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疊,鄭小燕
(東莞市第五人民醫(yī)院,廣東東莞 523900)
20%甘露醇是臨床上常用的一種脫水劑,是神經外科降低顱內壓、利尿的常用藥,且具有降壓快、安全性高的特點,但藥液濃度過高,易導致液體外滲而引發(fā)靜脈炎,不僅增加患者的痛苦,延長病情康復時間,還可能引發(fā)醫(yī)療糾紛[1]。針對甘露醇外滲致靜脈炎臨床上常采用賽膚潤聯(lián)合硫酸鎂來改善松弛血管平滑肌,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解除血管痙攣及局部炎癥,進而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但有研究表明,在治療期間配合針對性護理有利于提高治療效果[2]。為此本研究選取我院50例甘露醇外滲致靜脈炎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針對性護理在賽膚潤聯(lián)合硫酸鎂治療甘露醇外滲致靜脈炎中的應用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6月-12月我院50例甘露醇外滲致靜脈炎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外周靜脈給藥治療,自愿參與本次研究,且排除相關藥物過敏史、既往靜脈炎病史、治療依從性差及臨床資料不全者。其中男31例,女19例;年齡36歲-79歲,平均年齡(61.53±3.58)歲;疾病類型:蛛網膜下腔出血10例,腦出血15例,重型腦損傷25例;靜脈炎分級:I級15例,II級23例,III級12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入選的患者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25例,兩組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出現(xiàn)靜脈炎0.5 h以內根據靜脈炎面積給予賽膚潤液體敷料噴涂于患處皮膚,并輕輕按摩至藥液吸收,給予抬高肢端,同時采用50%硫酸鎂紗布進行濕敷治療,并在濕紗布外采用保鮮膜包裹,20 min/次,2次/d-3次/d。對照組在此基礎上給予常規(guī)護理,研究組行針對性護理,具體為:(1)保護血管:盡可能選擇粗直、彈性好的血管進行穿刺,避開近關節(jié)、受傷靜脈,計劃性地保護及利用輸液靜脈。對于出現(xiàn)炎癥、感染的血管應待其炎癥消失、彈性恢復后再穿刺。穿刺前對選擇好的靜脈先進行嚴格消毒,拔針后順著血管方向按壓針眼,保證穿刺部位干凈清潔,再次穿刺時應盡可能避免同一血管反復穿刺,盡量使用留置針[3]。(2)控制微粒輸入:靜脈輸液液體中微粒及異物的攝入量與靜脈炎有直接關系,因此在靜脈輸液時,加藥過程中應采用75%乙醇對安瓿進行消毒后用手掰開,盡可能減少針頭的使用次數,再抽藥時將針頭直接插入安瓿,盡可能減少微粒輸入。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及疼痛、腫脹消失時間。
1.3 療效評價標準[4]顯效:治療12 h以內癥狀基本消失,皮膚出現(xiàn)皺紋;有效:治療24 h以內癥狀明顯緩解,皮膚出現(xiàn)皺紋;無效:治療48 h以上癥狀均無明顯改善。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9.0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Mean±SD)表示,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t檢驗及χ2檢驗,P<0.05為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研究組:顯效14例,有效10例,無效1例,治療總有效率為96.00%,對照組:顯效11例,有效9例,無效5例,治療總有效率為80.00%,兩組比較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2.2 兩組癥狀消退時間比較 研究組腫脹消退時間(15.68±6.53)h,疼痛消退時間(1.63±0.35)d,對照組腫脹消退時間(22.11±5.68)h,疼痛消退時間(2.85±0.46)d,兩組比較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靜脈炎是靜脈輸液治療中常見的一種并發(fā)癥,其發(fā)病機制主要為感染、物理化學因素刺激血管,造成血管內皮損傷,使血液中炎性因子水平升高、血管通透性增大而引發(fā)局部腫脹、疼痛等一系列癥候群,若未進行及時治療,則可能形成血栓,甚至導致局部組織壞死。針對性護理是在生理-心理-社會的醫(yī)學模式下衍生出來的一種護理模式,主要是根據患者的疾病特點而制定的一系列干預措施,通過保護血管、控制微粒輸入來減輕血管刺激癥狀及血管損傷,促進病情康復[4]。本研究結果表明,研究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疼痛及腫脹消退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綜上所述,針對性護理可有效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治療效果,在甘露醇外滲所致靜脈炎的治療護理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