
但是,對于《地球最后的夜晚》這部電影,小蔡并沒有想到,跟抖音上“一吻跨年”宣傳的模樣差了太遠。小蔡在電影開場沒多久,滿腦子疑惑:“這難道不是災難片嗎?”他看了看身邊的人,女友的眼睛耷拉著,呼吸聲開始加重——周圍的人要么睡著了,要么用手機發(fā)著微信。3D長鏡頭才開場沒有一會兒,許多前排的觀眾已經按捺不住,罵罵咧咧的陸續(xù)離場。小蔡堅持著把片子看完,從頭到尾,他都不知道導演想要表達什么,而這個時候,影院已經沒剩多少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